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很宏大,但是这一次我不准备用宏大叙事来表达,这一次我选取的角度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最近比较火的一个名词,但是可能很多人未必对其中的内涵很清楚,这里简单谈谈我的认识。
过去我国经济动能主要靠城市化,靠基建铁公机,靠房地产狂飙猛进。
目前城市化基本见顶,基建投入也开始见到拐点,房地产也在走下坡路,也就是过去传统的经济动能在下行。
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对中国未来很悲观,认为中国会步日本后尘,会失去三十年。
其实嘛,在几年之前国家就已经有意识在培育新的经济动能,这个新的经济动能就是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
我的理解是两个层面。
一个是科技与数字化对传统产业赋能改造,让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
一个就是科技创新并且结合市场需求所催生的新兴产业。
目前,这个新质生产力已经有了逐渐替代传统经济动能的趋势,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给大家一组数据对比。
我们以2018年为基点,这一年房地产在我们GDP占比是24%,而高科技产业占比是11%。
最近几年,虽然房地产在GDP占比下降很快,但是高科技产业在GDP占比增长更快。
预期到2026年,我们高科技产业在GDP占比会达到19%,再加上电动车、电池、太阳能面板这新三样,合计占比会达到23%。
同样在2026年预期房地产在GDP占比会下降到16%左右,房地产在GDP占比下降8%,而高科技产业占比却增长12%。
这个高科技产业对应的就是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兴产业。
但是有一个问题,新质生产力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农业与制造业),我们普通人直接能感知的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这就导致同样的宏观数据对于不同的人群具有较大的温差。
很多感觉今年经济比去年还要困难,但是我们上半年宏观GDP却保持5%的增长。
这就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
如果你不直接接触到新质生产力关联的行业与产业,大部分人群对未来前景是比较悲观的。
基于上述原因,我有幸参与了有关方面最近组织的一次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活动,我自己主要跑的是重庆的点。
通过深入企业、园区,近距离观察新质生产力关联的行业与产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见闻和心得,共同探讨中国经济未来信心的原由。
1 重庆直辖
重庆虽然是内陆城市,但是如果仔细剖析却能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某种层面上重庆甚至可以看做是一个微缩版的中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就要从重庆直辖说起。
重庆直辖是多方复杂博弈的结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要搞三峡工程,其中面临最大最头痛的问题就是怎么安置三峡工程造成的百万级别的移民。
国家权衡再三,决定以重庆为主将三峡移民的包袱扛下来,这就是重庆成为西部唯一一个直辖市的重要原因。
97年重庆直辖的时候,简直就是改开开始时的中国缩影,有很多基本因素两者都高度相似。
——从政治地位来看,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重庆是直辖市;
——从工业底子来看,底子全面并且比较扎实,但是附加值偏低。中国是41个工业门类全部都有,重庆是41个工业门类做了39个,缺失的两个都涉及采矿类;
——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的工业生产,资源约束性大,所需要的石油、铁矿石、铜等原材料还要靠进口。重庆的生产性资源也不丰富。
除了上述因素外,虽然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具有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也正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但从现状来看,相对沿海城市物流成本还是偏高。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国制造业上限是看长三角、珠三角,下限就是看重庆。
如果身处内陆的重庆都能将制造业做起来,都能开发出新质生产力,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担心中国经济的未来呢?
所以,以重庆为样本做深度观察解剖,由小见大由点带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举个例子。
新能源汽车是目前中国产业升级中表现最耀眼的产业。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全国整车企业超过500家,真正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跑出来并且取得一定成就的不超过30家。
这里面重庆就跑出来两家企业,一个赛力斯,一个长安。
在这两家龙头企业引领下,重庆汽车产业至少切下全国汽车销售10%以上的份额。
不仅如此,赛力斯的问界M7目前是国内30万以上车型的销量第一,M9是国内50万以上车型的销量第一。
现在问题来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为什么身处内陆的重庆汽车产业能脱颖而出,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上抢下一席之地呢?
重庆到底做对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