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亚遇袭身亡至今已过去2周,伊朗多次声称要“以牙还牙”,但截至目前仍就按兵不动。
面对复杂局面,伊朗高层是如何权衡利弊的?“复仇宣言”究竟是虚张声势还是另有隐情?
哈尼亚葬礼当天,数万人挤满德黑兰街道为其送别。
伊朗的“复仇宣言”让本就糟糕的伊以关系全面恶化,一时间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在中东各国上空。
面对骤然紧张的中东局势,美国迅速介入,一面对伊朗施加压力,一面向中东调拨兵力。
事发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先后与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卡塔尔和埃及政府高级官员通电话,通过各种渠道向伊朗传递“保持克制”的讯息。
同时,美国加速促成加沙停火谈判重启,与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盟友展开磋商,共同呼吁伊朗不要对以色列发动军事报复,以免激化局面。
8月12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与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进行了通话,表示已下令向中东地区派遣“佐治亚”号核动力潜艇,并加快向中东部署载有F-35C战斗机的“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增援已处中东水域的“罗斯福”号航母编队。
美国“佐治亚”号核潜艇。
面对伊朗的“复仇宣言”,以色列严阵以待,全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军事打击。
为确保绝对安全,以色列安全内阁移师地下指挥部办公,多地激活由地下车库改造的备用医院,为可能到来的军事打击做准备。
此外,以当局还决定,若发现伊朗准备发动袭击的“确凿证据”,以色列将考虑“先发制人”。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撂下狠话:“一旦伊朗发动袭击,以色列将强力回击。”
伊朗发出“复仇宣言”已有两周,但为何迟迟不动手?一时间众说纷纭。
其实,这是伊朗面对复杂局面,反复权衡后做出的无奈之举。
哈尼亚是在做客伊朗期间被“定点清除”的,这对伊朗人来说,侮辱性极强。
伊朗为了维护国家颜面,平复国内保守派的激愤情绪,自然要做出强硬回应,让以色列“血债血偿”。
按照伊朗的说法,伊朗要对策划恐怖袭击的国家或组织发动军事复仇,将执行袭击的人员绳之以法。
但实际上,伊朗缺乏惩罚凶手所需的军事实力,特别是可靠的情报获取能力和强大的行动能力。
今年4月,伊朗为报复以色列的“炸馆”行动,曾向以色列本土发射数百枚导弹,并出动大批无人机进行攻击。
当地时间4月14日凌晨,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在特拉维夫上空拦截来袭的导弹。
当前,伊朗正处于政府更迭的特殊时期,国内亲西方势力明显抬头,加之新当选的总统佩泽希齐扬将改善经济和民生视为头等大事,如果贸然与以色列开战,极易引发国内动荡。(另见本号文章《“黑马”马苏德,医生来治国》)
上一轮双方火拼,以色列摧毁了伊朗境内某军事基地的雷达设施,显示了其远超伊朗的军事实力。
除对伊朗境内目标进行常规打击外,以色列还可以对伊朗高层实施“斩首”行动。哈尼亚遇刺事件,暴露出伊朗已经被渗透成了筛子。
据传,伊朗还担心在自己动手之后,以色列会借机摧毁伊朗的核设施。
根据伊朗官员的说法,伊朗是否对以色列采取报复性打击,与以色列是否和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谈判协议密切相关。
如果加沙地带的停火谈判失败或以色列蓄意拖延谈判,伊朗及其领导的“抵抗阵线”将可能向以色列发动直接打击。
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若未来几天能达成加沙停火协议,伊朗可能会推迟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
于是,以色列使出了“缓兵之计”,派出代表团参加8月15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停火谈判。
但哈马斯显然也清楚,以色列没有实现真正停火的诚意。
因此,哈马斯8月13日便宣布不会参加此次谈判,并再次强调,哈马斯的需求是直接执行此前的停火协议。
美国和以色列的“骚操作”极有可能是“玩火自焚”,导致更大规模冲突。
伊朗的复仇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说到底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并不像武侠小说中那样,可以快意恩仇,而是要综合考量政治、军事、外交、民生等众多现实问题,作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目前看,面对以色列的多次暗杀行动,伊朗的选择并不多。
但可以预见的是,伊朗领导的“抵抗阵线”与以色列之间的“暴力螺旋”不会停止,暗杀、互袭、意外等各类危机事件还将在中东继续上演。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