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存在喷尾烟的现象!这在当时就让作者大跌眼镜!因为首飞就继续喷尾烟,暗示了起码2点:首先就是北6大概率没有与银杏叶一样,做出3台发动机的雷达与红外线全隐身的扁平式尾喷管的先进设计。毕竟银杏叶也就是所谓南6在首飞期间,完全看不到尾部发动机喷口喷出任何加力燃烧的火焰,更不用说拖着长长的高温尾烟了。甚至在首飞当天的大多数仰拍视角中,连3台发动机的具体尾喷管在哪里都很难通过肉眼分辨清楚!这直接说明银杏叶在尾部综合隐身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把全向雷达与红外波段隐身都做到了极致,才能符合新时代的全球无依托战场环境。而北6在首飞期间一眼就会发现继续喷黑烟:第一就是现阶段没有在后半球综合隐身上下狠功夫,大概率仍然是基本原样的,
双圆形喷口。第二是低空飞行冒黑烟,明显是苏式RD93系列中推发动机一万年都改不了的“保留特征”!某35系列在不久前的航展上仍然冒黑烟;万万没想到所谓北6的首飞还是如此!那么有就有9成的概率,立即想到RD93系列发动机;或者说北6采用了双中推是跑不了的事情。果不其然,到了第2次上天,就明显可以看到2台外形圆圆的喷口在喷射加力蓝火。虽然加力状态下没有再次冒黑烟,但是双中推已经定型了所谓北6的最大体量,可以说完全没法与银杏叶对比;能有银杏叶的一半,也就是25到28吨级就不错了。体量不大,推力也有限,就决定了目前状态下的北6的整体设计相当局促。居然在第2次飞行中被发现有贯穿整个机体腹部中轴线的巨大缝隙。说是继续模仿苏27的中心升力气动?
又感觉过于狭窄。但如此缝隙不像缝隙,弹舱又不像弹舱的奇特状态,对下半球隐身绝对是致命的。或者说如此局促的小体格,想做出合适的内弹舱都难。难道目前仅仅是作为一种临时性的过渡设计,以后再慢慢修改?问题是对比银杏叶,起码在进化阶段与综合成熟度上,似乎又一次明显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