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万经之王,是传播最广的一部中国经典。其传播量,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
3000年来,人们不断的解读《道德经》,但能真搞明白的,其实不多。其中关键,是缺少“内景隧道”的亲身验证。所谓“内景隧道”,是人内观而看到的景象。因此,不内观,是不能真的体会老子的“道”,到底是什么的。
N年前,因缘际会,验证了内景隧道,后来再读《道德经》,才算豁然明白。15年开这个公众号,就一直说,要谈谈道,谈友也多有催促。如今近十年过去,算是个开始吧。
我的解读,核心的地方,与此前的无数解读,完全不同,甚至相反。或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嫌疑,所以就叫雷人乱说版吧,简称雷说。
先简单说一下《道德经》成书的背景。
春秋末年,周朝的统治即将崩溃。天下群英纷纷起事,试图开辟新的王朝天地。那时候的人,刚刚从周朝的教化中解放出来,要想一呼百应,必须要有理论创新。
因此,诸子百家开始兴盛,为各路英雄豪杰提供理论指引。一时之间,各种名道学说,层出不穷。
也就在此时,一部奇书问世。它就是《老子》,后世把它叫做《道德经》,此书一出,就把当时的诸子百家,都踩入了尘埃。
当时的孔子,比老子小20岁,他向老子请教之后说:老子这个人是龙啊,我根本不知道他的思路,他的想法,他的话犹如天外来物,不是这个世间的人能说的。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地位?
后世的读书人,有句话叫做“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能让一个被尊作是2千年的孔圣人,如此的谦卑,没有降维打击式的认知碾压,孔子是不会这么说的。
老子的认知,是绝对超越时代的。老子这个非常的认知怎么来的?
这一点弄清楚,老子的《道德经》,你就算读懂了。不然,翻译来,翻译去,文字似乎都看懂了,但还是隔着一层皮毛,不是真的懂。
闲话少说,咱们进入正文。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这是帛书版的第一章。对了,这里插一句:目前道德经有三个版本,王弼版,马王堆帛书版,楚简版。三个版本,相差四百年,楚简最古老。三个版本略有差异,大错没有,但都有章节错乱。因为甲骨文与竹简,一句话一个竹简或一片甲骨,句子不会乱,但句子的先后顺序容易乱,竹简穿绳很容易腐烂。错乱的章节,我会按照内在的逻辑,在解读的过程中,重新排序。
汉风网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