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2024-11-26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它以最小的成本,把极其昂贵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士大夫精英们的思想精华都保留了下来,用没有门槛的方式,传递给了所有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人。

你会发现只要你踏踏实实学完中学语文,你会得到非常夯实的审美、认知、方法、策略;甚至是政治格局和家国责任的培养和训练。

这些两千多年里大浪淘沙,淘出来的思想精华,具有极高的认知、审美和眼界拓展的价值。

如果结合西方的逻辑思维、科学方法训练,这样的中西合璧教育,可以说是非常的够用了。

其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时期,要获得这样的教育培养,门槛是非常高的,是贵族式的精英教育。

从四书五经、汉乐府诗、到唐诗宋词元曲;

从孔孟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

从世俗爱情,到学习之道,从个人修养,到家国天下、甚至是宇宙哲学等;

这段集合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精华的教育,会把你培养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人。

这样的训练,在历史上是垄断的,是稀缺的,是昂贵的。

但是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里,它就被写在了每个人的课本里,只要上过学,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能被熏陶到。

这样的全民精英教育的操作方式,是吊打很多国家的。

而我自己,也是在十几年后,经历过东西方的教育之后,渐渐回味过来这样的基础教育,有多受益,多珍贵。

我试着从“爱情认知、学习方法、家庭教育、社会责任、政治素养、宇宙哲学等”各个角度总结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多牛逼。

我们人生会困惑的一切问题,所能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已经写在了课本里。

申明一下,我并非语文学霸,文学素养也就是正常受过受过完整基础教育的水平,以下所有的内容都是凭借毕业十几年以后,对中学语文的总结。

没什么高深的炫技,都是要求每个人背诵的基础内容。

  • 1. 如何处理和对待爱情?

网络媒体上关于感情和婚姻的讨论,但是大部分格调都很低,甚至沦为不入流的PUA手段。

但是,关于爱情是什么?我们要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其实中学课本里就已经写了。

关于爱情的诗篇,非常多也非常美。但是,对我起到非常大冲击的,是高中学的《诗经 卫风 氓》

里面有一句:士之耽兮,犹可说(tuo)也。女之耽兮,不可说(tuo)也。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里的说,通脱。

其实是非常老掉牙的一句:

男人迷恋你,很容易脱身,而女子迷恋你,却难以自拔。

但是,这首诗的意义在于,它并没有止于普通怨妇的一个闺怨诗,而是对整个婚姻进行了反思,甚至反思了女子的社会地位、对婚姻的期望错配等。

而这首诗,最绝的是,最终落脚点是: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非常坚强而洒脱:

既然恩断义绝,那就这样吧。

这是一首两千多年的民间作品,那时的女子对于爱情就已经有了这么独立的认知。

并且被慎重其事地写在了刚好开始要情窦初开的高中生的课本里,要求全文背诵,理解,默写。

这不就是对爱情最好的教育之一么?

当然,爱情作为一个自古以来的热点话题,还有很多作品涉及。

比如同样是乐府诗的《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是另外一种动人的形态。

两人的痴情,忠诚和纯粹,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而焦仲卿最后为妻殉情,虽然我觉得好像很没有必要,但是,它可能恰好传递了一种平等的爱情观:

痴情并非女子专利。

事实上,包含爱情的诗篇故事等,浩瀚如烟,无限风流,千愁百转的非常多。

从《西厢记》、《红楼梦》、《牡丹亭》甚至是《金瓶梅》之类(爱情虽不是主题),我都闲闲地翻过,不求甚解。

但是后来琢磨过后,发现,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里,是精挑细选的,挑选出来的关于爱情的论述,都透露着一种理性的反思。

即使是闺怨诗,也有着超越男女情爱的格局。

比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当年读来,给我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当然,也有非常喜庆的桃夭,对圆满的爱情描写: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圆满的爱情,不就是过日子么?哈哈~

所有的爱情里会有的悲喜模式,都在诗歌里写遍了。

把这些学来了,何愁爱情上、婚恋里走弯路?

  • 2. 如何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无论是B站还是知乎,会有大量的动不动高赞的学习方法的内容。

但,其实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学习,那些精华道理早就喂给你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定期实践/复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 要多多交流;

更别提著名的学习篇:《荀子 劝学》、韩愈的《师说》、《劝学篇》等,里面把学习会遇到的困难,和方法、态度、习惯都剖析得清清楚楚。

比如:

劝学里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耶鲁大学研究成果:成长性思维么?

比如,师说里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连家庭教育也说到了,给孩子请老师,自己却不爱学习,这不搞笑么?

还有影响我至今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在高中课本里就奠定了,一句话: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光凭借这句话,就可以干翻整个所谓豆瓣的“父母皆祸害”,亦或者80%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教条篇幅。

总之,这种关于学习的智慧和方法,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处处都有,已经写透。

只不过是,那时候没有基于现代教育学、认知科学等实验支撑的科学论。

但是思想方法精华,都在其中。

  • 3. 极高的格局、眼界和抱负素养

这是我最想谈的一点,我们几乎不要钱的中学教育,给我们有意灌输了非常高的个人格局、精神追求、甚至是政治素养。

而这一点,一直都是我们古典式的士大夫精神的核心主题。

那些名篇,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天才们,留下来的思想精华,随随便便一句话,扔出来都是王炸。

就不说什么非常实战的孙子兵法、资治通鉴之类的了,就随便举几个名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教你在群雄并立、风起云涌的混乱局面里,理性判断,广开言路。


贾谊的《过秦论》:帝师教你做战略分析,如何看待帝国兴衰,掌管国家;

杜牧的《阿房宫赋》:高端知识分子,如何姿势漂亮地当公知;

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真的是高山仰止。

亦或者如果你对政治没那么有兴趣,你可以看看对时光、宇宙、生命的感悟。

比如我自己深受影响的有,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光这一句,壮丽又无奈,读一读,就想哭出来。

或者王勃的《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边是天地美好,一边是时运不济,即便如此,但求不负此生。

亦或者,当年通篇背诵的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后来为此,我还特意去学了古筝的《春江花月夜》,当然这首曲子乃后人所作,和这首诗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但是,这种对时空、对美、对万物的穿透性的哲学思考,对年少的我是非常有冲撞力的。

当然,一定要提的是我最爱的苏轼的《赤壁赋》了,对于宇宙哲学的思考,可以呼应春江花月夜,并且更高一筹: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变与不变,有限与无垠的辩证统一,即使到了现在,还是我的核心世界观之一。

我们的不要钱的基础教育里,就有教你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君子、如何看待朝代更迭、如何应对时间的无垠和生命的有限,如何看待这个美好的世界。

这些思想精华,随随便便拿走一点,就够你做一个没那么短视又无趣的人了。

而这些是现在很多人花钱烧孩子的教育,很难烧出来的;却就那么安静地放在课本里,你可以不要钱地拿走。

  • 4. 如何培养毅力、专注力?

这在我们的文化体系里也是有的,我就说两句对我来说受益终身的话,一句来自于王安石,一句来自于苏轼。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苏轼的《晁错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其实很简单,想想你将要看到的美景,想追求的体验,没有毅力就得不到这个奖赏,就有十足的动力了。

  • 5. 如果你要浪、要风流、要江湖,那也有

我小时候爱看武侠小说,这里面肯定少不了诗、酒、剑等。

– 浮生只合尊前老:醉死也不错;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要混江湖,这样年纪大了,可以留点可以在深夜无眠回味的体验;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这些事儿啊,那都不是个事儿,顺应历史规律吧。

如果你要风流,你要看美人,也给了你很好的审美啊,我自己对美人最具有遐想的描述是: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酥了有没有,十个字,是我对美人的所有想象,会流口水的那种。

最后:

以上都是我凭借大脑里记忆,不成体系的随手梳理.

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古典式的教育,构建了我的核心世界观和审美观(如果我有这个东西的话),是我的精神内核。

我想,也是很多人的精神内核。

我记得有一次,我还在欧洲,独自求学,冬天来临,窗外突然一夜大雪,冰封大地,我从一堆英文资料中抬首,首先跳出脑海的是四个字:

银装素裹。

就这一刻,我就知道,骨子里就是中国人了,审美的基因决定的。

我非常有幸,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能受到这样丰富的基础教育。

我想,这也是所有接受中国教育的人的幸运。

中国的古典式教育,把很多人,包括很多女性,培养成了「古典式的君子」,至少具备了一定的君子精神。

这是我们文化的核心。

赞(29)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2024-11-2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