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9月18日报道,美联储18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的水平。这是美联储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牵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这次政策转变是否意味着美元流动性全面转向宽松?为什么降息后美股反而由涨转跌?对全世界乃至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如何?本文就将本次降息展开全面深入解读。
【这次降息意味着什么】
要全面了解美联储政策,就必须完整解读美联储决议的全文内容,以及鲍威尔在19号凌晨两点的讲话。通过全面解读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这次降息有以下几点需要倍加关注:
01
骑驴看唱本
鲍威尔表示,本次降息只是在“适度校准政策立场”。当初油价上涨导致美国通胀暴涨到8%,于是美联储加息打压通胀,现在通胀已经从8%回落到现在的3%后,美联储用降息对冲过去暴力加息带来的影响。
直白点说,过去加息如同向前迈了两步,现在降息则是往回退了一步,这就是鲍威尔所谓“适度校准”的含义。
同时,鲍威尔继续了其“骑驴看唱本”的风格。鲍威尔称,美联储只是站在“适度校准”的立场,并无预先设定的政策路线,将继续在逐次会议上根据经济数据来做出决定,未来降息速度可快、可慢,甚至还会暂停。
鲍威尔在明确降息以后,又说降息前景不明确,这是在继续执行美联储前一把手耶伦创立的模糊控制下的预期管理。实际上,鲍威尔在美联储宣布降息的同时,发表鹰派言论打击市场憧憬的快速降息预期,直接导致美股由涨转跌,债市、黄金、汇市180°反转,本应疲软的美元指数又重新抬头向上。市场似乎重新回到了降息之前。
02
坚持继续缩表
鲍威尔的鹰派表态之外,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将继续执行缩表政策。
缩表,就是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美债进行抛售。
要知道,缩表往往是与加息政策配套的,而降息则往往与扩表配套,降息之后要立马扩表才算完整配套,而且,与扩表对应的缩表本身就比加息更能代表流动性方向。
缩表,代表美联储将继续收紧流动性,这与市场普遍预计的美联储将停止缩表,并转成与降息配套的扩表背道而驰。
市场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到底是加息还是降息的核心,最终还是判断资金到底是紧缩还是扩张。但是,诡异的是,美联储本应是降息扩表的操作,现在却变成了降息缩表。如果考虑缩表下流动性继续紧缩的话,那么,这次降息完全可以看成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下的微调,也就是紧缩货币政策将继续,这也印证了鲍威尔所谓的这次降息是之前加息过猛的”政策校准”的说法。
降息反而成了缩表的配角,这本身很反常。
美元继续保持强势,这与市场预计的美元走弱下全面释放流动性预期背道而驰。
03
压缩降息空间
考虑到特朗普时期美联储将利率压低到了0.8%,目前从5.25%降到4.75%,美联储货币政策修正的区间似乎如市场预期的那样,依旧存在440个基点的巨大空间。
但鲍威尔却表示,“我们可能不会回到那个有数万亿美元主权债券以负利率交易的时代,或者长期债券以负利率交易的时代,未来的中性利率可能比当时高得多。不会重返此前的低水平中性利率“。
中性利率指的就是既不会引发通胀也不会引发通缩的中间利率,这代表美联储大幅压缩了可能降息的利率空间。通俗点说,就是美联储不可能像2020年特朗普执政时期那样,将利率压到接近0.8%的低位,只会比0.8%高出很多。
04
继续保持对华高利差
鲍威尔大幅压缩降息空间,直接打击了华尔街快速暴力降息预期,这就提高了利率的底线。既然不能重返0.8%的低利率,那么,未来美元利率将依据什么来锁定呢?
血饮认为,不排除这个利率的锁定是以中国在内其他国家的利率作为依据。也就是说,美联储未来即便降息,也不大可能比中国国内利率更低,意即:美联储货币政策由之前保持对中国利率的绝对高位压制,逐步转变为对中国在内其他国家利率的相对高位压制。
从绝对转变为相对,这是美联储平衡货币政策以及节省打击力量最经济的手段。
05
虹吸资本目标不变
从2022年3月美联储加息开始,国内资本出逃就开始了,超过1万名富豪出逃新加坡,他们带走了大量的资本。这是美联储加息政策带来的“巨大成果”,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美联储打着降息幌子继续执行缩表战略的根本原因。
因为,只有坚持继续缩表,高利率下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才会不断扩大。唯有利差扩大,对资本的吸引力才会剧增。
只要这种高额利差存在,那么,即便出逃的资本不选择美国,而选择新加坡等中间国家,却依旧还是在吸引资本进入美元体系。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新加坡等国家采取的依旧是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包括新加坡元和港币都是与美元挂钩的,都是美元离岸中心,这里销售的金融产品也都是以美元计价。由于金融自由化政策,他们可以随时方便地兑换美元。那么,这些出逃资本在新加坡等国购买房产、投资,即便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进了美元的口袋,而这些钱都是从中国流出的,新加坡等国或者地区不过就是个代管丫鬟罢了。
一旦高利差下资本持续从中国出逃,而中国经济出现问题无法救援东南亚,那么,到时候存放在新加坡元、港币内的中国资产就都是美联储砧板上的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