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温伯陵:毛主席的阳谋|2024-07-29

一、

很久没聊教员了,今天就聊聊教员的阳谋和战略定力。

我们就从换家战术开始说起吧。

所谓换家战术,说的是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战役之后,苏联不甘心输给中国,便准备动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军委领导都向教员建议,用中国的核武器进行回击。

但教员不同意,提出了另外一项意见:

“不向苏联发射核弹,而是将中国的所有野战集团军集结于中苏边界,一旦苏联动用核武器攻击中国大城市,我军将全部快速开进苏联境内,多批次全方位的进攻苏联,随后,地方独立武装和武装民兵机动跟进,全部武装占领苏联领土,并全民移民苏联,在地广人稀的苏联安家过日子、打游击。”

也就是说,以解放军为前锋撕开苏联的边境防御,然后动员八亿中国人民,放弃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全部移民到苏联境内。

这样一来,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混合在一起,苏联政府便不敢继续用核武器,中国有了打游击、创建根据地的条件,进而真正在苏联定居下来。

随后教员说了一句:

“我就不相信你苏联能阻挡中国八亿人。我们即便死了一半人,还有好几亿,还可以继续繁衍生息,还是人口众多,可你苏联人就要变成彻底的少数民族了。”

与会众人听到教员的话,不禁为教员的气魄折服。

但有人说:“我们的核武器都不用,那也太浪费了,太可惜了。”

教员点起香烟又说道:“一颗都不浪费,在进攻苏联的同时,把他们统统打到包围我们的美军基地”,并要求外交部立即把消息放出去。

如果只是中国和苏联爆发战争,那就是一对一的战争,而那时中国的工业和武器装备,和苏联的差距非常大,在一对一的战争中,中国不能说胜算不大,起码要承受巨大的损失。

那么拉一个和苏联敌对的国家进来,在事实上和中国站在一起应付苏联,便是最佳的选择。

而这个国家,只能是美国。

一旦中国的核武器投放到周围的美军基地上,那么美国的矛头便要指向挑起战争的苏联,到那个时候一对一的战争,转化为三国混战,这就给了实力较弱的中国,在夹缝里求生存的机会。

如果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美国害怕了,那美国为了避免损失,必须要通过外交渠道斡旋,反对苏联挑起的战争。

中国和苏联的矛盾,便转化为苏联和美国的矛盾,中国可以暂时缓一口气。

这就是所谓的换家战术。

教员做出决定之后,总理马上整理成文,发送给苏联总理柯西金,柯西金大惊,立即找到勃列日涅夫,两人商量一番,认为教员的手段太狠了,苏联根本占不到便宜,便放弃对中国的核武战争计划。

而美国的基辛格也收到总理的电文,跑去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商议,他们也认为教员雄才大略,向美军基地投放核武器,说不定真的能做出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便极力阻止苏联。

在美国和苏联的互相制衡下,一场核战争消弭于无形。

教员用寥寥数语,便化解了中国可能面临的毁灭性打击,颇有“毛郎妙计安天下”的意思。

二、

其实所谓的换家战术,现在只是在网上流传,教员的文集、信件、批示等资料里并没有相关的记载。

教员的年谱里,记录的是另一番光景。

没有一言安邦的诗意,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轻松,只有漫长的谈判和对抗,脚踏实地见招拆招的稳重。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出动70余人,侵入中国的珍宝岛,袭击了解放军的巡逻战士,打死打伤共计6人。

3月3日,教员批准中央、国务院、军委拟定的《关于抗议苏修武装挑衅,组织群众游行示威的通知》,但要求全国军民在游行中不冲、不砸、不烧、不抓、不打苏联驻中国使馆、机构和苏联在中国人员。

从第二天开始,全国爆发了持续九天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参加的人口达到四亿。

3月10日,批准《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苏修叛徒集团猖狂反华只能是自掘坟墓》。

3月15日,教员召集陈毅、黄永胜、陈锡联等人开会,说到:

“总感觉要打仗。摆在我们面前的前途有两个,一个是促使世界革命运动高涨,走向直接革命的形势,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果像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帝国主义在战争中失败。”

“我们是支持世界革命运动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备战,第三个五年计划甚至第四个五年计划,都要备战、备荒、为人民。”

这半个月的动作是在展示中国力量,通过外交渠道警告苏联,不要继续爆发战争,如果苏联一意孤行,中国必将反击。

换句话说,做好战争的准备,努力争取和平。

但苏联没有听进去,15日出动50辆坦克、1000余步兵侵入珍宝岛,解放军战士激战9小时才击退他们。17日又派出70余人的步兵侵入珍宝岛,解放军用火炮将其击退。

这意味着,苏联根本不在乎中国的外交抗议,更不在乎中国的作战准备,准备通过军事手段,逼中国低头,重新回到苏联小兄弟的身份,最终成为苏联的附属国。

所以在4月3日,苏军向珍宝岛放炮,要求解放军撤出珍宝岛,否则就不停炮。

面对这样的无理要求,教员和总理决定,不撤出珍宝岛,不理会苏军的要求,任由苏军继续放炮,几天后采取突然回击给其重创,并发表官方抗议文件。

依然是准备作战、争取和平。

那年的五一节,教员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烟火,望着漫天的绚烂烟火,他却眉头紧皱,既是忧虑革命的前景,也在忧虑国内外的形势,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爆发。

等烟火结束,教员转头向外国驻华使节们说:“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改善和发展关系。”

中国人民刚结束百年战乱,幸福的日子还没到来,战争,能不打就尽量不要打。

随后在5月20日,教员批准了总理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指出中苏边界问题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完全是苏联的责任,但中国反对武力解决,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全面解决中苏边境问题。

但教员在声明中加了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员重读《南史·陈庆之传》,写下一句批语:“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他神往的不是陈庆之的战绩,而是陈庆之遇到的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机遇,那种天下混乱、任我纵横建功立业的时势。

延伸阅读——《陈庆之是被时代风口吹起来的战神》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教员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根本没有诗人的浪漫情怀。

三、

既然没有时势,教员便准备造时势。

8月22日,教员审阅并批准了《进一步稳定边疆局势的命令稿》,对边疆地区提出几条要求——

高度树立敌情观念,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坚决反对一切分裂活动,反对一切破坏团结的行为。

驻边部队指战员必须坚守战斗岗位,坚决执行命令。

不准任何人冲击军队、抢夺武器装备和车辆。

保护交通运输,保证通讯联络畅通。

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大力支援前线。

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

………

8月28日,成立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以及省、市、自治区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开始挖防空洞。

这是在苏联提出“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以后,教员一边动员全国人民打国战,一边挖防空洞、储备粮食保护人民。

9月17日,《人民日报》准备发表建国二十周年口号,教员根据形势专门增加了一条: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全世界人民就应以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

这条口号明显是针对苏联的。

教员在以老资格革命领袖的身份,联合全世界的革命力量,反对已经变成修正主义、大国霸权主义浓厚的苏联。

这样一来,动员起来的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力量,便成为大多数,“社会帝国主义”的苏联成为少数,即便爆发国战,教员也可以领导中国和世界革命力量,打一场阻击战。

而在做这一切的同时,教员仍然在和苏联谈判,争取和平。

9月11日,利用胡志明去世、社会主义国家都到河内吊唁的时机,教员请总理到首都机场,迎接停机休息的苏联总理柯西金,两人在贵宾厅进行了一次深度长谈,达成几条共识——

理论和原则的争论,不影响两国的国家关系。

通过谈判寻找解决中苏边界问题的办法。

解决问题之前,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

9月23日,中国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29日在西部地区上空进行氢弹试验。

这两次试验,同样是针对苏联的。

一边说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一边说理论和原则争论不影响国家关系。一边谈和平,一边进行核试验,他们处理事情的手段是非常灵活的。

到了这个时候,虽然中苏对峙依然激烈,但核战争的可能性已经极大降低了。

因为教员领导中国站在正义的一面,在国际道义上把苏联逼到全世界的对立面,如果苏联不想得罪全世界,就必须想办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然不是扔核武器。

即便苏联要扔核武器,但中国也有核武器,苏联在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时,要做好苏联城市被中国轰炸的准备。

这个代价,勃列日涅夫是承受不起的。

但教员认为,仍然不够,要真正降伏苏联,杀手锏必须是美国。

因为那时美国和苏联的竞争也很激烈,中国做为正在和苏联对峙的大国,被美国给看中了,美国希望和中国联合起来,减轻自己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0年1月20日举行的第一三五次中美大使会谈中,美方提出派代表去北京或中国派代表去华盛顿,进行“更高级的直接讨论”和“更为彻底的探索。”

随后在2月举行的第一三六次会谈中,教员指示会谈代表雷阳:“表示我愿同它做进一步‘更为彻底的探索’,然后把它拟派代表来北京的建议接过来,表示愿予考虑。”

中美关系,就此更进一步。

阻碍中美关系继续升温的,无非是台湾问题。

此后两年,中美两国通过反复谈判、交换意见、妥协之后,终于在台湾问题上达成共识,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于是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了。

1972年2月,尼克松的空军一号降落在北京机场。

中国和美国的初步建立起外交关系,意味着在中国做好国战准备、动员起世界革命力量以后,和美国也结成反对苏联同盟。

既然美国都和中国站在一起反对苏联,那整个资本主义阵营又岂能袖手旁观?

这样一来,苏联便被彻底孤立起来,和中国爆发战争,不论在道义上还是经济、军事上都是和全世界为敌。

苏联的国力不足以和全世界开战,勃列日涅夫也没有这个胆子。

到这个时候,珍宝岛战役引起的中苏对峙,才算结束了。

四、

把所谓的换家战术,和教员年谱里的记载放在一起对比,能发现什么?

换家战术就像《三国演义》,一场几十万人的大战,不讲后勤粮草、不讲排兵布阵、不讲山川地形,所有人都是战场的气氛组,决定胜负的竟然是两军大将斗阵,甚至是比谁的力气大。

哪方大将斗阵胜利了,后面的小兵们便趁胜追击,对面的小兵们漫山遍野的跑。

这就是把复杂的战争简单化,也可以说是降低门槛,方便读者理解。

换家战术不也是这样?

在一场决定十几亿人命运的战争面前,那些美苏的政治精英们竟然都成了气氛组,教员一句话就扭转劣势,把美苏玩弄于股掌之间。

如果大国博弈真的如此简单,不仅没有渲染出教员的文韬武略,而是拉低了教员的水平。

教员年谱里的记载,就类似于《三国志》、《资治通鉴》,他的忧虑、他的心境都通过一些细节琐事,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大国博弈中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如何纵横捭阖、如何强化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迹可循。

而且教员做的每件事,都在保护人民利益,保护自己的国土,从来没有和换家战术里说的一样,要放弃自古以来的国土以及几亿人的生命。

这才是大国领袖应有的姿态。

现在往往把换家战术说成教员的阳谋,但事实上,教员年谱里记载的事才是真正的阳谋。

所谓的换家战术,不过是小聪明、抖机灵。

真正的阳谋是,我把要做的事都告诉你,你也能推测出我要做什么事,但你就是拿我没办法,我还要一步一步的蚕食你,最终一拳击倒你。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根本没有捷径。

而完成这一切之后,教员也造起时势,在史书里烙下一个“再读此传为之神往”的身影。

现在的中美博弈,很多人也喜欢走极端。

有的要放弃一切原则跟着美国走,有的鼓吹和欧美绝交,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这两种说法,本质上都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翻版的换家战术。

根据历史的经验,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其实就是走教员的路,一边积极备战,一边积极谈判争取和平,同时拉第三世界和第三方力量入局,把时势造起来,最终把自己变成大多数里的一员,把美方变成少数。

多读教员的故事,错不了。

赞(43)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温伯陵:毛主席的阳谋|2024-07-2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