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我们各个年龄段的“美”是由不同的人定义的,除了自己。
我们的“美”最初是由街坊邻居定义的。
一个孩子出生时,哪怕长得歪瓜裂枣,邻居也会不吝溢美之词。
爸爸抱着时,邻居会夸孩子说:“跟你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妈妈抱着时,邻居也会夸孩子说:“跟你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在邻居眼里,“亲生的”比什么都美。
在父母眼里,孩子是自己亲生的,所以你永远是最美的。
这种“美”是无条件的,也是时间跨度最长的。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的美是老师定义的。
“诚实听话”、“好学上进”、“团结友爱”成了好孩子的标签,对学生美的评价从外在美变成了行为美。
长大了,翅膀硬了,别人的话不大听得进去了。
但是同学、同事之间,总有几个招人喜欢的。
于是你会不自觉地向他们学习,模仿他们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
至此,你走上了“爱美”、“臭美”的阶段。
当然,也有早熟的孩子初中就开始镜子不离手,甚至描眉画眼了。
这个阶段,是最纠结的阶段。
想美,又不知道什么是美。
老祖宗造字的时候,美=羊+大,可能是因为古人觉得羊肉最美味吧。
“美”是褒义词,美德、美丽、美谈、美滋滋、美得冒泡都是好词。
那么,究竟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