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后期,国军开始接装美械装备,并由此打造了一批精锐的美械军。
在国军编制体系中,按照美械军编装的部队一共有13个军,分别是出自驻印军系统的新1军、新6军;出自远征军系统的第2军、第8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出自国军主力的第5军、第13军、第18军、第73军、第74军、第94军。
不过上述各军虽然都名为美械军,但是编装美械的程度不同,其中驻印军为第一档;国内主力军为第二档;远征军为第三档。
除了上述的13个军之外,国军还拿出了一些美械装备了部分半美械军,此外一些日械、国械、杂械部队也或多或少地分得了部分冲锋枪、迫击炮、火箭筒等美械装备。
由于当时的国军主力部队基本上都挂着美械的名头,因此所谓的美械军便是我军的头号大敌。
客观地说,优先装备美械的部队原本就是国军的主力部队,再加上先进武器的加持,以及国军整军后相对充实的兵力和相对高的老兵成分,其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
东北我军对蒋军新6军便评价道:老兵很多,都有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军龄,其中甚至有个别排长仍当战斗兵者。较顽强,不容易缴枪,甚至一个(连)打到七八个人还不缴枪,带着远征军、常胜军的骄傲态度。
不过,在国内战场的作战不比在滇缅战场。国军的后勤一旦由自己负责之后,就要出很大的问题。
经常是联勤部队的仓库里械弹还不少,但是却协调不了相应的运力输送到各美械部队中,以至于国军各部常因美械弹药的缺乏而抱怨连连。
当然了,所谓的美械弹药缺乏也是相对的。因为从我军歼灭的各个美械部队来说,从来没有一支美械部队是因为弹药耗尽而被歼灭的。但凡是我军围歼作战得手后,总能缴获相当数量的弹药。
不过这些数量的弹药在“三枪八路”出身的我军看来比较多,可能在国军眼里按照美械装备标准来说不算多罢了。
因此国军美械部队的战力发挥,其实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下降的。国军内部将之总结为是械弹供应不及,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国军的问题何止是这么一点。
反过来说,随着我军歼灭国军美械部队的增多,以缴获为主要武器来源的我军必然也会装备美械装备,何以这些美械在我军中就能发挥得比较好呢?
自解放战争开始后,国军在东北和华东方向投入的美械部队较多;而从缴获的情况来看,是以华东方向缴获的美械为多。
在1946年的苏中战役中,我军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胜利。由于被歼灭的国军中也装备了不少美械,因此我军缴获不少。
当时记者采访一位从前线回来的我军指挥员,记者尚未发文,指挥员便反问:国民党有美械师,你说我们有没有呢?随即自答道:
国民党军王铁汉部的二十六师(改称旅)原只有野炮四门,其中三门被我缴获,其他大炮、机枪、卡宾步枪一时难于统计。
蒋介石进犯军已有六万人被我歼灭了,他们放下的武器弹药也就装备了我们好几个师——蒋军一营有几挺机枪,我们一个营也有几挺机枪。蒋军有几门大炮,我们也有几门大炮。
蒋介石以为他有美国武器可以打倒一切,却没有想到美国武器一旦落到对方手里,也可
用来
抵抗一切。
苏中战役之后,华东方向尚有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华野成立后又打了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歼灭了国军大量的部队。
其中包括最初13个美械军中的第73和整编第74师,同时还歼灭了装备精良的第1快速纵队,由此缴获到了大量美械。
美械使火力增强,但火器复杂,干部无法掌握,不能灵活机动,消耗弹药甚多,缺少运输工具,供给不上;野战能力很弱;美械化害多利少,最多不过利害相等。
对于美械的优点,威力大、火力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对于美械的弱点,陈毅司令员短短一句话则抓住了几大要点:
第一:技术复杂,不好掌握;第二:装备较重,不好机动;第三:消耗量大,供应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害多利少,最多不过利害相等”,当然换到国军头上,这些问题大部分也是存在的。
我军要施行“以战养战”,夺取敌人武器以武装自己,明确树立兵员、武器、弹药等主要取之于敌的思想,爱护装备物资,反对“破坏专家”,实行“以战教战”,打一仗,进一步,从不断战斗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能进行更复杂、更大规模的会战。
简单来说,我军当时的高级指挥员既能看到美械装备存在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在看到问题的同时,着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任由问题存在,去限制缴获装备战斗力的发挥。
美械装备复杂,不好掌握,我们就要去学习、去练习,学习的途径一方面是通过我军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去摸索,去培训;另一方面则是动员解放军官和战士,向他们虚心学习,掌握美械装备的使用和保养技能。
比如当时我军缴获最复杂的装备是美制的M3A3坦克,这种坦克在鲁南战役中一共开出来了6辆。
华野专门调来了曾在新疆学习过坦克装甲车操作的王崇国等人,又调来了东江纵队的部分连排干部,然后再加上炮兵大队第3中队的部分人员和从各部队中抽来懂坦克的解放战士,组建了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坦克队。
当时全队只有93个人,面临的各种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就是这样,大家硬是在敌强我弱、机动不便的情况下,掌握了美式坦克的使用和保养。
当1948年华野的美式坦克出现在济南战役中时,守军急忙喊道:别打了,别打了,我们是保6旅的,别误会,八路在对面。殊不知,驾驶美式坦克的就是八路!
美械装备不好机动,这里主要指的是缴获的美式重炮等,那么我们就集中主要的资源来确保其能动起来。
在鲁南战役中,我军除了缴获美式坦克外,还缴获了48门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这是当时威力极强的兵器了。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的成立,关键就是为这批炮能迅速投入使用而组建的。
最初在战场上时,大家根本没见过这么大家伙的炮,甚至开了架的榴弹炮也
合拢
不起来。
为了能让这些美式大炮动起来,华东我军但凡是缴获了十轮卡等车辆,一律交给特
纵
使用;亟需的油料难以补充,全军发动在战场上寻找合适的油料。
在技术骨干上,除了动员解放战士外,全野战军各纵队每个连抽调一名优秀班长到榴弹炮团当炮手,这些班长大多是抗日战争期间入伍的老战士,95%以上是共产党员。为了补充驾驶员的不足,军区运输部队抽调了一批技术熟练的老驾驶员,开着汽车到特纵来报到。
最后在华东全军范围内,凡是懂得炮兵、工兵、装甲兵、机械、摩托技术的干部,都被指名调到特纵,重新分配工作。
当时蒋军称我们是“土八路”,殊不知我军才是真正现代型的军队,对比蒋军,我军更懂得尊重技术人才,让技术装备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
会用美械,能让美械动起来还只是运用美械装备的前提,关键还要让美械的供应能补得上。
我军的办法是一方面靠缴获,加强对打扫战场的管理,缴获的物资统一分配,优先保障美械,尤其是美械重装备的使用;另一方面依托我们当时的军工体系,对部分美械的零部件、弹药进行制造,以补充战争中的消耗。
同时,我军并没有刻意去强调打造全美械的部队,而是注重实效,进行混编。比如缴获的冲锋枪对我军当时的步兵突击作战十分有利,那么就可以铺到步兵班装备,弹药实施重点保障。
我军当时能够制造7.9毫米和6.5毫米口径的两种子弹,因此在步枪的装备方面,主要是三八式和七九步枪,而没有苛求全美械的步兵班。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实效的前提下,我军使得美械装备很好地融于我军的作战体系中。
甚至直到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仍然是以这样的体系来迎战正牌美军的。我军对于手中美械装备的发挥,很多时候比美军自己还清楚。
以上的这套经验就是放到现在,放到别的领域,也是能给人们很大启示的。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