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时,俄军两大集群的进攻重点:
A:中部集群在阿瓦迪夫卡方向进攻;B:南部集群在恰索夫亚尔方向进攻;
当时俄军潜在的一种方案是,这两大集群北上、西进联动,对捷尔任斯克—纽约的乌军坚固堡垒区形成夹击之势,在下半年解决掉该筑垒地带。
俄军新组建的北部集群于5月中旬发动哈尔科夫作战,很明显就是再从正面战线吸引一部分乌军到哈州北部,以为正面战线的持续突破创造更好条件。
但不
成
想乌军总部将哈州北部视为一个潜在的获胜点,此后调集了大量兵力过去。
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本设防坚固的捷尔任斯克—纽约筑垒区极度空虚,这直接促使俄军转变思路,选择以偏师从该区域的正面展开突击。
这个方向的作战进展就是拿下了纽约镇、基罗韦这两座“万人城”,同时攻占了其他大小5个城镇,并攻入了捷尔任斯克城中心。
在此过程中俄军动用的正规部队只有原顿涅茨克第1军、现在第51集团军的3个摩步旅,应当说耗费不大、进展可观;而且后续乌军为了稳住此方向战线,也调集了大量援军过来,实际上又分散了其他方向的兵力。
在这种背景下,俄军的全盘战略显然进行了调整,中部集群主力将目标放大到了红军城方向,并在攻至红军城外围后又折向南,与南部集群左翼兵团解决起了乌军的沃夫恰河防线。
乌军则在正面战线连连吃紧的背景下,再集中机动部队发起库尔斯克攻势,虽然在库州咬进了俄本土,但也加速了主要战线的接连败退,这也是大家所熟知的。
那么在上述区域打得火热之际,曾经的作战重点——恰索夫亚尔方向,战况又是如何呢?
在恰城交战的高峰期,俄乌两军军击中了大量部队于此,尤其是乌军;当时乌军最大的防守兵团,其实就在恰城。
所以俄军在强攻恰索夫亚尔时期,进度非常缓慢,代价则非常之重,好不容易吃下运河微区后,实际上主要攻势就陷于停顿了;攻坚难度过大,其实也是俄军调整策略的因素之一。
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