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5日,第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正式开幕,由于举办地点在珠海,又被称为“珠海航展”。
第一届航展共签订了 16 个项目,总价值超过百亿人民币,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在这份成功背后,却隐藏着一丝令人心酸的事实。
航展上最受关注的装备,都属于外国,尤其是俄系的苏-27、苏-30、伊尔-76,更是吸引了观众和媒体的大多数目光,相对而言,国内公司的展台周边,则显得冷冷清清。
多数观众看一眼,也就走了。
其实也难怪大家不感兴趣,当年在航展上亮相的国产航空装备,主要是“歼-8M”战斗机、“运-12”运输机和“直-9”直升机。
这三款装备,是个什么水平呢?
歼-8M是歼-8系列在当时的最新改进型,而歼-8属于二代战斗机,首飞时间是1969年,歼-8本质上是仿制苏联的“米格-21”战斗机。
而“米格-21”的原型机首飞时间,更是早到1955年,虽说歼-8M经过了一系列改进,和“米格-21”有了很大区别,但说到底还是同代的。
考虑到歼-10的首飞要到1998年3月,歼-8M虽然放在世界上性能不咋滴,却已经是那时的我们,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了。
“运-12”运输机是运-11的改进型,运-11首飞于1975年,是一款轻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3.5吨,最大载重量不到一吨。
“运-12”的数据稍好,不过载重也就3吨左右,和同场的伊尔-76比,简直是个小不点。就是这种“小不点”,那时我们也没几架。
“直-9”直升机,1992年首飞,仿制自法国的SA365N1“海豚”,“海豚”的原型机1972年首飞,是一款军民两用的中型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