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回去还没几天,美国气候问题特使波德斯塔又抵达北京,随后五角大楼也放出消息,将派出代表团参加香山论坛。
不过这还不是近期中美互动的全部,再往前,有中美金融工作小组在上海的对话,而再往后,是中美两军战区高层通话,以及正在筹备中的中美元首通话。
【沙利文访华结束之后,中美高层开始通过多个渠道开始密集互动】
不难看出,中美两国这段时间的互动频率相当高,横跨经济、金融、战略、外交、军事、气候变化等领域,可能也只有这种沟通密度,才能确保中美关系在剩下的半年里不出任何差池,让拜登政府顺顺利利地完成交接,同时也是为年底可能的元首会晤铺平道路。
而随着这些沟通的进行,中美关系是否因此得到缓和?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如此,国际社会也都乐见中美能保持沟通。
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中美关系最核心的矛盾依然存在,沟通只是降低了擦枪走火的可能,让中美充分了解彼此的立场。
但只要美国不改正错误的对华战略认知,为了维持与盟友的防务关系,把中国塑造为“假想敌”,持续拿台海问题、南海问题做文章,那么风险将持续存在。
更何况,以中美关系的体量,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美国把中国视为“假想敌”,始终不肯明确回答,中美究竟要做伙伴还是做对手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在走钢丝,指不定哪一天就弄巧成拙,让“假想敌”成了真。
去年美国五角大楼也派团出席了香山论坛,但是表现低调。俄罗斯那边,是时任国防部长绍伊古亲自率团,还做了主旨发言。
而美国只是指派了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主任卡拉斯参加,不过后者在论坛上并未公开发言,既不接受媒体采访,与解放军的互动也比较有限,当然,不排除双方举行了闭门会议的可能性。但这种刻意保持出来的距离感,本身就已经说明很多问题。
至于今年,美国会不会提升参会水平,派出更高级别的人员参加香山论坛,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两届香山论坛,美国从代表团规格,再到论坛期间的活跃程度,这里面的变化,本身就是中美军事沟通态势的一个微妙写照,因此值得我们继续保持关注。
考虑到中美防长已经见过面了,又在讨论战区领导通话机制,这种沟通态势,对于五角大楼而言已经足够,应该不会以太隆重的规格参加香山论坛,更不要说安排奥斯汀访华了。如果五角大楼有这个意向,可能会提前通过媒体渠道放风,而不是等到中方官宣。
有必要指出,美国来与不来,都不会影响香山论坛的举办,中方在发邀请函时,都是一视同仁,而美国如果要展现自己确实有加强与中国沟通的意愿,也该有所表示。
更何况五角大楼也希望在双边对话之余,通过香山论坛这样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多边平台,近距离地观察中国在防务层面的战略规划。
去年香山论坛的主题是“共同安全,持久和平”,而今年则是更进一步,提出了“共筑和平,共享未来”,战略视野更加广阔,同时也是要分享我们的全球治理理念。
就中美关系而言,香山论坛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沟通渠道,也是博弈平台。
毫不客气地说,如今全球安全局势动荡,地区热点层出不穷,基本都有美国的影子。比如说还没有打起来,但火药味已经相当浓厚的,比如说朝鲜半岛问题;
还有已经大打出手的,像是巴以问题和乌克兰危机。我们也能看到,美国在矛盾累积、爆发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消极的作用。
另外补充一句,去年的香山论坛,虽然美国派了代表团,但我们也没有留多少面子。在做主题发言期间,中方就不点名地批评“个别国家”长期拉偏架,蓄意制造地区动荡,挑起代理人战争从中获利。与会的各国代表只要一听,都不需要特意对号入座,就知道在说谁。
两届香山论坛,从“共同安全,持久和平”,再到“共筑和平,共享未来”,我们的态度很明确,不能把国际地缘政治视为一场“零和游戏”,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和科技上小院高墙,军事上施压围堵。不过这些点,美国全占了。
国际社会普遍期望,中美能在这个议题上达成共识,但关键在于,中国力推的多极格局,与美国赖以生存的单极秩序并不兼容。
虽然短期内,还不至于说“必有一战”,但考虑到美国现在逢中必反的政治风向,对中美关系前景感到悲观也是可以理解的。
|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