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还在跟客户们各种喝…说真的,短短数天的量,比我去年一年喝的都多,没办法,为工作啊…不过在喝到昏天暗地的同时,客户们也提出了个小小的疑问,那就是你们家咋个还没建造核动力的航母呢?现有的都是常规动力的啊…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能怎么回答呢?只能告诉客户们,我们在技术上有限,所以造不了核动力的航母…当然,这样的回答客户们显然是不满意的,不过没关系,当杯子再次举起,它们也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而会说回来,对于客户们可以这样回答,但对于大家就要认真的讲一讲了,从哪讲起呢?还是得从鹰家讲起…
众所周知,鹰家是从1960年开始,才正式拥有核动力的航母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号”航母。而在此之前,鹰家所建造并服役的所有航母都是常规动力。而即便是在下水“企业号”航母的同时,鹰家仍在设计建造常规动力的“小鹰”级航母。其首舰“小鹰号”航母与“企业号”航母一样,都是在纽波特纽斯建造的,前者于1960年5月21日下水,后者于1960年9月24日下水,相差只有4个月。也就是说,即便鹰家已经开建了核动力的航母,但却没有落下对常规动力航母的建造。而在“企业号”航母服役测试数年之后,鹰家才正式决定全面转型建造核动力的航母,并逐步停止建造常规动力航母。而值得一提的是,鹰家首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是1954年1月21日下水的,这一时间距离“企业号”航母的下水时间足有六年之久。换句话说,鹰家把核动力潜艇都玩明白、整透彻了,才着手建造核动力的航母。
当然,鹰家所走过的路,既是参考,也可借鉴,但关键在于,是否完全适合我们自己的航母发展之路。以核动力潜艇为例,我们也都玩了很多年了,所以在舰艇的核动力技术运用上,于理论上而言同样算是经验丰富的。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因为潜艇的核动力体系跟航母的核动力体系,不能说差不多吧,那也是天差地别…曾经,高卢鸡就天真的认为,掌握了核动力潜艇的核动力技术,就可以直接移植到核动力的航母上,但结果就是…恩,大家也都看到了,高卢鸡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完全是“小马拉大车”,用的核动力潜艇的核动力技术,在航母上根本就玩不转。这,就是前车之鉴啊…所以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于技术,但同时航母发展的规划也要按部就班的来。我们之所以连电弹弓的常规动力航母都搞了出来,就是为了积累技术和经验,毕竟常规动力航母作为航母技术的基石,对于培养航母人才队伍、积累航母设计与建造经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从技术上说,核动力的航母其技术复杂程度远高于常规动力航母,放眼蓝星,完全玩明白的,也只有鹰家…是的,当年的毛熊没有玩明白,高卢鸡同样也没吃透,因为核动力的航母涉及到核反应堆的设计、建造、运行及维护等多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安全标准,极为耗时耗力。这不是说工业体系健全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而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技术攻关,来逐步突破相关的技术问题。尽管目前我们在核动力和核技术运用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突破,但是将其运用于航母之上,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了,这并非是我们技不如人,也不是我们落后鹰家太多,而是我们在重大玩具装备发展上的态度向来是奉行“要么不搞,要搞就要赶超”的理念。说通俗一点,我们的核动力航母,要么就不造,要造就要全面超越鹰家现有核动力航母的层次水平。至少也要比“福特级”航母要强,不然造出来个层次水平差不多的东西,对我们而言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力。
这一思路理念,已经在多型重大玩具装备上予以实践,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新战机、055和076等等,这些都是“弯道超车”、“一步赶超”的现实体现。但与此同时,于当下而言我们又不能没有航母,因为这是现实的需求和战略的需要,所以才三步并作两步走,既考虑经济成本和投资效益,又考虑当下需求及长远发展,建造出了“福建舰”这样蓝星玩具史上从未有过的常规动力但却带有电弹弓的航母。除此之外,没有急着去上核动力的航母,也是出于当前总体发展战略的考量,因为目前我们仍旧是以近海防御为主,强调在关键海域和岛链内的遏控能力,对此常规动力航母完全能够满足这一需求。而且,当前我们在远洋作战方面的需求还相对较少,因此核动力航母的远航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在当前战略环境下并非最为迫切需求。既然如此,何不给技术兔们更多的研发时间呢?鼓捣出来更多的高新技术,以便于运用在未来全面赶超鹰家的新型核动力航母上。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目前我们之所以没有急着上核动力的航母,而是选择建造并使用常规动力航母,是基于技术成熟度、经济成本、战略需求等多重考量的结果,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不会去发展核动力的航母。恰恰相反,这样的选择与积累,是为了不远的将来,发展建造技术更加成熟、成本更加低廉、武德更加充沛的核动力航母而准备的…毕竟电弹弓都来了,核动力还远吗?电弹弓都逐步普及了,核动力也该就位了…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