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封锁作战是从八十年代后期就由院校、海司提出,从94年开始总参正式作为主要预案研究了几十年。
核条件下的方面军登陆战役那是翻译苏联战役法教材和资料,加上了部分军内研究内容,比如气象保障那篇。并不是什么严肃的预案。
封锁才是2008年以前的主要预订作战方式。
封锁的主要目标是高雄港和台中港两个台湾西部港口。这两个海峡内的港口主要封锁方式是弹道导弹打击瘫痪、护卫舰和导护艇编队短促突击和航空布雷。持续封锁主要靠航空布雷,90年代靠得还是老轰6空投沉底雷,21世纪以后主要靠超低空的歼轰7空投500kg沉底雷。21世纪岸导部队也加入封锁作战的预案,鹰击62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前出突击的021和037导弹艇/导护艇。历年论文里面鹰击62的中继制导、航路规划、设置多个转向点和导引头对近岸大型反射物搜索打击大部分都是为了这个。海峡南北入口,要布置大量旧式常规潜艇遂行布雷、破交和前出监视,并且需要驱护舰编队予以掩护。从96年开始,东舰、南舰每年各启封一艘退役封存的033,完成不少于两个艇员组的恢复性训练。考虑到033原配武装的落后,这些老33还进行了鱼4试射和鹰击82上艇的可行性研究。配合潜艇的驱护舰编队,92年的想法是,每个编队需要不少于两个长僚舰编队构成,每个长僚舰编队远程和近程舰空导弹火力通道数为2:1。理论上应该是2艘053H2G搭配一艘052A。2+2个红旗7目标通道搭配不少于2个红旗65目标通道。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为了这个目的研制的518雷达还是顺利服役。对应的,为了压制海峡南北两端的S2反潜机和导弹艇,当时也是比较仓促的进口了搜水雷达和运8基本型搭配,搞出警戒机。
台岛东部的花莲港和苏澳港,封锁相对困难。96年以后,一直是企图集中全军先进的常规艇,在巴士海峡进行破交。为了掩护这些潜艇,当时还有很多很奇葩的想法。海航运8警+歼8D搭配轰油6K,再加上96年才刚刚完成鹰击81全系统鉴定的歼轰7,将在巴士海峡打击敌反潜舰。还考虑过歼8B第二批次搭配A弹,游猎反潜机。
对港口本身,花莲港的北回线必须要截断,截断了铁路交通花莲港的民用运输功能就会失效。80年代末北回铁路还是单轨时,二炮的预研比较荒唐,当时是计划使用所谓集束弹头打击铁路。实际上东15当时就两种战斗部,一个常规战斗部一个核战斗部。集束战斗部根本没上。96年以后开始转向以常规战斗部打击91座桥梁,顺带着东部滨海公路的主要桥梁也要打击。而且93年北回铁路开始电气化,铁路电气化和供电设施的打击方案也开始做了。21世纪以后东15B/C配用的钻地弹头,也是赶08战备,07年完成的实弹打地堡靶和隧道靶。
宜兰县的苏澳港封锁不便,90年代末的主要研究方向不是破坏和封锁港口,是截断宜兰县和台北基隆的联系。雪山隧道和彭山隧道在当时看来是难以达成破坏效果的,北部滨海公路和铁路的破交作战也很不容易。
最困难的是基隆港,这里除了要布置潜艇,驱护舰编队还必须同时考虑反舰和缺少岸基航空兵支援的防空作战。052A和红旗65没了,就引进956。东舰956预订活动方向就在这里。
另外与那国岛对于花莲港、苏澳港封锁作战是个极为不利的钉子,对于基隆港封锁也有不利影响。即使与那国机场不进驻作战飞机,它就是布置一个FPS117都会很棘手。比较操蛋的是,东15对这种地方不管是射程还是时敏目标的性质,都不是什么好手段。奥运安保结束以后,空司就开始组织济空和南空,甚至大托铺二线机场的轰6,考虑对整个冲绳群岛进行攻势防空和航空压制作战。广空和海航也没闲着09到11年多次组织预警机加油机为首的百机编队深入南海。
08战备结束以后,封锁作战似乎是提的越来越少了,实际上是想定规模越做越大,参战兵力越来越多,作战方式原来越多样。
之前的封锁作战,其实也只是预案的一种或几种,对美考虑是美国不直接军事干预,或者和96年一样CVBG一南一北,不直接攻击中国本土但是会彻底打瘫解放军的海空力量。美国要是干涉规模和力度更大呢?美国直接军事干涉,日本必定会参战,南朝鲜很可能参战。
08年以后,ASBM击沉核航母,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