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张文木:机械化的出现与“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提出及其在二战中的运用|2024-07-20


01 美国巴顿将军


美国人并不是天生的海权主义者,早期他们也是骑马打仗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海军尽管发展很快,但其军事作战主体观念还是囿于骑马舞大刀的陆战决定论。 巴顿将军[1]特别反对这种作战方式,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坦克集团军,在飞机配合下的大纵深立体战争。有人说巴顿的观念是超前的,其实不然,他只不过跟上了那个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的时代。




02 法国戴高乐


当时还有一个认识超前的人物就是戴高乐。戴高乐在国防部秘书处任职时写了几本关于军事改革的小册子,其中1934年3月出版的《建立职业军队》影响最大。他在这本书中提出集团军大纵深作战思想。他认为未来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法不同。作战前锋力量主要不是人力,而是坦克群、集团军,配合飞机的立体式联合作战力量;并且作战时也不主要是正面攻坚,而是纵深到敌人背后席卷过来[2]。


戴高乐在《建立职业军队》这本书中提出:除了经过动员所产生的大规模部队以外,“还应紧急地精选一批人员组成一支机械化、装甲化的机动突击部队”。因为法国地理形势决定了北方和东北方极易遭到侵袭。后备队和新兵是法国国防的主力,但不易召集,运用起来也不灵活。应再加上一支可以随时调遣的机动力量。“政治活动既然必须伸展到国境线以外,战略就不能完全局限于防守国土。”而机械动力的运用,使这个设想成为可能。“内燃机可以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以任何速度、经过任何距离送到任何地点去”。如果所有的兵员都已摩托化,并能通过任何原野地段,再加上积极和消极的伪装,就能在一夜之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许多据点。我们可以用3000辆坦克组成若干个梯队,在50公里的正面发动攻势,后面紧跟着用分散的大炮支援,在各连续目标上由步兵携带武器和地面组织的装备和它配合。全部武器和人员分成三个军团,由属于各师或全体的空军负责通讯联络并支援战斗。全线的进展一般每天可达50公里左右。假如敌人继续顽抗,就可以来一个全面的重新组合,以便从侧面扩大缺口、聚集力量向前挺进或巩固已夺得的阵地。壁垒一旦突破之后,顿然展现出一个更广阔的前景。机械化部队可用扇形阵势进击扩大战果。快速部队在敌人的后方扩展开来,攻击他们的要害,把他们的阵地打得稀巴烂。在敌军和敌国的人民斗志消沉、防御力量被摧毁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自行崩溃。由于这种奇袭和突破力量和今后起决定作用的空军力量密切配合起来,上述的情况就更加可能发生,而且会更快地发生。“我曾描述空军如何通过轰炸为地面机械化部队的战斗行动创造条件,并加以延伸。反过来,地面的机械化部队则突入被轰炸区,使空军的破坏行动立即发生战略上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戴高乐这本书在法国没有被认可。书出版以后,法国也没人知道。戴高乐军校毕业后在国防部任职,当时只不过是个小职员,他的天才预见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令人遗憾地受到他的上司,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勋、第二次世界大战率先投降的贝当将军的明确拒绝。[4]。




03 德国希特勒


被法国轻视的“大纵学”的军事变革学说却在德国则受到希特勒的追捧和迅速落实。。戴高乐在回忆录中说:


听说他(希特勒)叫人把我的书读给他听,因为他的参谋人员很重视我的书。1934年11月间,人们知道德国在建立头三个装甲师。当时,德国国防军参谋总部的纳林上校出了一本书,说明他们的战斗组织,这实际上和我为我们未来的装甲师所提出的计划一模一样。[3]


马奇诺防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雄贝当的成功作品。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德军根本就不走马其诺防线,而是从阿登森林插入法国,长驱直入,然后再从法国后面横扫法国,整个法国一个月就被法国人提出的“大纵深”学说打败了。


结论:国家在什么地方成功,往往就在什么地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同时成功也是失败之父。


开卷扼腕,掩卷深思:守正创新是国家保持旺盛生命力不竭的灵魂!


————


[1]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1885~1945年), 美国陆军上将。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人。毕业于西点军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早期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参加美军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1917年,在驻法美国远征军中从事美军第一支坦克部队的组建工作,并参加圣米耶勒和马斯-阿贡讷战役。战后仍返回骑兵任职,同时从事坦克作战的研究工作。1940—1942年参加北非作战,先后担任坦克旅长、师长和军长。1943年7月升任第7集团军司令,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率第3集团军转战法国、德国,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德国投降后,任第15集团军司令兼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1945年12月死于车祸。著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


[2]”参见[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10页。


[3][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4]“这本书最初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建立职业军队》似乎只是推出了可供当局选择的某些观念,然而一般人却认为这里包含了一个独创的见解。谁也没有认为我们的军事组织将因此引起改变。假如我当时认为可以不必着忙的话,就一定会把我的论文提供给专家们。当他们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的时候,我的说法可能就得通了。”[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赞(8)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张文木:机械化的出现与“大纵深”作战理论的提出及其在二战中的运用|2024-07-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