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邱贞玮:踢馆 | 鱼雷发展、台海后续和倾转旋翼|2024-08-03

以色列刺杀哈尼亚的后续报道推翻了此前的说法,先从空袭改为地面发射巡飞弹,又改口说是提前几个月埋设在房间里的遥控炸弹。长期以来,伊朗被各种方式暗杀的科学家、将领、政客络绎不绝,其根源在于城乡差别很大,城市中产阶级更接受西方生产生活方式,说英语、做外贸、喝咖啡、吃麦当劳……农村人相对更传统,于是两边在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冲突不断。这种内在冲突必然导致很多城市人主动投靠外国势力,这种不是为了钱财而做间谍的人类似1950年代的英国剑桥五杰,是最难防范且破坏力最大的。但是没有办法,城市聚集了最多资源,讲英语的市民就是更容易爬上去。
图片
图片
——————-
          
问:堂主能讲讲外军的鱼雷么,各有何优缺点,未来鱼雷的发展方向如何?   
现在鱼雷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潜艇用的533毫米重型鱼雷,主要用于反舰和反潜,一种是军舰、直升机和反潜机使用的324毫米轻型鱼雷,完全用于反潜。二战时的鱼雷都是反舰鱼雷,也就是只能设定固定的深度,然后在同一深度上进行水平转弯。战后反舰导弹迅速兴起,因为射程大、速度快而取代了鱼雷大部分反舰功能,同时弹道导弹核潜艇兴起,使反潜成为重型鱼雷的第一任务,可以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进行机动。
鱼雷最早只能跑直线,于是需要一次发射很多枚,覆盖敌舰整个机动范围,靠概率命中敌人。二战时德国开始使用声自导鱼雷,但因为可靠性不足而没能成为主流,直到1950年代末才逐渐普及,主要引导方式是主动被声呐和线导。二战时另一个鱼雷技术进步是水压引信和磁引信。传统引信必须直接撞击目标才能起爆,破坏威力不足。新引信使鱼雷从目标下方通过时就能起爆,用冲击波和气泡反复对折目标舰艇的龙骨,破坏威力最大。
图片
图:这是碰撞引信,命中点在船只侧面,整艘船巍然不动,尾部漏水也不至于整船沉没。   
图片
图:这是水压引信鱼雷在龙骨下方爆炸,第一击就摧毁了龙骨,此船必沉无疑。
衡量鱼雷先进与否的主要指标就几个,第一就是航速和航程。鱼雷打的是会跑的船只,与船只的速度差又不像导弹那么大,所以船只在一定距离外可以通过高速航行摆脱鱼雷。鱼雷要提高命中率,必须提高航速、扩大航程,目前533重型鱼雷最高航速能到40~55节,最大航程20~30海里。
第二是速度调节能力。鱼雷刚发射时距离目标较远,对方也不一定发现鱼雷发射,为了扩大射程而选择用中等速度航行。接近目标或发现目标开始转向逃跑后,鱼雷要加到最高速度追击。最高航速60节的鱼雷,巡航速度在35节以上。
第三是导引头能力。主被动声自导和线导是鱼雷普遍具备的方式,能力高度要看声呐指标,但水中兵器保密度极高,这方面缺乏公开资料。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和意大利的鱼雷卖的最好,它们的声呐也应该是最好的。   
图片
图:一些外国鱼雷比较。
常规鱼雷之外,最大的另类是苏俄的尾流制导鱼雷,它的原理是因为螺旋桨搅动,使船只尾部形成长十几千米、宽几十到几百米的尾流区,区内海水的声学、光学、磁场和热特性有显著不同,可以被鱼雷识别。早期尾流制导鱼雷主要用于反舰,向目标尾后方向发射,进入尾流区后进行螺旋航行,以识别目标舰船方向,确定后在尾流区内呈S型航行,直至命中目标。目前各国先进鱼雷都具备尾流制导功能。
第二大异类是超空泡鱼雷。常规鱼雷最高航速只有55节,此时射程大约只有10海里,打击30节航速逃跑的目标时,只要初始距离超过4.5海里,就绝不可能追上,所以攻击范围非常小,远不能和空空导弹、反舰导弹相比。超空泡鱼雷用头部高压区产生的气泡包括弹体,从而大幅降低航行阻力,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00节,射程大约3~7海里。
俄国超空泡鱼雷的用法很特殊,它配备核弹头,专门在发现自己被美国潜艇跟踪后发射,利用速度优势抢先摧毁美国潜艇。由于速度优势极大,如果两艘潜艇同时发射鱼雷,美国潜艇毁灭时发射的鱼雷可能还没有进入自导段,然后又会经历核爆炸的巨大冲击波与噪声,苏联潜艇有摆脱鱼雷攻击的可能。
现有的超空泡鱼雷没有与水接触的平面,也就没有办法采用声自导方式,所以都没有末制导,只能用核弹头弥补误差。德国人提出一种带声自导的超空泡鱼雷方案,已经有十几年了,但始终没有服役。   
图片
图:尾流自导鱼雷工作方式。
图片
图:超空泡鱼雷需要采用火箭动力,最关键的设备就是前端的气泡发生器。
轻型反潜鱼雷没什么说的,各国大都是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主要型号是美国MK46和MK50、欧洲MU90,就苏俄用400和450毫米航空反潜鱼雷。所有武器都会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重,所以同类武器重量越大,就说明研制国技术越差。俄国反潜鱼雷比欧美大一圈到两圈,是其鱼雷性能不行的最好证明。   
未来鱼雷发展有权威结论,就是下面图里提到的这些,包括超空泡鱼雷、自主作战巡航鱼雷、超远程自航式水雷、远程大负载水下自航式无人布雷潜器、制导深弹。超空泡鱼雷已经说过,如果能实现末制导,它会取代大部分现有重型鱼雷。另一种可能是发展微型超空泡鱼雷,用于拦截来袭鱼雷,解决当前反鱼雷鱼雷射程过大、可能误伤的问题。
巡航鱼雷、自航水雷和布雷潜器都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的主要方向是提高智能化水平。前面说过,当前最好的鱼雷对高速船也只有5海里的有效射程,对中低速船不过10~20海里,而且需要发射前锁定目标以免误伤,使得潜艇必须逼近目标才能攻击,于是被发现、击沉的概率提高。
巡航鱼雷需要在扩大射程的基础上,实现自主搜索、自主识别、自主锁定目标,潜艇只需要对准敌人大致方向发射,鱼雷就能解决剩下的问题。这种做法尤其适合与潜射无人机协同作战,拦截航速较低的商船,扩大潜艇的截击范围。
图片    
图:网上公布的未来鱼雷发展方向。
图片
图:美国黑翼潜射无人机,可用于潜艇、无人潜航器、水面舰之间的通信中继。
自航水雷冷战时期就有,与鱼雷的结构基本一样,只是发射后按照规划的航线抵达关键水域,然后启动声、水压等引信成为一枚沉底鱼雷。它特别适合潜艇在港口外安全水域发射,然后自行潜入港口封锁关键航道。如果让自航水雷更精确的抵达任务区,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布雷潜器就是让自航水雷不止携带一个水雷战斗部,而是携带很多个,一次就能布设多枚水雷构成雷场。潜器如果体型较大,还可以获得比自航鱼雷更大的航程,进一步提高潜艇安全性。布雷潜器可以携带体型较大的水雷,例如鱼水雷和火箭上浮水雷,使单枚水雷的打击范围从几十米扩大到几千米。   
制导深弹是在深水炸弹上安装主被动声呐,但不装动力系统,利用下沉时的速度获得航向控制能力。目前制导深弹主要用于火箭深弹,同时发射十几枚覆盖潜艇活动区域,迫使其加速脱离从而暴露自己。
图片
图:美国MK67自航水雷。因为航速要求低,所以没有用复杂的对转桨,而是简单的螺旋桨,这是主要外观区别。
          
问:堂主之前说,现有两艘航母战时部署到台湾东部威慑美海军,为主力攻台争取时间,即使被全歼也很值。请问如果计划成功,我国海军半残废,到时候美海军全面封锁出海口,接下去咋整,慢慢耗吗?
这个事情要从全局考虑,只看局部是找不到思路的。
台海是美国遏制我国的重要工具和象征,我们不碰这个事情,就是表明自己至少暂时不走冷战对抗的老路,以此换取美国不搞经济封锁,得以继续参与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美国压制对岸不出大事,表明不对我国搞冷战对抗,以此换取我国不下大力气摧毁他的经济全球化体系。
也就是说,台海维持现状是两边的默契所在,是大家继续和平共处的标志。正因为这样,所以不管岛上闹出什么事,我们都只是威慑而不开打,闹事的人也很快会被送进监狱处理掉,后者就是美国出手的结果。而在双方都愿意维持现状的态势下,战争不会爆发,即便爆发也会尽力控制规模,不同规模下有不同的思路和结果。   
图片
图:陈在任上搞事情,想把中美拉入战争,马上就被以贪污受贿等罪名起诉,判处20年有期徒刑,罚款1.7亿元。对台政坛和司法界有如此控制力的只有老美,能推动这事的也只有他。
在2009年之前,美国那边还想着维持原有的经济全球化体系,于是双方即便爆发战争也是受控的,大家追求有限的战争目标,不会无限扩大战争范围。同时我们的力量还很弱,没有能力快速结束战争,所以当时的思路是用水雷长期封锁台湾海运,配合小规模海空交战来展示决心,通过政治手段压制台独活动,通过谈判等方式结束战争,回到事态升级前的原有状态。
谈判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军事力量对比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我们越是能够快速占领台湾岛,或者可信的封锁台湾海运,对手的谈判筹码就越少,从而要做出更大让步,使局势发展更符合我们的要求。反之,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长期封锁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两点:1、在美军直接干预时,歼灭或击退来袭美军的能力,这是台海对抗的根本因素,它能解决则一切都能解决;2、美军不直接干预时,歼灭或封锁台军的能力。发展航母并部署到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可以显著改变该区域的敌我力量对比,从而提高长期封锁的有效性,进而增加我们的谈判筹码,为政治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图片
图: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所以即便辽宁号的战斗力很弱,最高层仍然决定建造第二艘同型舰山东号,维持海军始终有1艘航母可以执勤。
因为大家追求政治解决,所以中美大规模交战的可能不大,更可能彼此称量下点到为止。此时的对抗接近于年初公布的南昌舰事迹,两个航母群持续对峙,看谁能取得战场优势。真正开打的重点很可能放在台军身上,通过摧毁他们的主力舰和战斗机群,迫使台湾放弃以武拒统的想法,从而回到政治解决。
真正开打的话,如果战斗规模较小,例如损失几艘驱逐舰或者战沉一艘航母,后续双方仍然合作压制台独势力,那么还有不扩大战争规模的可能,或者只对直接参战美军部署的前沿基地进行打击,例如琉球群岛、关岛、日本列岛等,战争规模仍然是受控的。我认为,这一种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出现你说的情况,且不说海军损失有多大,只要美国封锁我国航运,事情就会向着另一个方向而去。   
我国遵循美国执行的经济全球化规则,在政治上与其合作,是为了获得发展自己的时机,这一想法集中体现在战略机遇期这个词之中。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只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我国进行过短暂的经济制裁,其他时间都保持充分交流,使我国能够长期获利,于是才有维护中美友好、遵守国际秩序的必要。如果美国因为台海问题对我国再度实施经济封锁,这一理由就不复存在。
图片
图:本世纪初以来,我国借助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外部市场,各方面实现了极高的发展速度,所以尽可能维持既有环境、延长发展时间对我们有利。谁要改变这一环境,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中美陷入全面对抗时我们会怎么做,这么不用猜,有历史可以提供答案。1950~1970年代,我们在东北亚扶持朝鲜,在东南亚扶持越南,两边同时进攻美国建立的亚洲秩序,同时在非洲和拉美支持各国游击队,牵制并消耗美欧力量。这么做的结果是抗美援朝双方停战、抗法援越法国投降、抗美援越美国撤退,援助阿尔及利亚成功独立……    
要说具体过程,我们会在事发后经历2年左右的混乱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有人尝试恢复与美国的关系,从而让国内秩序也回到过去。以美国拒绝取消封锁制裁为标志,他们彻底失败后才能开始大规模动员、扩军,然后再度前出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美国如果迎战,那就是再来一次更大规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能把美国直接拖垮。如果不迎战,整个东亚都会在几个月到几年内丢失,然后就是澳大利亚和北印度洋争夺战。
一旦进入这个流程,美国的世界帝国就可以开始倒计时。它的军队集中到东亚并大量损失后,欧洲、中东、非洲、拉美、俄国等都获得了行动自由,立刻就会有很多战争要开打。美国要拉拢盟友支持,对日本、韩国、欧洲的金融收割也就无法实施,再加上大规模战争支出,经济状况会比历史差得多。而从两国工业实力对比看,美国人完全不可能打赢,能保住日本就不错了。   
图片
图:正因为此,所以美国虽然对我国百般挑衅,但在2020年前始终压制台独势力活动,避免自己陷入赌国运的困境。
          
问:美国会将其所有的直升机,包括海鹰、超种马甚至陆军的支奴干等,都逐渐改为鱼鹰这种横列式倾转双旋翼高速战机,通用化使用吗?
倾转旋翼构型和直升机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就决定了二者的性能特点,付出再大代价都难以改变。理解二者的基本差异,就能知道他们的适用范围,于是可以判断是否可以被替代。
旋翼/螺旋桨的推力取决于所推动空气的动量,动量计算公式是重量乘以速度,而动能计算公式是重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因此在发动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降低气流速度、增大气流质量才能实现推力的最大化。所推动空气的重量取决于旋翼/螺旋桨的面积、气流速度和空气密度的乘积,在空气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显然旋翼/螺旋桨的面积越大,气流速度就越低,推力也就越大。   
在发动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气流速度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则推力下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所以直升机为降低垂直起降的代价,会尽可能的加大旋翼直径,以降低其流速度、提高旋翼升力。直升机的旋翼位于全机最高处,其直径只受旋翼材料和起降场面积的限制,可以做的特别大。运输机螺旋桨的直径比直升机旋翼小得多,喷气机的发动机涡轮直径又远小于螺旋桨,所以效率远不如直升机。
例如10吨级的UH-60旋翼直径16.35米,38吨的CH-53K旋翼直径24米,60吨的米-26旋翼直径32米。与之相比,60吨的C-130运输机只有4个直径4.1米的螺旋桨,桨盘面积相当于一个直径8.2米的螺旋桨,大约是同等起飞重量米-26桨盘面积的6.6%。所以米-26的双发起飞功率15兆瓦能实现垂直起降,而C-130四发13.7兆瓦需要滑跑300~600米。   
图片
图:直升机与垂直起降飞机盘旋举升效率,横坐标为桨盘载荷,纵坐标为盘旋重量功率比,可见直升机效率最高,倾转旋翼飞机次之,喷气式飞机最低。
倾转旋翼飞机平飞时旋翼指向前方,像普通螺旋桨飞机一样飞行;起降时旋翼指向正上方,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其兼顾直升机的起降能力和飞机的高航速,但也必然要付出代价。
V-22是横列双旋翼构型,为了实现升力中心与重心重合,垂直起竖后的旋翼和机翼必须位于全机重心位置。V-22是运输机,为了满足货物装载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货舱长度,且货舱中心必须位于全机重心附近。为了控制最大横截面积以降低飞行阻力,必须将驾驶舱置于货舱前方。旋翼水平和垂直状态下位置变化越大,对全机升力中心和重心的影响就越大。这四条结合,决定了V-22垂直起竖后的旋翼与机头的纵向间距。
受种种条件制约,V-22旋翼放平后位于驾驶舱后方,于是旋翼直径必须低于翼展减去机身直径和安全间距的尺寸。翼展越大旋翼直径就越大,但也会导致机翼结构越重,对垂直起降非常不利。V-22采用垂直/短距起降方式,机翼面积做太大收益很低,因此翼展只有区区14米,而同等级运输机大都在30米左右。翼展小,旋翼直径就必然小,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同时旋翼直径太大也对高速飞行不利,会增大飞行阻力。   
图片
图:V-22三视图,放下后的旋翼位于驾驶舱后方。
V-22的旋翼直径最终定为11.58米,垂直起飞重量21.55吨,桨盘载荷0.1吨/平米。相近吨位的CH-47D旋翼直径18.29米,垂直起飞重量24.5吨,桨盘载荷0.047吨/平米,不到V-22的一半。桨盘载荷大,意味着同等面积的桨盘要提供更大推力,于是气流速度必须很高,这又导致飞机发动机功率必须很大,进而导致飞机空重增加。
所以无论如何,倾转旋翼构型的飞机都无法在垂直起降能力方面与直升机相比,任何侧重垂直起降、低速飞行的飞行器,都不会选择倾转旋翼构型,而只会延续传统的直升机构型。反过来,不重视垂直起降和低速飞行的飞行器,就可以选择倾转旋翼构型。
美军各种直升机里,最重视垂直起降和低速飞行的就是舰载反潜、吊运直升机,例如海鹰和骑士鹰。它们只需要在军舰附近几百米到十几千米的距离飞行,近一半飞行时间是空中悬停,以吊挂声呐或货物,因此根本不需要高速飞行能力,稳定悬停和大载荷才是它们最需要的,因此绝不会改为倾转旋翼构型。除此之外,各种通用、运输直升机都需要远程高速飞行能力,因此都可能被替代。   
图片
图:骑士鹰直升机,用于舰队垂直补给,特征是尾轮在全机的最末端位置,而不像海鹰直升机一样放在尾梁根部。因为它只搭载于补给舰,机库空间大不需要折叠尾梁。   
图片
图:美军V-280倾转旋翼飞机,将用于替代黑鹰直升机,加上已经替代CH-46/47的V-22,美军就只有CH-53这种重型运输直升机未被倾转旋翼飞机替代,这也只是因为后者还没有那么重的型号。
          
迷你踢馆
          
问:不死鸟导弹超视距怎么那么恐怖,后来者导弹们怎么又都没有采用?F-14的雷达就已经非常牛逼了么?
AIM-54不死鸟是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这种方式在1990年代开始逐步普及,但AIM-54是在1970年代前期服役,当时的电子技术要实现这个功能,不仅技术难度很大,更重要的是价格非常高,这是一个用不用得起的问题。
至于增大导弹重量获得更大射程,存在边际收益下降现象。导弹增重首先会提高造价,其次会降低载机的机动性,如果不能获得很大的战斗力增幅,肯定没有人会做。给导弹配备更强的雷达收益有限而费用很高,不如用战斗机雷达引导至末端20千米再转入自主跟踪。给导弹配备更强的火箭发动机同样如此,距离太远的话一般战斗机雷达无法确保发现和跟踪,拿不到发射导弹的机会。   
          
问:目前单兵导弹、野战防空导弹甚至反坦克导弹对武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武直编队作战时,用一架武直专门携带空空导弹进行掩护,拦截可能来袭的单兵防空导弹、地空导弹与反坦克导弹,这种方案可行性如何?甚至进一步,开发电战武直,挂载轻量化的反辐射导弹,打击野战防空导弹的制导站,能否提高武直的生存能力?
拦截来袭导弹的第一步是及时发现,直升机在战场贴地飞行,对方发现距离不过2、3千米,于是导弹射程也只有这么大。以防空导弹平均400米/秒的飞行速度,飞行2千米只需要5秒,过去的系统来不及反应。坦克近防系统也正是因为反应速度问题,才不能拦截速度很快的脱壳穿甲弹。更何况直升机很脆弱,拦截弹必须飞出去几十米拦截,才能保证载机安全,这对拦截系统的要求就更高了。
图片
图:俄军米-8电子干扰机。超低空拦截通常使用红外制导的导弹,电子干扰和反辐射导弹只能对付预警雷达,对付不了导弹制导站。
          
问:直接在坦克和装甲车上集成一套微型导弹系统很难么?防空车下连不仅占编制,费用也很高啊。   
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刚开始部署,还没有全面普及,只能拦截几米距离内的目标。想要拦截几十、几百米外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而无人机不仅可以直接攻击坦克装甲车,还可以引导炮兵进行打击,引导地面部队进行合围,所以连级部队也需要能拦截几千米外无人机的能力。
          
问:长艏楼和平甲板各有什么优劣?为什么一战后的主力舰巡洋舰基本都没有用长艏楼,都是平甲板船型居多
当时的巡洋舰以火炮作为主要武器,为了满足追击时的交战要求,要求前面的主炮能平射正前方近距离目标,于是舰首不能翘起,前甲板必须是平的或只有略微上翘。为了满足航海要求,防止前甲板大量上浪影响航速,舰首的高度必须很大,于是整个前甲板的高度都很大。但舰炮炮塔的重量很大,安装位置高了会影响船只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体型较大的战列舰会采用长艏楼船型,把后甲板的高度降下去,从而降低后部船体重心高度、提高全舰稳定性。
图片
图:美国内华达级战列舰,后甲板高度下降一层。   
但军舰航速越高激起起的波浪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后甲板也会上浪,这时再降低后甲板高度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要避免这个问题,就只能采用平甲板船型,让前后甲板一样高。巡洋舰航速比战列舰更高,而吨位小得多,也就更不适合采用长艏楼船型。
图片
图:德弗林格尔号战列巡洋舰全速时上浪的后甲板,这是一艘标排2.66万吨,最高航速26.5节的平甲板船只。一战后的重巡洋舰标排只有1万吨,航速30节以上,问题只会更严重。
图片
图:英国肯特级重巡洋舰,标准的平甲板船型。
          
问:能不能用SR-71搭载标准或爱国者实现对高超声速导弹的拦截,毕竟黑鸟能飞20多千米高度,离高超声速导弹很近了,加上拦截弹的射程能否实现拦截,卫星预警后能来得及吗?部署在本土呢?   
来袭导弹平均飞行速度按照2.5千米/秒计算,打击关岛这种3000千米的目标,飞行时间约为1200秒,也就是20分钟。战斗机起飞准备时间分三种,如果开着发动机、人坐在座舱里,只需要5分钟就够。如果开着发动机,人在旁边等着,需要15分钟。完全冷启动,需要30分钟。黑鸟起飞后再加速爬升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只有5分钟起飞准备的才来得及。
这种待命状态会消耗飞机和发动机的寿命,人员也会极度疲惫,因此需要十几架飞机才能提供1架进行5分钟待命。而防空任务需要全天时不间断待命,每个地方都得准备这么一队飞机,需要的飞机太多了,性价比很低,不如直接给防空导弹安装更大的发动机。
          
问:能不能说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美国好像也用波音747发射过航天飞机么,后来怎么不用了,是成本划不来吗?
航天飞机最初想着每周飞行一次,可以把高昂的建造成本分摊下去。但实践证明可靠性远远不足,半年才能飞行一次,每次都需要全面检修维护,于是单次发射成本极高,远不如普通运载火箭,更别说复用火箭。美国尚且如此,崩溃后没钱的俄国就更玩不起了。   
图片
图:波音747负责空运航天飞机,不是负责发射。
          
图:以前在军事杂志上看到的钻地弹原理是:从飞机上发射后利用重力+速度完成一次钻地,然后导弹前方定向爆破完成2次钻地,最后才是主弹药引爆摧毁地下目标
这不是钻地弹,是轻型反跑道炸弹。因为轻,无法依靠动能穿透跑道,所以要用炸药开路,使弹体钻到跑道铺装层以下再爆炸,形成一个大鼓包,无法用推土机直接填平,必须先切割掉鼓包再填平。
          
图:问下有关于056的问题,如果说056全部退役是因为任务全部转交给海警了,所以在海军中就没多少存在价值了,那请问056A干嘛不也直接移交给海警呢?这船和056比也就升级了一下声纳,但他并不能作为反潜舰,一没反潜鱼类,二没机库的,留在海军的意义在哪?   
有火箭助飞鱼雷,和反舰导弹共架,324轻型鱼雷也有。056是上上任海司的政绩,一下子全扔了,就显得不好看,凑合用吧。
图片
图:展板公开说过。
          
图:还记得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用的石墨炸弹吗?据说这东西一发就瘫痪的一个市的电力供应,这东西杀伤力有这么大吗?面对这种电力大杀器,又有什么方法保障电力系统呢?
碳纤维炸弹,用导电纤维做成的,落地后随风飘荡,可以搭接在电线之间造成短路。要解决这个很难,只能慢慢清扫,再就是电线入地。   
图片
图片
图:美军的BLU-114碳纤维炸弹。   

赞(12)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邱贞玮:踢馆 | 鱼雷发展、台海后续和倾转旋翼|2024-08-0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