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 题 |
: |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学 院 | : | 体育学院 |
班 级 | : | 体育教育202304 |
成 员 1 | : | 敖祥瑞 |
成 员 2 | : | 钟庆伟 |
成 员 3 | : | 许兴发 |
本文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深入探讨了毛泽东在1931至1945年抗战时期对中国的卓越贡献。文章从精神武器的创造、军事战略、政治领导以及国际战略与外交贡献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毛泽东的理论著作、战略指导、统一战线构建、党的建设、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用。特别强调了《论持久战》等著作对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影响,以及毛泽东在处理西安事变、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等方面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同时,也突出了毛泽东在争取国际援助、加强国际合作方面的外交贡献,展现了他作为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的历史地位。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中共中央2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发表重要讲话[1]。并对毛泽东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对毛泽东同志作出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等评价。由于在抗战中的三会(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党的七大)的召开,使得毛泽东同志走上了他的领袖之路,以至于对新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此为由,本文重点论述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对中国所做的贡献。
一.在抗日过程中制造的精神武器
毛泽东在抗日中所作出的理论巨作《论持久战》可谓家喻户晓[2],但在《论持久战》完成之前,毛泽东更先作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总结了革命中的经验,研究了敌后抗日的游击战。所以,《论持久战》的作出与这些著作的产生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叶剑英元帅重读《论持久战》后,作出《七律·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3],足以看出其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分析了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存在的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论述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即我方防御敌方进攻、敌方战略保守我方准备反攻、我方战略反攻敌方战略退却(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反攻三阶段),其中战争相持阶段是抗战转变的枢纽。《论持久战》的问世,使得各地沸腾起来,各大抗日根据地纷纷邀请毛泽东去讲课,在国民党上层将领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国民党战略专家“小诸葛”白崇禧认为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方针,并介绍给蒋介石,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在军事方面的定海神针
1.处理西安事变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只有四五千人,连同红十五军团,也只有一万人左右。可是,国民党驻扎在陕甘一带“围剿”红军的军队,包括东北军、十七路军和其他杂牌军,以及尾追红军而来的国民党中央军,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人。红军初到陕北,人地生疏,物质困难,敌众我寡,生死攸关。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沉着应对各种风险。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西安事变并研究对策。经过大家讨论后,毛泽东最后作总结,他提出了“不把反蒋与抗日对立”的方针,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确立了明确的依据和遵循。针对一触即发的内战危险局势,会议决定“军事上采取防御,政治上采取进攻”,确定中共的方针是“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4]会议还决定中共中央暂不发表宣言。12月19日,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放弃了“审蒋”、“除蒋”主张,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毛泽东分析了西安事变的两种前途:胜利的前途或失败的前途,并说明我们党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争取胜利的前途,一是“反对内战,要求和平”,一是争取和帮助西安方面,“把阵线整理好,打击讨伐派”。[5]这就为中国共产党指导西安事变向着有利方向发展确立了正确的原则。12月20日中共中央收到共产国际的电报,共产国际要求在国民党改组政府、保障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停止消灭红军的政策并与红军合作抗日、与支持中国抗日的国家实行合作的基础上[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样,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起了积极的支持作用,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心。为此,毛泽东在西安事变前给各方人士包括蒋介石书写信函,其中包括毛泽东致信东北军高级将领、致信十七路军高级将领、致信国民党党政军上层、毛泽东两次致信蒋介石,以传递善意,建立联系,期待化干戈为玉帛,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理论指导方面:
① 全面抗战路线的提出:1937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一路线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提出的,为中国的抗战指明了方向。只有动员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战胜日本侵略者。这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 《论持久战》的科学论断:1938 年 5 月至 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7],科学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这一理论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和科学的战略指导。在当时抗战局势不明朗、国内存在 “速胜论” 和 “亡国论” 等错误观点的情况下,《论持久战》准确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军事战略方面:
① 游击战争战略地位的提升: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而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对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② 人民战争思想的实践: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为抗日武装力量提供了物资支持、情报支持等,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力量。例如,地道战、地雷战等都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独特的抗日斗争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统一战线方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与维护:毛泽东思想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的作用。早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就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努力维护统一战线的团结。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8]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又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分裂、投降行为,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开辟敌后战场
毛泽东对开辟敌后战场的具体军事行动给予了详细的指导。他强调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提出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9]的十六字诀等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开辟敌后战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作战方法上,毛泽东指导抗日武装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如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有效地打击了日军。这些战术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例如,在华北地区,八路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对这些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亲自为根据地的发展制定战略方针和政策。毛泽东通过一系列著作和讲话,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抗日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这一思想深入人心,为开辟敌后战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4.创建抗日根据地
游击战争战略思想推动抗日根据地发展。毛泽东思想中的游击战争战略强调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灵活性和群众性,使得抗日武装力量能够在敌人的后方生存、发展和壮大。人民战争思想为抗日根据地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毛泽东思想中的人民战争思想认为人民群众是战争的主体,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贯彻人民战争思想,实行民主政治,改善人民生活,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进抗日根据地团结抗战。毛泽东思想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的作用,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积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等广泛合作,建立起 “三三制” 政权,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和民主性。这种政权形式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团结各阶层力量共同建设抗日根据地。毛泽东思想强调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等各阶层力量。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等政策,调节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 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强大杀器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理论倡导与推动: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严峻形势下,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中央于12月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正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10]②积极争取各方力量:一方面,努力争取与国民党的合作。西安事变发生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以民族大义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包括广大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爱国商人等,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力量,使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加强党的建设
①思想建设方面: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强调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严重影响着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论著中,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为党的思想建设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11]
②组织建设方面: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强调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严格把关,注重吸收那些真正具有革命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同志入党。同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3.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在抗战时期,他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哲学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哲学基础。通过对中国社会矛盾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理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他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抗战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和应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等工作,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根据地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既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又团结了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4.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制度
毛泽东深知政治工作在军队中的重要性,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制度是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制度保障。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只有加强政治工作,才能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所以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一度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给部队的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毛泽东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并积极推动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制度。1937 年 10 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机关制度,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使部队的政治工作重新走上了正轨。这一举措对于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明确提出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毛泽东明确提出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官兵一致,就是在军队内部建立平等的关系,干部关心爱护士兵,士兵尊重服从干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军民一致,就是军队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军队为人民服务,人民支持军队,形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瓦解敌军,就是通过政治宣传、优待俘虏等方式,削弱敌人的战斗力,争取敌军士兵的投诚和起义。这三大原则是毛泽东对我军政治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对于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争取抗战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反对教条主义
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3]在抗战时期,他进一步批判了教条主义者只知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苏联经验,而不考虑中国实际情况的错误做法,强调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的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独立自主地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正确的指导,避免了盲目照搬外国经验带来的失败风险。
总之,抗战时期,毛泽东以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
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永远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与外交贡献
1.争取国际对华援助
毛泽东对国际对华援助的支持,有力地支持了中国长期抗战并取得胜利。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中国抗日战争正义性质逐渐被世界各国理解和认同。1937年中国的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英国工人阶级通过集会游行表示了“他们对中国的同情”(《毛泽东自述》增订本,第273页)[14];1938年6月,美国友好人士致电毛泽东,“表示将尽一切力量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第75页)[15]1937年至1940年,苏联向中国提供军火贷款4.5亿美元(《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第473页);1942年,美国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英国页允诺给中国政府贷款5000万英镑(同上第579页)。苏联派遣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组建了美国志愿队即“飞虎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开辟为中国运送战略物资的“驼峰航线”。
2.加强国际抗日合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加强了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军事合作,太平洋战争一爆发,中共立即命令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以“阻止日军抽调兵力到南太平洋”(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第460—461页)[16]。1943年7月,毛泽东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将积极“准备配合同盟国实行对敌反攻”(《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42页);1944年8月,毛泽东要求八路军、新四军“收集日本海军在青岛、烟台、连云港常舶舰数目及类型,每日进出口船舶数目,以及连云港是否已设为潜艇基地等材料,以便供给盟军”(《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第537页);朱德还向外国采访团“坦率地说明了有关帮助盟国反攻的计划”(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第472页);1944年底,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我们唯一的任务是配合同盟国打倒日本侵略者。”(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第403页)中国人民在中国战场上对日寇的英勇打击,在战略上有力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毛泽东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第10页)
结语: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和总结了他在抗战时期的重大贡献,这些贡献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的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遗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他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导者,也是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者。让我们永远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12-27(02).
- 毛泽东.《论持久战》.[M].武汉:人民出版社,1938-7-1:
- 叶剑英.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M].人民出版社,1965.9
- 丁雍年:《关于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问题》,《党史研究资料》第 4 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版,第 524 页
- 《毛泽东 1936 年 12 月 19 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党的文献》1988 年第 3 期。
- 《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性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36 年 12 月 16 日), 《教学与研究》1988 年第 1 期。
-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52
-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M].1939.10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人民出版社,1936.12
-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M].人民出版社,1935-12-27
-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53
-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52
-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1
- 毛泽东.《毛泽东自述》[M].延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37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2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M].东方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