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唐如松:燕赵多壮士,华夏具良谋|2019-04-22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我们经常用于对华北一带铁血男儿的称颂之词。典故出处主要来自于燕国的刺客荆轲和赵国的名相蔺相如。他们二人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咱们也就不在这里多说了。当然,自战国以来,华北大地上出现的铁血男儿,慷慨壮士不知凡几,历史上担得起这样称颂的人有很多。近代的抗日战争中,活跃在敌后的武装力量中,燕赵男儿也是建功颇著。

这句话给我等历史小白们留下的印象似乎是燕赵一体。形成这种印象的不仅仅是燕赵地理相近,民风相同,热血男儿的性格也大致慷慨。还有一种基于历史的原因,那就是燕赵作为战国七雄中的两个国家,同样都处于抗秦的阵线中。自苏秦合纵六国以抗秦后,这种印象对我们来说就更加浓厚。所以我们从心理上总是觉得燕赵是一对弱弱的好朋友,一同受到来自于暴秦的凌虐,实在是一对慷慨激昂但却命运多舛的难兄难弟。

事实上却非如此。历史上对于秦灭六国著述颇多,对于六国被灭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其中就有贾谊的《过秦论》,说是秦一统六合是缘于秦国的变法图强,而苏洵的《六国论》说是因为六国赂秦所致等等,【他们写这些都是有历史背景的,贾谊想变法,苏洵却是对北宋的对辽政策颇有腹诽】不一而足。但无论出于怎样一种角度来辨析,都不能忽略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六国之间的相互攻击是导致他们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拿燕赵两国来说吧。燕赵互为唇齿,唇亡齿寒。赵国曾经是战国时期最强悍的抗秦国家,也是站在抗秦第一线的。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崛起,一度曾经威胁到秦国的存亡。即便赵武灵王死后,名将辈出的赵国也颇让秦国头疼,以至于不得不屡次使用反间计才最终除掉了赵国的名将廉颇和李牧。如果赵武灵王后期的君主可以知人善任且用之不疑的话,我相信秦始皇很难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一统六合的伟业。

赵国自己作死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惨祸,从此赵国一蹶不振,但即便这样,赵国依然坚强不屈的挺立在抗秦一线。不过,就在长平之战后不久,燕赵之间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导致了赵国的兵力更加分散,对于秦国的防御也更加薄弱。

长平之战后,燕国国君燕王喜派出自己的丞相栗腹前往赵国慰问,并奉送五百金为赵王做寿,这本来是好事儿,在众弱抗秦的联合战线上,大家本就该这样相互帮助。可是这位栗腹先生到了赵国首都邯郸后,发现赵国在长平之战后,男丁稀缺,士气低迷,家家挂白,户户哭丧。这让栗腹心里一动。回到燕国后,他就对燕王喜说,赵国现在已经疲弱不堪,我们可以趁机对赵国下手,来扩充我们燕国的地盘。没脑子的燕王喜一听大喜,立刻就派栗腹率兵出击,自己还亲自带兵随后。本想着痛打一次落水狗,可是没想到这只秦国人面前的落水狗在燕国人面前转瞬就化作了一头恶狼。听闻燕国出兵,赵国立刻派出大将廉颇抗击,三下五除二就把燕国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包围了燕国的都城,弄得燕王喜只好屈膝请和。几番讨饶之后,廉颇才撤军而去。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的话,那还不算酿成大祸。七年后,赵国似乎还是没有忘记当年的一箭之仇,先后派出李牧和庞煖进攻燕国。浑然不顾强秦如一只饿虎般在旁窥伺。两个本来应该团结在一起的弱国却互相残杀起来。这让秦国大军省了不少事儿。

公元前229年,赵王听信佞臣郭开谗言【这家伙还曾经诬陷过廉颇,导致后世辛弃疾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诛杀李牧,三年后,赵国被灭。赵国被灭后,燕国太子丹拜请荆轲行刺秦大计。这才有了燕赵悲歌,易水寒别的一幕上演。试想,如果当年燕国不轻启干戈,贸然进攻赵国。导致燕赵两国的国力大损。秦国也不会那么快一统六合。而太子丹也就无需行刺客之事了。荆轲刺秦失败后不到一年,秦国大军骤至,一举拿下燕国,太子丹也被他老爹【还是那个燕王喜】作为赔罪之物砍了脑袋送往秦国了。

合众弱以御强秦,这是当初苏秦定下的计策。也是在单极化世界里,一干弱小国家联合以自保的不二法则。当时的齐国虽然富庶,但并不强大【就连当时弱小的燕国都可以差一点灭了齐国,参见乐毅伐齐】,可是却由于远离秦国而不愿意对抗秦第一线的韩赵魏三国施以援手,哪怕是借一点粮食给正在长平苦战的赵军也不肯。而燕国却趁着赵国虚弱的时候趁火打劫。可见六国之亡实在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秦国再强,如果六国可以团结一致,那也会让秦国无机可趁,即便最后还是一统六合,那也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更不能假设,但我们却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如今的美国正是以一强而凌众弱。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美国都高居第一。【军事为实,经济稍虚】,美国的贸易战大棒几乎挥向了全世界。而此刻站在抗击美国贸易战第一线的无疑正是中国。中国该怎么做?其实我们应该参考一下当年赵国失败的教训。

自胡服骑射后,赵国一度具备了灭秦的能力,虽然当时赵国的力量还是稍逊于秦,可也是相差无几。但赵国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一条腿走路。赵国过分注重武力的强大,而忽略了经济的发展【当时也就是农业经济了】,这导致后勤薄弱的赵国无法进行长期战争,而秦国则不同,不但注重军事发展,同时也注重政治改革,经济和军事两条腿走路。这是秦可以长期强大而赵只能短期威武的主要原因。

其次,赵国自身的政权传承没有做好。赵武灵王一代英雄,最后却因为立嗣的缘故被饿死于行宫。接下来的几代赵王是一个不如一个,要么是胆气不足,要么是用人不明,要么是听信佞臣,总之,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手里面捏着赵奢、廉颇和李牧等绝世名将却不能用,甚至驱逐诛杀,它不灭亡才怪呢。反观秦国,虽然不乏夺储之事,可其政权传承却相对平稳,从执政长达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到即位不足半年的安国君,再到本不是安国君长子的秦异人【也就是秦始皇的爹】继位,秦国的政权交接都是非常平稳的,并没有出现大的纷争。相反,历代秦王都秉承祖训,一心图谋统合大业。正因为秦国国君内外政策的一以贯之,才最终成就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再其次,秦国的对外交往路线非常明晰,虽然在苏秦的合纵之术下稍显困窘,但很快秦国就采用了连横之术,对六国各个击破,从而导致合纵的失败。而后来秦昭襄王又采用了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把战国时期的外交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可同时代的六国呢?齐国攻打燕国,燕国报复齐国,燕国攻打赵国,赵国报复燕国。每次战争,几乎都是倾一国之力。六国之间这样打来打去,不亦乐乎,外交上根本没有一定之规,各国之间全凭一己之好恶,或一时之利益。这样的六国,想不被秦国吞并也是很难了。而作为当时战斗力最强的赵国,也是深陷其中,这导致了六国中失去了一个抗秦的中坚力量。

以上三点,虽然不全面,但也算是一家之言吧。现在我们把以上三点代入到当代看看。我们姑且把美国看做是强秦,而此时面对美国贸易大棒第一线的自然就是中国。而此时的中国有没有犯当年赵国的错误呢?

中国当前的发展,经济上是无可指摘的,作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体工业规模其实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而在军事装备上,我们虽然比不得美国的强大,可是却自保有余,即便在一场局部战争中直面美国,也是不遑多让,不乏取胜的可能。最重要的是,七十年前在朝鲜半岛上,我们曾以极其简陋的装备战胜过装备一流的美国。可以这么说,我们不但是两条腿走路,且这两条腿都是异常强壮。

至于中国局面的稳定,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一直以来,中国都在稳步发展,每一届都有每一届的目标和任务,且这些目标和任务都完成得很不错。反而是美国这几年由于国内政治精英阶层对内外政策的分歧,对资本集团的好恶,导致国内的内耗大大增加。民主共和两党几同水火,不得相容。此消彼长之下,未来之势也就可知了。

而对外政策上,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不但违逆了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压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就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曾放过。如今虽然迫于美国强大的压力,日韩、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国不得不屈服,可是稍有实力抗衡的欧盟却已经和美国越闹越僵。这个和秦国的连横以及远交近攻都是相悖的。由此可见,美国在外交策略上对于自己的实力太过自信,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而自负者人必负之。这一点中国却做得非常好,当前的中国和欧洲正在逐步进行一带一路的深化合作,而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中国正在这个世界上进行经济和安全上的深耕细作。对于那些强势指责中国的国家,我们并没有横目以对,对于那些比我们弱小很多的国家,我们也是施之与援手。而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不干涉他国内政,这让我们在世界上赢得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或者还迫于美国的淫威而不敢和中国明面交好,或首鼠两端想要在中美之间两头渔利,但中国都是泰然处之,以宽阔的胸怀予以包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和美国有着本质的不同。

通过以上三点的分析,我想我们对于这个新时代的春秋战国也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脉络和稍微明晰的结果。未来属于谁,虽不能确切知道,可也是大致了然。毕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唐如松:燕赵多壮士,华夏具良谋|2019-04-22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