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环球时报记者手记:年轻人消费观,国外什么样

  编者按:中国年轻一代花得多但担忧少?最近一段时间,从外国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到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调查,中国年轻人的消费状况成为一个关注热点:“00后”大多没有独立收入,但消费水平高得惊人;“90后”的债务与收入比已达到惊人的1850%;申请消费贷款者中约85%是1980年后出生……种种描述和数据无不昭示着中国年轻人的新型消费观。说起年轻人,在中国的海上邻国日本,“低欲望社会”下出现的“厌消费”的现象广为人知。那么,在其他国家,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又是怎样的呢?《环球时报》驻英国、美国和韩国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英国:精打细算,不当“卡奴”

  口袋里揣上20英镑(1英镑约合8.7元人民币),和伙伴们在外面玩一天,这种不为未来担忧的生活,对英国年轻人来说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最新调查显示,英国年轻人年均消费近一万英镑,大部分花在娱乐休闲上。和以前的同龄人相比,眼下的英国年轻人更注重时尚体验,不愿为自己增加借贷负担。

  18岁的乔治和父母、哥哥住在伦敦近郊市值30万英镑的普通民宅里。最近,他迷上了健身,从零花钱里每月拿出100英镑请了一位健身教练。按照乔治的说法,这远比去一年会费动辄上千英镑的健身馆便宜,而且物有所值。

  除了健身,乔治有与他社会背景相似的同龄人普遍拥有的随身物品:一部前年上市的苹果手机,一部用来玩游戏同时也看视频节目的游戏机,虽然弃之不用的苹果音乐播放器已经转让给母亲,但每月听在线音乐的10英镑费用没有停。除了下载音乐,乔治会在网上买书和影视剧集。这方面的消费,每年合计约有1000英镑。

  参照伦敦专业会计员协会(AAT)的分析报告,乔治是当今英国青少年消费水平的一个典型代表。和上世纪70年代的同龄人相比,乔治这代年轻人年均开支增加了至少12倍。除了难以抗拒的电子时尚产品,他们绝不吝惜在美容美发、购买新款运动鞋等方面花钱。但无节制消费,或轻易就可以从家人那里要来零花钱,却也是极个别的现象。

  英国年轻一代的收入普遍有限,而他们的家长通常在孩子步入社会之后,就不会给零花钱了。按照现在的英国薪资标准,一个刚上班的年轻人,税后月薪通常不会超过1500英镑。如果他们租房住,余下的可支配收入最多有七八百英镑。

  为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英国年轻人愿意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作出妥协。比如在成年之后搬出父母家的传统,如今继续这么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房地产服务公司世邦魏理仕2017年做过调查,英国“千禧一代”(通常指1980年至2000年期间出生的人)中,超过40%仍住在父母家,而在北美和德国,相应的数字分别为32%和27%。

  如今的英国年轻人,消费观很大程度上源自社会氛围,而非家庭教育。比如说,他们不再像父母及祖辈那样喜欢逛街购物,而是网购;和朋友出门主要是看演出和吃饭,相关消费大家分摊,很少会请对方,并且不会觉得失礼。

  23岁的纳米尔在伦敦郊外一家电脑游戏公司工作,他本人住在伦敦城外。纳米尔的税后月收入在2000英镑左右,和住在城里的同龄人相比,他每月可以在住房上节约至少500英镑。在纳米尔看来,生活的压力无法回避,他只能选择令自己不会感到压力太大的生活条件。比如说,他选择在伦敦郊外的公司上班,就在每天的火车通勤费用上,和伦敦城内的上班族相比要节约近10英镑。此外,选择这家雇主还有一个原因是,公司内有免费健身房,他又可以节约一笔开支。

  精打细算必不可少,但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因交通、娱乐、文化以及住房等必要开支因素影响,英国年轻一代的实际消费能力其实在缩水。30岁以下的消费人群,在娱乐和文化支出上几乎只有65岁至74岁人群的一半,后者在这上面的支出几乎占到可支配收入的1/5。

  以乔治和纳米尔为代表的英国年轻人,都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卡奴”,每月为信用卡的还款想尽办法。英国消费者指南杂志《Which?》进行的民调称,英国经济不景气,以致有1/5的家庭通过借贷才勉强解决日常吃饭问题,近500万个家庭使用信用卡、借贷或提用定期存款等来购买食品。不过,乔治和纳米尔承认,想完全摆脱信用卡是不现实的。

  也有给英国年轻人带来安慰的乐观因素。英国房地产价格稳定,目前的年轻成年人的父母中,近2/3拥有可被继承的房产。但根据测算,“千禧一代”平均要等到61岁才能享受到这些财产。

  韩国:享受当下,“吃饱活着”

  在韩国,“婴儿潮”一代的子女被称作“Y一代”,即上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出生的这代人。这批年轻人的一大特点是不吝惜在自己身上投资。

  韩国曾有企业做了一份潮流报告,发现“我”“线上”“便利店”成为“Y一代”的消费关键词。该报告显示,71.7% 的“Y一代”认为“在自己身上花钱不心疼”。而在1955至1963年出生的那代人只有49.8%持同样想法。“Y一代”为满足自身需求而购买的商品中,美容、旅行和甜点类占比较大。

  “Y一代”购物时,主要使用手机和电脑的分别占比35.6%和29.6%。这些人即便在线下的实体店也不会放下手机,而是将其作为辅助工具,即在网络上比较价格或查看相关商品评论。“Y一代”对便利店的利用率达到51.3%,超出其他人群,年均购买14.9件商品,但购买均价很低——4144韩元(1000韩元约合6元人民币),而“婴儿潮”一代为6531韩元。

  有人说,这就是呈现强消费倾向的“Y一代”所处的现实:他们迈入社会,却经历着史无前例的“不均衡”,因为过去30年韩国经济后退,供他们分享的财富正在缩水。

  早在几年前,韩国社会便赋予年轻一代“三抛世代”的头衔,指的是因生活压力大,感觉未来前景黯淡的年轻一代放弃恋爱、结婚和生育。之所以抛弃这些,是因为它们所需要的花费一项比一项庞大。不仅如此,韩国还出现了放弃人际关系和购置房产的“五抛世代”,放弃就业和梦想的“七抛世代”,以及“N抛世代”。

  韩国俗语说“歹竹出好笋”“鸦巢生凤凰”,但年轻人中“鸦巢里面生不出凤凰”的认知正在扩散,以致“吃饱活着”成为零顺位、最重要的事。

  “You only live once”(人只能活一次,缩写为YOLO),一位韩国“80后”记者朋友对《环球时报》说,“N抛世代”只是“婴儿潮”一代安插给年轻人的概念,其实不少年轻人的心态属于“YOLO”,认为人应该享受人生,因此消费较为随性,信用卡借款消费也是常态。“先花再想”,一位“85后”韩国女性朋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工作了几年,但以她的工资水平,在首尔买房不现实,还不如把钱花到自己想花的方面。

  一位常居韩国的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韩国老一辈人经常回忆起“民主化”以前社会对“忠”“孝”等传统价值观的强调,认为正是在这些责任感的感召下,他们夙兴夜寐地艰辛劳动,集体创造出了“汉江奇迹”。但现在,曾作为社会纽带发挥重要作用的“老式”价值观逐渐凋零,随着社会财富增加,与享乐相连的消费主义盛行。故而,年轻一代流行“YOLO”观念,并伴随着“你只是你自己”的特立独行思维。

  在这名学者看来,韩国年轻人看起来是更自由了,但往往也更孤独、脆弱。有些人有能力去主动选择“洒脱”生活,但更多人是迫不得已地去适应这样的“无奈”现实。无论是“三抛世代”还是“勺子阶级论”(用钻石勺子、金勺子、银勺子、铜勺子和泥勺子来指称家庭出身不同,阶级也由此在代际之间传递的社会现象),这些从2015年左右开始流行的词汇背后,是韩国社会流动逐渐停滞的社会现实。

  美国:“钱少债多”难以摆脱

  《环球时报》记者在社交平台脸书上,看到过一位美国年轻独立电影人的更新:“我终于还清车贷了!”这条更新引来他的很多同行朋友点赞和评论。有的说,这可是人生中一件大事;有的说,他们也在还车贷的路上,这位朋友给了他们希望。

  在中国,一些年轻中产通常会买一些奢侈品或轻奢消费品来显示自己物质生活更加优越,而在美国,年轻中产“炫富”的方式是骄傲地说:“我没有贷款!”这里面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他打败了大多数有贷款的美国人。

  虽然有借贷消费传统,美国年轻人欠下的债却主要是为了完成大学学业。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读美国私立大学的年度学费成本平均为2.1万美元(1美元约合6.8元人民币),美国的学生债务平均金额为3.7万美元,远高于英国(3万美元)、加拿大(2万美元)和德国(2400美元)等发达国家。

  美国大学校园里,土生土长的白人中产家庭大学生看上去很朴素,因为他们正在为高昂的学生贷款挣扎,没有闲钱买其他高消费奢侈品。有的美国孩子家里很有钱,但父母不帮出学费。一些上流社会的家庭,会为孩子读名校出学费,以便他们在那里得到更好的社会资源。记者有一位读研的美国同学,父母连笔记本电脑都没给她买。所以很多美国学生为了还清助学贷款,就去申请信用卡。但信用卡产生的债务又很难还清,利息开始不断累积。

  美国年轻人到21周岁时,会收到很多来自银行的信用卡申请宣传信件,但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申请信用卡。因为一旦还不上款,会对他们将来的信用造成很大损害。除非是那种家里很有钱的学生,有父母做担保,但这种什么都要父母帮助的富二代很受同龄人鄙视。

  一名读金融专业的美国大学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身边没有这样依赖父母的朋友,他周围的人也对这种人很鄙视。他本人由于学业的压力,加上打着两份工的疲惫,就更加对那些富二代不齿了。这名美国大学生住在自己母亲的家里,每月要按时付房租。

  整体上,美国成熟的信用体系和社会风气是保障年轻人不过度借钱消费的基础,但“钱少债多”的窘境大多数年轻人是难以回避的。

  根据高盛集团之前发布的报告,“千禧一代”(已经超过“婴儿潮”一代成为美国最庞大的群体(约有9200万人),但收入不高且背负债务的现状使得他们不得不推迟结婚和购房。不过,与东方很多年轻人的想法不同,仍有70%的美国“千禧一代”表示想结婚,74%表示想生孩子。囊中羞涩也使美国年轻人的消费出现新趋势,比如不愿购买汽车和奢侈品,而是转向提供使用权而非所有权的新型服务——以“租”为主的共享经济。

  对于众多商家来说,现在已是“千禧一代时刻”,而科技正在深入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习惯。由于善于随时“获得”产品信息、评价和价格比对等,美国年轻人青睐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对品牌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也让年轻人对使用社交平台的品牌有较高认可度。

  英国《金融时报》去年一篇报道讲述的故事很有启发性:10年前,当金融危机爆发时,两名在美国罗得岛州布朗大学读书的大学生没有恐慌,倒是一种名为亨氏番茄酱的产品让他们烦躁,因为这个70年没发生变化的美国老品牌一成不变地占据着各大超市的中心位置。于是,他们开始自制番茄酱,毕业后创建了一家公司,如今他们已成为走到前台并改变商业格局的“千禧一代”的一分子。

  【环球时报驻英国、美国、韩国特派特约记者 纪双城 侯健羽 陈尚文 王会聪 林之溪】

来源:环球网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环球时报记者手记:年轻人消费观,国外什么样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