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8年3月14日,凌晨6点,南海赤瓜礁,天空已经泛出鱼肚白。
海水还没退潮,水齐腰深的礁盘之上,中越两军共100余人,正在紧张对峙。
枪对枪,脸对脸,弹上膛,冲突一触即发。
而这场对峙的起因,要从中国的南海战略变化说起。
和我们现在的认知不一样的是,虽然建国之后中国一直宣称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在1987年之前,中国大陆实际上并没有有效控制南沙中任何一个岛屿、珊瑚礁或沙洲。
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大陆在南沙,连个立锥之地都没有。
70年代,南海发现油气资源的消息传开后,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开始抢占南沙岛礁,单方面划定疆域,进行资源开发。
中国大陆作为主权声索国如果不参与,那南海这块蛋糕,中国连一口都分不上。
所以,从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开始尝试着,悄悄介入南海
当然,介入需要契机,这时候,联合国送来了神助攻。
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第十四届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年会,通过了《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计划在全球建立200个海洋观测站,并委托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大陆沿海3个,西沙、南沙各建1个。
值得一提的是,委托中国在南沙建设的这个第74号海洋观测站未标明具体坐标,也就是说,建在南海哪里,中国说了算。
这是个好机会,扯着联合国的大旗进入南海,受到的反弹会小得多。
1987年4月和5月,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分别派船驶抵南沙群岛海域进行综合考察,最终选择了暂时无人占据的永暑确作为建站的地点。
这一举动,让当时正和中国处于战争状态的越南非常警惕,因为当时永暑确虽然没人占,但其实处于越南的巡逻区域内,只不过因为自然条件太差,越南没往上面驻军而已,但是如果中国人介入进来了,可能就会彻底颠覆越南在南海的优势。
对此,越南在1988年1月15日至2月19日,派171舰队、125运输旅占领了永暑礁周围原本没有占的5个礁,对永暑礁形成包围。
而中国的目的,也是以永暑礁为支点,辐射周边的几个无人礁,借此控制更多岛礁。
于是,中越之间的海上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1988年3月13日,中国海军502号护卫舰组织人员登上距离永暑礁145公里的赤瓜礁,对礁盘水文地质简况和沉船位置等进行勘察,并插上中国国旗。
但是中国海军的举动,被越南海军发现了,马上派造一艘登陆舰和两艘运输船运兵登礁,准备夺回赤瓜礁,而中国海军也派531“鹰潭”号导弹护卫舰、556“湘潭”号导弹护卫舰前往支援。
双方从3月13日,一直对峙到14日的早上。
14日早上,中国海军海上指挥所总指挥陈伟文发出命令:“把他们挤出礁盘!”双方发生推操,情绪越来越激动,一名越军举枪瞄准想要吓唬中国官兵,但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猛地伸出左手,抓住越军枪管向上托起。
或是有意或是巧合,反正枪响了,杨志亮左臂中弹。
这种情况,其实都在事先的预案之中,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作风一向是不打第一枪,但不给敌人打第二枪的机会。
所以枪一响,礁盘上的中国海军官兵迅速按预案潜入水中,只留下越军一脸懵逼:中国人咋跑了?
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傻傻地留在毫无遮拦的礁盘上,成了我方舰艇平射火力的最佳靶子。
此时,502舰上观察员迅速向海上指挥所总指挥陈伟文报告:“打了!打了!”,陈伟文马上下令三艘舰艇火力全开,向礁盘上的越军和海上的越军舰艇进行猛烈扫射。
3.14海战,就此打响。
整个战斗的过程乏善可陈,越军完全被压着打,最终越南三艘舰艇全被击毁(2艘沉没,1艘冲滩烧毁),越军阵亡300余人,9人被俘。而中国这边,只有杨志亮一个人受伤,一个阵亡的都没有。
看起来,这次海战中国取得了全胜。但奇怪的是,中国海军舰艇并没有趁机扩大战果,把赤瓜礁所在的九章群礁都夺回来,而是赶紧撒丫子往回跑了。
明明打赢了战斗,为啥要赶紧往回跑?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中国海军编队,基本没啥防空能力,而海南岛的歼8飞到南海只能停留几分钟,没法撑起保护伞,所以越南飞机一到,中国军舰就是被居杀的结局。
根据531舰政委徐友法的回忆,在赤瓜瞧战斗刚刚结束后,越南空军的苏-22型攻击机便赶到了战场。
苏-22是苏联援越的最新装备,低空高速飞行能力极佳,并能够挂载反舰导弹,对舰艇威胁极大。
而中国海军这边呢?虽然531舰定位是防空舰,但防空导弹发射筒里面,是空的。
531舰的确是防空舰,能携带红旗-61型防空导弹,但在战斗爆发时,这种导弹还没有完全列装,舰上仅有两枚能发射但不能爆炸的教练弹,对越军苏-22的威胁为零,而舰上那些高射机枪和双37机关炮,面对掠海而来的反舰导弹时,也基本没啥拦截希望。
到最后,没办法的531舰只能用火控雷达锁定苏-22,唱“空城计”来吓唬越军飞机。
还好越军飞行员也被突如其来的雷达锁定吓了一跳,生怕苏联提供的宝贝飞机受损失,就赶紧飞走了。
于是这一场“麻杆打狼两头怕”的海空大战,就这样无厘头地结束了。
这就是为啥中国海军打赢了海战,但没有彻底改变南海格局的根本原因,这也导致赤瓜礁附近的景宏岛、染青沙洲、鬼喊礁、琼礁仍在越南手里,并没有收回,就连条件最好最适合建机场的大砚礁,中国海军在短时间占领后,也放弃了。
战术上胜利、战略上的失败,对中国海军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海军开始对海上防空圈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意识到防空能力才是舰队远洋活动的决定要素。
刚刚从海军司令员的任上卸任5个月的刘华清,看完关于314海战的报告后,痛定思痛:就算砸锅卖铁,也一定要拥有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军舰!
至此,中国海军防空舰建设的大幕,就此拉开。
2
1988年,是中国和西方蜜月期的尾巴,所以中国第一时间,是想找西方搞到军舰区域防空的技术。
一开始,中国看上了马岛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海标枪”(SeaDart)舰空导弹,这种导弹采用全程半主动雷达制导,最大射程为70千米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舰空导弹。
但是,海标枪太贵了,雷达+50枚导弹,英国人要价2.5亿美元,中国实在是买不起,再加上当时的国内航天工业部门阻挠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没办法,中国又找到了法国,但法国不愿意提供50公里以上射程的紫苑舰空导弹(事实上当时紫苑还没完全研制完成),只愿意提供射程15公里的海响尾蛇导弹,但中国别无选择,最终与法国签订了8000万美元购买2套雷达系统+48枚海响尾蛇导弹的合同,装在了北海舰队051型驱逐舰109舰上,国产版本叫海红旗7。
但是,海响尾蛇的射程实在太近了,为单舰进行防空还勉强凑合,但无法撑起整个舰队的防控伞,正在中国寻求法国帮助对海响尾蛇进行升级或者联合研制紫苑导弹时,因为众所周知的事件,中国和西方蜜月期结束,中国向西方寻求先进舰空导弹的路彻底断了。
与此同时,国内航天工业部门立下军令状,搞的初代红旗-61舰空导弹又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体积比海响尾蛇大了2倍,射程却只有10公里。
于是,刘华清只能把目光,投向了刚刚与中国关系解冻的苏联。
中苏关系的解冻和军事技术合作的恢复,我们在《中俄军贸往事》第一季和第二季已经介绍过了,在此不再赘述。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利用苏联解体的前一段时间,成立了中苏/中俄混委会,短平快地敲定了一票军售合同,找准机会引进了基洛级潜艇和苏27战斗机。
但是,军舰这种东西,一开始并不在采购意向里面,原因也很简单,太贵了,买苏27尚且要靠狗皮大衣和罐头来换,对于这种动辄几亿美元的大型军舰,中国哪能同时购买?
所以一直到基洛级潜艇和苏-27的意向合同都谈的差不多了,中国才开始考虑军舰的事情。
1992年12月,刘华清安排当时担任军事科学院政委的张序三中将《原海军副司令员》,率团对俄罗斯主要造船厂进行了一次考察;半年后,前任总参装备部长、时任海军副司令员贺鹏飞,又按照刘华清的要求,率团对俄罗斯做了第二次考察,虽然主要是谈买飞机的事情,但也顺带考察了一系列船厂。
由于事先有了基洛级潜艇和苏-27的合作机制了,所以俄罗斯对中国人的采购意向很感兴趣,向中国出口军舰的各项事宜由,当时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国防工业部门委员会主席和俄罗斯海军总司令格罗莫夫亲自过问。
而俄罗斯的造船厂更是无比重视,为了欢迎中国客人,甚至把家属孩子都动员出来欢迎中国代表团了,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中国人下了订单,他们就能发工资了。
俄罗斯人拿出来给中国人选择的,主要有三种舰艇:光荣级巡洋舰、现代级驱逐舰和猎豹级护卫舰。
第一种的光荣级巡洋舰我们其实已经很熟悉了,前年被乌克兰击沉的那艘莫斯科号就是光荣级的首舰,这艘舰防空火力强大,远、中、近三层防空圈的火力相当猛烈。
远程有8座防空导弹发射装置,每个发射单元都能够装载8枚SA-N-6防空导弹,这种导弹基本上就是海军版的S-300导弹射程高达90公里,每枚导弹的战斗部装药就有144公斤,别说飞机了,炸沉一般护卫舰都够了。
光荣级巡洋舰中程防空系统有两座双联装SA-N-4防空导弹,最大射程15公里。近程的防空武器就是6座AK630型30毫米速射炮了,这种炮可以看做密集阵系统的苏联版,都是通过多管高射速打出弹幕来拦截导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