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在主号发的时候,就有点不寻常,审核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而平时只要两三分钟。我自认为没啥不妥,只是描述我在古巴的所见所闻。但事后有人提醒我,还是谨慎一点。于是我就删了,毕竟,安全第一。下面就是被删掉的正文。小范围重发一次。
===============
前面写了一系列古巴的文章,我多次提到:一个古巴教授的退休月工资,只有2400比索,按照黑市汇率1美元=320比索,相当于7.5美元,或50人民币。而一个在职的教授,月工资也不到1万比索,普通人的月收入只有5000比索左右。
古巴几乎没有制造业,任何工业品都依赖进口。国营商店,以比索计价,但货架空空,私营商店,什么都有,但以美元计价,价格甚至超过中国,本地普通人消费不起。
让我最震惊的是,在黑市上居然有从美国南卡罗来纳进口的鸡腿。后来打听才知道古巴的养殖业已经瘫痪,几乎所有鸡肉和鸡蛋都依赖进口。
黑市上,30个鸡蛋要3150比索(70人民币),比一个教授的退休金还高。
这样的收入和物价,底层古巴人怎么活呢?
▲ 古巴粮票
▲ 古巴国营商店
古巴依然保存着「配给制」,类似我们几十年前的「粮票」制度。每户都有食品配额,拿着一个小本本,去国营商店免费领取,但数量非常有限,只能保证不饿死,想吃好吃饱,就得自己搞钱。
简言之,目前的古巴,正经历着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那么,是不是所有古巴人,都过着苦日子呢?其实未必。依然有人过得比较滋润,让我举几个例子。

高科技餐厅
在古巴的第一天,民宿老板推荐了一家餐厅RicarDon, Restaurante Tecnológico,字面意思就是「科技餐厅」。餐厅的标志是一个老头,长得像特朗普,帽子上有老虎钳、锤子、扳手、螺丝钉……
古巴的科技餐厅,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我很好奇。
这家餐厅就在市中心,距国会大厦咫尺之遥,周围垃圾遍地,道路坑洼。在远处看,餐厅门窗紧闭,连百叶窗都关了,似乎已经打烊,我走近大门,透过缝隙一看,里面灯亮着,有人。
很快,就有服务员给我开门。
据我后来观察,有些看热闹的本地人,透过窗户张望,服务员理都不理。只有两种人,服务员会开门。一种,像我这样的外国人。另一种,本地的有钱人。
在美国分辨阶层,主要看身材,只要体型匀称,皮色偏深的人(黑人除外),基本就是富人。
而在古巴,分辨阶层主要看2点。
首先,衣着。普通古巴人都是穿着旧衣服,但凡光鲜亮丽的,大概率是有钱人。
其次,汽车。古巴汽车保有量极低,大街上依然开着60年前美国人留下的老爷车,但凡开着新车的人,都是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