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刀口评论 | 意外惊喜,075即将下水 — 国产F-35B短垂呼之欲出|2019-05-14

开篇先给您奉献一幅珍藏了很多年的图,图上带着大大小小齿轮的怪异喷气式发动机您知道是干什么的吗?这篇长文半当腰会给您一个满意的解释。

 

看招!

 

 

近期,中国航空一飞院网站发表了一篇《我们都是追梦人|从“三无”到国内第一——记2018年先进工作者,全机落震试验负责人杨小斌》文章,细心的读者从文章中发现了一件大宝藏。这件宝藏别说对中国关心军事的人,就是对全世界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文章写道“2018年12月13日,试验现场,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国内第一个全机落震试验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了全机落震试验方法的国家,也为国内开展此类飞机载荷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还突出了这项试验是在“三无”情况下实现的。

 

“三无”:没有经验、没有参照、没有基础。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设计战斗机和设计“运输机”根本是两个行业。

 

战斗机和运输机在设计上谁更难说不好,但是说西飞设计运输机是“三无”,没有经验、没有参照、没有基础,就是胡扯了,西飞设计的运-七、运-八、运-九、运-20绝对不会“没有经验、没有参照、没有基础”。

 

有网友从文中提到是舰载机起落架的试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固定翼舰载预警机(JZY-01)

 

这种判断是基于联想,因为一想到西飞,首先想到的就是大飞机,西飞的大飞机给所有人印象是最深的,运-20、轰-六K、运-8、运-7,还有就是固定翼舰载预警机JZY-01,所有这些都是大型和大中型的飞机,猛的想起西飞好像西飞只能造大飞机。

 

就连笔者也一样,一想起西飞,首先想到运-20,再深想就想到轰-20,怎么也想不起西飞还能造什么?

 

但是,人们忘了,西飞最早的产品里还有“飞豹”歼轰-七,飞豹与西飞上面介绍的大飞机都不同,飞豹严格的说是一架战斗机,而且最早的飞豹还是专门为中国海军设计的一型超低空突防的重型战斗轰炸机。

 

西飞能研发和制造战斗机,这个事儿大家可能忘记的干干净净,一说落震试验的是一种舰载机,首先就想到了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好像这才对。

 

那么,这篇文章表彰的这个团队却是来自“飞豹”歼轰-七团队,开篇就写到,这个团队肩负“三个成为”的使命担当,发扬“飞豹精神”的文化传承。

 

疑点,一个单位内没必要抢别人的饭碗吧?!

 

最大的疑点,一支以设计战斗机为主的设计团队为什么要造“运输机”?(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很像运七运输机)

 

换句话说,这个团队来自专门做战斗机的团队,所谓术有专攻,设计飞豹歼轰-七的团队在飞豹歼轰-七A停产后(已经停产)理论上应该仍然设计战斗机类的飞机才对,而不是改行做更像是运输机的固定翼预警机了,战斗机和运输机在设计上根本是两个行业。

 

而西飞已经有专门的运7设计团队(这点很重要哦),放着这个熟练的设计团队不用,用做战斗机的飞豹歼轰-七团队岂不是舍近求远,或者说是舍本求末?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原来的“飞豹歼轰-七团队”仍然继承了老本行,还在做战斗机。

 

如果还在做战斗机,那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在做固定翼舰载战斗机,比如“海四代”,这个可能性不大,已经传说成飞和沈飞在竞标海四代。

 

二则是在做短垂起降的舰载战斗机

 

这就与“没有经验、没有参照、没有基础”有非常大的联系了。

 

而且是整机落震了。高兴吧,中国的F-35B出来了。

 

落震,当然是垂直降落时才有的,文中说此类落震只有美国做过。

 

落震肯定是垂飞,现在的歼-15和弹射型歼-15早就飞了几年了,哪里还有降落的问题?

 

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在航母的甲板上降落也不会叫落震,确切的说应该叫“冲震”,全机降落的着力点与垂直起降的落震根本是两码事。

 

文中提到整机落震试验,有可能是两种,一种是实机有人操控,这个可能性不大,另外一个就是模拟整机垂直降落,模拟垂直降落的力度、角度、倾斜度、摇摆度,各种落震的实机吊挂砸下来的试验。办法是先拿绳子吊着,然后在几个模拟的高度解脱,模拟落下来的上面的各种姿态,有控制的往下砸。

 

所以,飞豹这个班子是接手这个项目,合理、可信。

 

另外,飞豹团队里还有个斯贝的涡扇9班子呢,也是西飞的420厂。

 

为此,我们原文重述,一个字不落的从全文中找出“亮点”,看看这支飞豹精神继承者的设计团队,究竟在设计什么?(注意黑体字)

 

这篇题目是《我们都是追梦人|从“三无”到国内第一——记2018年先进工作者,全机落震试验负责人杨小斌》文章如下:

 


杨小斌,男,汉族,1974年6月出生,陕西凤翔县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员。1998年8月至今一直从事起落架强度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参加JH7、JH7A、小鹰500、ARJ21、大运等多个型号的研制。现任某飞机起落装置强度设计专业主任师

 

2018年12月13日,试验现场,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国内第一个全机落震试验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了全机落震试验方法的国家,也为国内开展此类飞机载荷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作为该项试验的负责人,杨小斌在那一刻终于松了一口气。回想起之前数百个日日夜夜辛苦攻关的场景,他也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是我们应该付出的,是值得的。”在聊起这项试验时,他如是说。

 

国内之前没有开展过任何正向研究,没有经验、没有参照、没有基础。在接到某飞机起落架强度设计任务时,杨小斌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三无”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主任师,他没有逃避,也没有抱怨,而是沉下心,带领着起落架强度设计团队,先对面临的挑战和专业内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让大家对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也发现按照当时专业内的设计手段,想要实现载荷设计零的突破,那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在那种情况下,他认识到要想在技术上实现突破,首先要在设计手段上有所突破才行。

 

常规的设计手段,都是基于静强度设计思想,依据设计规范计算载荷,然后再进行强度分析和试验,仿真分析在当时仅作为辅助分析和检查使用。而面对某飞机使用环境的特殊设计要求,杨小斌在认真分析后,决定改变以往的设计思路,以仿真分析作为主要设计手段来寻求突破。

 

这个决定在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认为风险太大,一方面是在整个行业内还没有人敢于将仿真分析结果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来使用,大家对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质疑,另一方面当时专业内还没有人能够掌握此类飞机仿真分析方法的技术人员,大家认为条件还不成熟。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杨小斌给大家细致地分析了某飞机所面临的挑战和开展仿真分析的可行性,他说:“我们应该看到,系统仿真是飞机设计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将来每个技术人员都需要掌握的设计手段。现在某飞机设计给了我们一个提前开展的机遇,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这个时候,我们除了迎难而上,没有别的路可选。”于是,在他的带领下,起落架强度设计专业展开了“设计大练兵”。

 

根据在其他型号上开展仿真分析的经验和基础,杨小斌对某飞机的载荷设计环境进行了仔细分析,确定了开展载荷仿真分析的几个重点方向,方向有了,他便开始带领大家对某飞机特殊的载荷设计情况进行一遍又一遍的仿真分析。在回忆起那段仿真分析的日子时,杨小斌很有感触的说:“我们这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摸索,一边前进。许多时候,大家做着做着发现方向不对,然后又回过头来重新开始,像这样不断反复的情况,在那个时候,太常见了,但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没有放弃,没人言苦,没人喊累,大家都是憋着一股劲往前努力,直至把这条路趟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无数遍的探索之后,杨小斌带领着他的团队终于掌握了此类飞机载荷仿真的方法,攻克了某飞机载荷设计的难题,这为后来在详细设计阶段的载荷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经过他的努力也让起落架强度设计专业的设计手段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为其他型号的起落架强度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可供借鉴的途径。

 

在带领着整个团队开展仿真分析的同时,杨小斌心里也在一直规划着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通过试验对仿真分析载荷进行验证的事。虽然说通过仿真的手段可以突破飞机载荷设计的难题,但是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由仿真分析得到的数据仍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进行飞行实测,但是按照我国目前飞机的设计情况,实测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样一来就只有通过试验来进行验证。国外的做法是开展全机落震试验,对这个试验,全世界也只有美国人开展过,除此之外,还没有那个国家能够开展这个试验。国内能不能开展这个试验?怎样开展这个试验?成了横在杨小斌面前的又一座大山。

 

由于国内还没有开展过全机落震试验。当时,从上级机关到试验单位都对实施这个试验没有信心,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杨小斌提出先开展全机落震摸底试验再开展全机落震研发试验的试验设想,并对两个试验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经过向总师系统详细的汇报之后,他的试验设想得到了总师系统的支持。

 

2015年全机落震摸底试验正式开始,该试验是利用一架验证机先对试验设备、试验方法以及仿真分析方法进行校验。2016年全机落震摸底试验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具备开展全机落震试验的条件了,也让所有人关心这项试验的人轻轻松了一口气。但是杨小斌作为整个试验的技术主管,还来不及松口气,就转身投入到了全机落震研发试验的筹备中。

 

 

经过一年的筹备,2018年全机落震研发试验机正式进入试验厂房。试验机进入厂房,也标志着试验机的改造工作正式开始。大量的改装工作,需要有人从中不断地进行协调。而且全机落震试验对试验机的要求很高,也需要设计在现场进行配合。

 

那时候,设计这边的仿真分析工作也进入了最后攻关的阶段,需要大家集中精力进行最后的冲刺。为了保证两边的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杨小斌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试验机改装协调和现场配合工作。当时正值夏季,那时候经常会看见他顶着大大的太阳,骑着车子在试验单位、西飞公司和单位之间来回穿梭协调,等到了试验厂房,他还得时不时地爬上飞机,配合改装的工人进行施工。除此之外,仿真分析这边遇到问题时,他还得赶回来与大家一起进行分析讨论,问题解决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试验厂房。整个夏天,他就这样来回奔波,却毫无怨言,而正是因为有了他这样忘我的付出,试验机的改装工作和仿真分析工作都得以顺利完成,试验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作为国内首个全机级的动态试验,试验参与单位多,外界的关注度也高,而且试验必须在详细设计发图前完成,试验节点紧迫。身为试验主管,杨小斌倍感责任重大,为了确保试验进行顺利,他坚守试验现场,在每次试验开始之前,他都会结合仿真分析结果和前面试验实施的经验,提前预判试验方案的利弊,提醒试验实施人员应该注意的事项。

 

不仅如此,每天的试验完成之后,他总是留在最后一个走,结合仿真分析结果,复盘一下今天的试验数据,然后再与杨卫平副总师和刘成玉副所长安排第二天的试验进程。正是因为有了他这样一丝不苟、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不辞辛苦、以身作则的坚持,该项试验才在上上下下的关注下,克服种种问题,得以顺利完成,使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为突破舰载机载荷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必定是无数汗水的付出

 

正是因为有许多像杨小斌这样无私耕耘在设计战线的一飞院人

 

飞机设计才会从技术基础一片空白

 

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和跨越(全文完)


 

实话实说,这支飞豹设计团队现在设计的就是中国的F-35B,中国的短垂舰载机!

 

我军的装备发展归根结底都是需求拉动的,这个需求现在已经顶在嗓子眼里。

 

一个非常清楚的事实,075两栖攻击舰,在明后年下水后,中国海军两栖舰队的战力,将会发生质变!会立刻让中国海军拥有世界第二强大的两栖力量,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两栖舰队。

 

当代两栖作战,已经发展到立体登陆作战,就是利用直升机将兵力投送到敌人的后方,掐住敌人的咽喉要道,瓦解敌人的纵深防御体系。

 

这是一种崭新的登陆战法,而过去老式的抢滩登陆,伤亡代价太大,被称为“红滩头”,敌人只要守住当面滩头就可以给平面登陆的部队造成巨大的杀伤。

 

所谓立体登陆,就是利用直升机越过滩头直接降落在敌人重兵防守的后面,使敌人顾此失彼,头尾难顾,有利于迅速瓦解死守滩头的当面之敌。

 

但是,深入敌后必然遭致敌人的疯狂反扑,我方的直升机又不能垂直输送重型装备和重型弹药,这样就会陷入敌人人数众多、强大火力的威胁之中,这时候就需要两栖攻击舰上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战斗机为其提供制空权和投送火力(当量和密度),迅速的提高垂直登陆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

 

一支两栖攻击舰的舰队,没有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战斗机做中流砥柱是很难达成战役目标的,甚至可能迅速导致登陆的失败。

 

两栖攻击舰可以看成是一种准航母,或者说特殊的航母,它的两栖战力才能表现出来,否则必将代价惨重,甚至功败垂成!

 

图 近期传出的075B在船坞中正在建造的卫星图

 

 

为什么要大量建造两栖攻击舰?

 

军改之后,我军将有6个海军陆战旅加6个陆军两栖合成旅,每个旅对应1艘075两攻+3艘071坞登,怎么也得12艘075两攻+36艘071坞登。

 

071坞登装备直升机是肯定的。

 

075两栖攻击舰也全装备直升机就有点不可能了,可以肯定的是,从作战需求上讲,两栖攻击舰必须装备垂直起降的类似F-35B的舰载机。

 

根据报道,我国开展垂直起降舰载机的研制已经进行多年,不断有报道传来。

 

垂直起降战斗机有两大技术难点,第一是适应垂直起降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第二就是适合垂直起降的起落架了。

 

上文所说的起落架“落震”试验,肯定指的是垂直起降的战斗机的起落架,虽然很多人第一时间认为是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起落架,但是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起落应该与歼15的起落架同属一类,都是斜距滑降,着舰的姿态不是直着落下,“落震”这个字眼更适合垂直起降战斗机。

 

下图 世界上第一个做落震试验的是美国的F-35B垂直起降战斗机(注意是满挂载),前文中说中国是第二个掌握了全机落震试验方法的国家,这个全机就是垂直起降战斗机

 

从重量上讲,歼15满载近37吨,而国产固定翼预警机顶多26吨。

拿美国舰载机举例:

 

E-2D舰载预警机 最大起飞/着陆重量25,850公斤

 

F-35B战斗机    最大起飞/着陆重量 27,200公斤

 

显而易见,F-35B的降落重量还超过E-2D预警机。

 

看见没?F-35B的重量还超过固定翼舰载预警机近2吨。

 

另外,若论谁更需要安全落震有冗余度的,显然是F-35B战斗机,因为它还要考虑带弹落震着舰,如果落震性能不可靠,搞不好会将弹药坠落在甲板上酿成大祸,所以,对起落架的要求肯定更高才是。

 

下面这段话其实已经说的清清楚楚:

 

2018年12月13日,试验现场,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国内第一个全机落震试验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了全机落震试验方法的国家(第一个是美国的F-35B),也为国内开展此类飞机载荷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可以肯定,这说的就是垂直起降战斗机。

 

发动机

 

国内有关垂直起降战斗机发动机的报道大部分是负面的,一般认为类似F-35B使用的F135这样的发动机太先进,中国做不出来。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研制的关键在于发动机,美方的F-35B战斗机其配装动力装置为由普惠公司研制的F135-PW-600 发动机,该发动机由F-22战斗机F119-PW-100发展改进而来。无加力推力为12.7吨,加力推力为19.5吨,垂直起飞时总升力为17.8吨。

 

既然F-35的F135发动机是从F-22的发动机发展而来,中国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发动机为什么不能从歼-20的涡扇15发展而来?

 

2018年11月在珠海航展上,中国的歼-20第二次亮相,极其迅猛的机动性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歼-20强大的发动机发出的独特的“呜呜呜”声音已经证实它就是涡扇15。

 

涡扇发动机增加推力的途径不外乎提高涡轮前温度和加大涵道比,美国F-35B上的F135-PW-600发动机也是加大了涵道比的结果,涡扇15当然也可以。

 

下图 我国早在很多年前已经着手研制垂直起降战斗机,图上的可“转弯”的发动机喷管就是一台原理性的模型,右边的是F-35B的F135发动机,喷管是可以扭转向下的

 

从装备发展的时间节点上看,075马上就要下水,作为最重要配套分系统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研发肯定也进入了快车道,而作为垂直起降战斗机最重要的分系统的发动机肯定已经解决了。

 

记住,我们发展的是两栖攻击舰不是直升机母舰,一支成熟配套的两栖攻击舰舰队是不可能没有垂直起降的战斗机,这是毋庸置疑的。

 

战斗力

 

前面说过,两栖攻击舰其实就是航母,它具备航母所有的特征,我们说我们要圆航母梦,脑海里全是尼米兹和福特以及003这样的航母,但是,两栖攻击舰是航母却很少被人接受。如果将可以起降固定翼战机的海上移动机场定义为航母,两栖攻击舰难道不是航母吗?

下图 感谢军事CG专家西葛西造舰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中国两栖攻击舰CG图

 

 

下图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与F35B舰载机

 

 

根据尹卓将军的描述,中国的075两栖攻击舰排水量将超过4万吨,排水量基本与美国最先进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相同,预计搭载的垂直起降的隐身舰载机也与美国级的F-35B差不多,都在12到15架上下。

 

该级舰可携带3400吨航空燃油,可有效搭载近38架舰载机,其典型搭载模式为:12架MV-22、4架CH-53K“海上种马”直升机、8架AH-1W“超眼镜蛇”武装直升机、4架MH-60S直升机以及10架F-35B联合作战飞机。此外,该级舰还增强了两栖运输能力特别是货物和车辆的运输能力,舰内货舱容积达3965立方米,车辆甲板面积为2362平方米,能够容纳先进两栖突击车(AAAV)、M1A2主战坦克等装甲车辆、1800人的海军陆战队及其装备。

 

中国的隐身固定翼垂直起降舰载机装备075B两栖攻击舰后,中国的075B摇身一变成为一艘当今最先进的大型航母(相比较超级航母),075B上的隐身短垂战斗机战斗力将一下子胜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航母,那些没有反隐身能力的航母立刻处于被单向透明的状态。

 

另外,近期052D加长版祭出反隐身雷达的发现和引导打击隐身机的能力,也使中国的航母和两栖攻击舰具备了连美国航母战斗群也没有的反隐身能力,不客气的说,美国航母虽然拥有了F-35C\B这样的隐身战力,但是在没有反隐身能力这一点上已经落后于中国航母。

 

据信,055万吨大驱也有反隐身的双模式雷达,中国在航母战斗群的隐身和反隐身能力上已经走到新军事革命海上战略和战术的前列。

 

下图 先进的055舰载雷达\电子战综合射频系统

 

 

我军掌握了载有隐身型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不但可以用以两栖攻击,也可以当做航母使用,无形中等于增加了航母的数量,可谓一举两得!

 

在下一个十年里,中国海军将获得6艘航母和6艘甚至更多的两栖攻击舰,等于航母的总数一下子攀升至2位数。如果在下一个十年结束时,舰载机也全部换成隐身战斗机,这个战斗力将是极为可观的。

 

有人说做不到,十年前你能想到今天的人民海军有这样的规模和先进程度吗?

 

没有!

 

再过十年,仍然有你想不到的,这必将是一个灿烂辉煌的壮丽前景!

 

我们期待着。

 

厉害了,中国海军,厉害了,我的国!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刀口评论 | 意外惊喜,075即将下水 — 国产F-35B短垂呼之欲出|2019-05-14

评论 1

  1. #1

    感谢那些为我们人民共和国军备发展殚精竭虑的科技人员!

    天生的左派5年前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