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卢克文:《中国影视圈的困惑》|2024-08-11

上次因为易烊干玺考编的事,我写了篇短文,主要从“政治与文艺”之间的矛盾对立来分析明星考编的深层逻辑。

“政治与文艺”之间微妙的关系,确实深刻影响着影视圈的走向,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但是,影视圈其实还存在另一组矛盾,即“资本与文艺”。不了解这层矛盾,很多现象就无法解释,比如,为什么香港的黑帮电影,基本出现在1985-1997年?

为什么90年代是中国电影人眼中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现在的烂片越来越多?

所以,要看懂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影视圈,尤其是当下影视圈的乱象,必须同时把“政治VS文艺”、“资本VS文艺”这两组矛盾同时考虑进去。

于是在上次那篇短文的基础上,有了这篇长文。

01

中国的影视业,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民国时期;

2、1949年-1992年;

3、1993年至今。

很多人以为,中国大陆的影视业是在八九十年代以后才繁荣起来的,其实不是。

早在民国时期,中国的电影工业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当时,当美国好莱坞开始崛起,中国的影视业也繁荣起来,并先后诞生了三家影视巨头:偏左派的联华影业,偏鸳鸯蝴蝶派的明星电影,以及邵氏兄弟创办的天一影片。

所以当好莱坞推出了《摩登时代》《断魂蓝桥》《乱世佳人》,中国也拍出了《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深闺疑云》《小城之春》

当时中国的这些影片,和好莱坞的差距并不大,尤其是用上海一家人的悲欢离合来反映八年抗战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费穆的《小城之春》。2005年,《小城之春》被金像奖评为百年百大电影第一名,我记得当年上影视鉴赏课的时候,一向高冷的教授竟花了整整四堂课来分析这部电影为什么牛逼。

照这么下去,当时中国的影视业追赶美国好莱坞,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好死不死,1937年,日本鬼子来了,影视三巨头有的被炸,有的分崩离析,有的把重心转移到了香港。比如邵氏兄弟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后来就成了香港的影视大佬,所以,后来香港影视业的繁荣,不过是三四十年代大陆影视业的一种延续。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手上海幸存下来的所有摄影场地,垄断了电影行业。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些电影公司又被国家收编,比如拍出过《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三毛流浪记》的昆仑影业公司,就被并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

至此,中国的影视业实现了全面国有化,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等先后出现的16家“国营”制片厂开始垄断电影的摄制。所以无论你是想拍电影,还是想演电影,都得先入编,比如1984年,姜文一毕业就进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也就是现在易烊千玺想考的国家话剧院),刘晓庆也在70年代进入成都的文工团,后又调入北影厂。

文艺工作者进编制的执念,就是这么种下的,为的是能“合法”地搞文艺。

国家垄断电影业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文艺工作者可以心无杂念地搞文艺,不容易被商业化。那个年代,很多文艺工作者简直是在用雷锋精神搞文艺。当年拍《西游记》,因为财政拨款有限,全剧组的人克服万难,缺人,就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比如负责武打和美术的人,同时扮演了顺风耳、黑熊精、土地爷、黄狮精、强盗……..买不起白马,他们就把黑马刷成白马。剧组穷成这样,但还是有人说剧组是在拿国家的钱游山玩水,结果调查组跑去一看,被剧组的艰苦条件吓了一跳。

但弊端是,体制内的文艺工作者容易被束手束脚,极端情况下,整个文艺圈都可能“革命样板戏”化。文艺工作者也往往只考虑上面的意见,不考虑观众的意见,导致文艺作品严重脱离大众需求。其结果就是,大家都不进电影院了。

这样一来,北影厂等国企的创收就成了大问题。

所以在改开的大背景下,影视行业也开始流行白猫黑猫论,搞钱成了头等大事。

当时国家开始放宽对影片的审查,甚至暗戳戳地鼓励大家去拍“商业片”(当的还不敢大张旗鼓地搞钱,只能含含糊糊地说是“娱乐片”),于是有了《神秘的大佛》《峨眉飞盗》《银蛇谋杀案》等一系列有着悬疑、武打等商业元素的片子面世,甚至出现了像《凶宅美人头》、《圣保罗医院之谜》这样集恐怖、悬疑、色情于一身的土嗨电影。

但即便这样,当时的文艺工作者还是穷得叮当响。

1982年,票价只要3毛钱的《少林寺》创下了1.6亿元的票房纪录,观影人数超过5亿,而当时全国的人口数,也不过10亿。

但不要以为当年因这部片子而大火的李连杰能多有钱,他当时一天的片酬,其实只够他自己买三张电影票。所以当他听说香港演死尸的龙套每天都能拿到50元补贴,

他非常崩溃。后来去香港演《南北少林》,他就主动找到导演,说要在工作之余演死尸,这样能多点赚点。

同样因贫穷而自卑的,还有当时的“巨星” 刘晓庆。

1986年拍摄《火烧圆明园》时,她发现同剧组的香港演员梁家辉天天有肉吃。

委屈得嗷嗷大哭,因为她每天只能吃馒头和咸菜。

当时的文艺工作者之所以穷,表面看来,是因为他们都是国企职工,不管是明星还是龙套,工资都是固定的。然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当时的统购统销政策。

当时,各大电影厂拍摄的所有影片,无论质量如何,都由中影公司(后由中宣部直属)统购统销。比如,1979年,刘晓庆演的《神秘的大佛》虽然创下了票房收入过亿的纪录,但和所有片子一样,还是“廉价”地被中影公司统购统销,最后导演、编剧拿到的分镜头稿费只有500元。

为了改变这种畸形的市场机制,1980年,全国八大电影厂开会,和中影公司商量影片按质售卖的可行性,对方当场就拒绝了,只答应每部片子的价格从70万统一上涨到90万。

1987年,在中国电影展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天明又把矛头指向中影公司,说要打破压在电影制片厂头上的三座大山,结果话还没说完,中影公司的全体中层干部就齐刷刷地离场,一点面子都不给。

这次冲突之后,为了打压吴天明的气焰,西影厂的《孩子王》没有被列入在参加影展的正式片目之内。

其实在八九十年代,不管西影厂,还是西影厂的厂长吴天明,在影视圈都很有声望。因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这一代),很多都是在西影厂和吴天明的庇护下发展起来的,没有西影厂和吴天明,也许就没有陈凯歌的《孩子王》,张艺谋的《红高粱》,田壮壮的《盗马贼》…..就连后来星爷的《大话西游》,其实也是和西影厂联合拍摄的。

但是,在中影公司面前,西影厂和吴天明还是卑微得像个孙子,还是个很穷的孙子。

02

电影工作者的清苦日子,一直持续到1993年。

这一年,广电印发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改变“统购统销”政策。之后,政策又继续放宽,先是允许电影制片厂直接进入市场,后又打破16家制片厂的摄制垄断,允许社会资本参与电影制作。

至1997年,国家对电影业的垄断已彻底被打破,民间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影视业。

于是,1993年有了《霸王别姬》,1994年有了《活着》,1995年有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大话西游》,1997年开始有了冯小刚的贺岁片……同时,华谊、博纳、光线传媒等民营企业开始崛起。

按理说,此时文艺工作者应该会抛弃对编制的执念。但现实是,明星还在陆续进编制,为啥呢?

原因之一,当然是为了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身份认同,毕竟如果你只是一个明星,哪天一过气,就成了过气艺人,但如果你进了编,即使过气了,那也是人民的“老艺术家”,还能领工资。

但还有另一个更隐秘的原因。

我们先从一个现象说起。

2009年,为了迎接建国六十周年,韩三平集结各路人马献上了《建国大业》,但这部明星多到让人数不过来的大片,成本还不到3000万,和现在明星动不动就过亿的天价片酬相比,这点钱简直不算钱。这部影片能把成本控制得这么好,主要是因为各路明星自愿以零片酬出演,之后的《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也是这样。

韩三平何许人也,居然能攒这么大一个局?

如果我们了解韩三平这个人,也就能理解为啥明星们要考编了。

1977年,韩三平进入峨眉电影制片厂;

1994年转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99年,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重组为中国电影集团(简称“中影集团”,现由中宣部直属,也是中国大陆最有实力、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并由韩三平出任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8年后,韩三平升为董事长。

同时,从1994年开始,趁着国家开始任影视行业搞市场体制改革,韩三平就一路扶持姜文、冯小刚、宁浩等新人,于是搞出了冯小刚的贺岁档、宁浩的疯狂系列…….

这就是我们哪哪都能看到“韩三平”三个字的原因。

韩三平的巨大能量,来自于他能利用自己的身份,以及对国家意志的精准揣测,游刃有余地游走于政治与艺术之间,充当起之间的桥梁和润滑剂。艺术家的通病,是喜欢埋头搞艺术,不把政治放眼里,因此吃了很多血亏。就说冯小刚吧,他应该算是圈内很会来事的人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他差点被各种审核逼疯了,直到遇见了韩三平,冯小刚才开始一路开挂。

因为特殊的身份,在很多人看来,“韩三平”三个字就相当于达成共识的某种暗号,也就是说,只要影片中出现了“韩三平”三个字,等于是盖了个“过审”的戳儿。

所以,当年《隐秘的角落》大火的时候,有网友就留言:“多亏监制是韩三平……

2018年,大家都在讨论《我不是药神》是怎么过审的,有人就分析,因为影片的编剧之一是韩三平的女儿。

当然,并不是说韩三平本身有多大的权力,而是说,在政治和艺术之间摸爬滚打多年,韩三平早已熟稔如何在二者的夹缝中生存,具有极高的生存智慧。

事实上,虽然中国的影视业经过了市场化改革,但想要更好地搞文艺,依然要恪守八个字: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所以这些年,中国涌现出了两类影片,一类是《夏洛特烦恼》《失恋33天》《人在囧途》……另一类是《建国大业》《长津湖》《我不是药神》《鬼子来了》…..后者往往比前者有更大的野心,同时也承担着更高的风险,如果你选择了后者,就需要类似“韩三平”的政治身份和智慧。

这一点,也反映在电视剧的创作上。

举个例子。

汉风网网站提示: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

赞(12)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卢克文:《中国影视圈的困惑》|2024-08-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