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伍子胥是正确的,吴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力、底蕴只适合以中原各诸侯国盟友的身份,做东南地域性大国,根本不适合进取中原称霸天下。
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以后的伐齐战事,《春秋左传》没有记载,《史记·伍子胥列传》只写了一句:
“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
《史记·吴太伯世家》写道:“齐鲍氏弑齐悼公,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乃从海上攻齐。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但按照《春秋左传》的记载,这件事发生在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前一年,两者时间完全不一致。
虽然《春秋左传》和《史记》的记载有出入,但把两本权威史料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猜测,那就是吴王夫差此次伐齐,战果不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这样的战果,充分说明吴国的国力不足,兵员和物资投放能力有限,不能凭借硬实力威服中原各诸侯国。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吴王夫差为了达到最终目的,便以一种狗急跳墙的姿态,北上中原会盟诸侯,谋求中原各诸侯国承认吴国为天下霸主。
结果可想而知,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
公元前483年夏,吴王夫差在橐皋(安徽巢湖)会见鲁哀公,然后命太宰伯嚭和鲁哀公商议举行正式会盟的事宜。
随后,吴王夫差到郧地(山东莒县)会见卫出公,再次提出会盟的要求,结果鲁哀公、卫出公、宋国大夫皇瑗举行了一场三国会盟,偏偏避开了吴王夫差。
通过这两件事,中原各诸侯国的人心向背,已经显露无疑。
公元前482年夏,吴王夫差抵达黄池(河南封丘),召集中原各诸侯国举行会盟,但响应号召前来参加会盟的只有单平公、晋定公、鲁哀公——
“哀公十三年,夏,公会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
晋国是以前的天下霸主、吴国的宗主国,晋定公代表霸业正统。
可以说,这三方响应吴王夫差的号召、前来参加黄池会盟的势力,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不能不来,而不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前来参加会盟。
(不建议在百度app和苹果自带浏览器上进行购买和阅览,百度app不支持汉风网相关功能。请在手机自带浏览器上进行阅览。)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