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总的关税战到此刻算是正式开打了,昨天川普签署行政令,自3月12日起,对进口铝材及钢材征收25%的关税。在川总上任后眼花缭乱的出拳中,这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拳。川普就钢材及铝材关税问题分别发出两项行政命令,认为进口钢铝威胁国家安全,除加征关税外,还将全面取消对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主要供应国的豁免和免税配额。川普将实施一项新的北美标准,要求进口钢铁必须在该地区熔化和浇注,铝必须在该地区冶炼和铸造,以抑制经过最低限度加工的中国钢铁进口到美国。此外,新规定也涵盖使用进口钢材的下游钢铁产品。从这个政策落地开始,川总开启了美国重回工业化的真正第一步。这个政策的目的很明确,要帮扶美国钢铝产业,杜绝外国倾销、巩固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确保美国在钢铝等关键行业永远不用依赖外国。
目前,美国市场上的前五大钢材供应国依次是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韩国和德国。加拿大向美国出口的铝材也居美国进口总量的榜首,而阿联酋、俄罗斯、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铝材远少于加拿大。中国直接向美国出口的钢材或铝材并不多。多届美国总统和商务部的裁决已对来自中国的钢材加征了不少关税。但中国主导着全球的钢、铝行业,中国的钢材和铝材出口最近出现上升,这些低价出口产品流向美国的盟友,比如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些国家随后将本国相当一部分造价更高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中国的其他钢材和铝材出口销往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越南目前从中国购买大量半成品钢,在国内进行加工后,将其作为越南钢再次出口到全球各地。所以表面上看,中国直接对美出口钢材不多,但是如果算细账,很多流进美国市场的钢材不过是二道贩子从中国购入出口到美国的,所以美国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只要是钢材进口都要征收关税,这意味着二道贩子的空间被彻底打掉了。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以当今中国的规模主导世界钢铁行业。虽然美国曾在20世纪40年代生产了全球一半的钢铁,但此后其份额已降到5%以下。由于中国严重过剩的钢铁产量和超低价格导致其他地区的钢铁行业几乎无法发展,实际上,过去一年,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都大幅提高了对中国钢材的关税。川普在第一次担任总统期间曾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钢材进口征收了25%的附加关税,后来,他免除了对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等钢材
生产大国的附加关税,但保留了对中国钢材的关税。由于关税的保护,美国钢铁行业在过去六年将产能提高约20%,建设了现代化的炼钢厂。截至今年1月,美国炼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为74.4%。
川普第一轮关税战主要打击三个国家,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很多民主党的媒体和分析人士讽刺川普拿自己的朋友下手,但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加拿大和墨西哥背后实际上还是中国产能,这三个国家出口占美国进口近半。按测算,加税会为美国带来每年约1000亿美元的额外税收,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美国2023年自世界各地进口价值超过3.1万亿美元的商品,其中超过1.3万亿的货物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国,接近一半的比例,其中中国占14%。中国同年从美国进口价值1400亿美元的货物,仅占美国对外出口的7%;对美国而言,中国对美贸易逆差巨大,墨西哥与加拿大则无论是在进口和出口美国货物方面的占比均相差不大,介乎14%至17%,贸易顺逆差均较轻微。新关税可能会使美国整体进口额减少15%。
川普从竞选开始反复强调关税战的重要行,实施关税打击的目标有三个:第一就是收入,从关税获得的政府税收;二是限制,以关税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减少进口,扶助国内产业;第三是互换,以关税作为换取对方在某些事情上面妥协的交换条件。对川普来说,他的关税政策要达到三者具备的目标。
首先,川普希望让美国回到没有所得税的19世纪,在联邦政府1913年实施所得税之前,美国关税收入占政府五成至九成收入不等,也就是通过关税让海外企业养美国人。川普要求成立对外税收部专门处理进口关税。其次,川普希望以关税重振美国产业,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从钢铝到半导体,川普公开批评拜登以巨额补贴吸引台积电等半导体巨头到美国设厂的做法,认为这是浪费金钱,只要用关税来加重半导体进口的成本,生产线自然会回到美国。因此,川普将用关税手段驱赶所有工业产业链重归美国,钢铝只是第一步。最后,川普认为关税就是他手里最重要的筹码,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关税来要胁这两个近八成出口依赖美国的国家加紧管制边境移民和毒品贩运;针对TikTok不卖就禁的问题,也将对华关税与TikTok出售的谈判扣连起来;就连吞并格陵兰岛,也是公开威胁向丹麦提高关税。
从实际情况来看,川普的关税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全实现?根据2024年的数据,美国钢铝进口价值约500亿美元,收25%关税,就是125亿美元的收入。但美国产能无法完全替代进口钢铝,而特定的钢材也依赖进口,这部份新增的关税收入,最终也是由美国厂商和美国消费者负担,加上川普已经对华征收的10%附加关税,按2024年数字计算,是4626亿美元的10%,再加上加拿大、墨西哥的25%潜在关税,2024年数字是8440亿美元的25%,这些关税全部都由美国以外的国家支付,关税总收入也不足3000亿美元,而美国2024年财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2.4万亿美元,要用关税来填补所得税是远远不够的。其次2018年关税实施之后,美国钢产量虽有增加,但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口没有明显增加,美国钢铁还急不可待的想要卖身给日本,现在又不给卖,再工业化只是美好的想法,真的要执行难如登天。不过对华关税确实使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商品比例不断下跌,由2017年的21.6%跌至2024年的13.5%。但不少商品只是经过其他国家稍作加工再输往美国,只要市场有更低价的选择就会总会有人从中渔利,哪怕真的把工厂搬回美国,可能也会变成只负责贴标签洗原产地的空壳工厂。既然本土成本高已经是公认的,可能进口后改标签的产品价格依然低于本土生产。至于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这个东西用一次两次可以,用多了,大家也都麻了,比如中国,现在基本不跟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去扯皮了,因为明确了川普的打法,肯定不会惯着他。就连哥伦比亚都不会惯着他,何况中国。本月宣布加征中国10%关税之后,中国没有在任何议题上同川普有沟通,外交部例牌反对一下,然后直接发布反制措施,其他的随意。所以,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与其让关税这张牌来回要挟中国,不如让川普彻底把这张牌打废,毕竟美国手里的牌也是越打越少的。
当然,站在国家层面,可能没那么焦虑,但是对个体企业来说,川普的关税牌还是相当有威力的,只是我们国家不用考虑选票的问题,国家战略不会受个体命运太大的影响,川普当选后,很多利用地区差异继续吃美国贸易饭的企业家都坐立不安,比如在越南北部,墨西哥开厂的中资企业,当初很多中国企业为了避免受川普关税影响外迁,现在川普开始搞无差别打击,这下子又要考虑搬家。有东莞企业2022年刚搬到越南,为了躲避美国加征的25%的关税,但去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创下1230亿美元历史新高,他们不得不担心越南会成为川普的新打击目标。于是已经有中资企业向泰国和柬埔寨转移。印尼政府也正积极打造峇淡岛特别经济区,吸引中国电子业、汽车业等受关税冲击的产业入驻。泰国商务部长公开表示,要吸引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再把产品卖到美国去。而已经在墨西哥投资的中资企业面对墨西哥加征关税,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巴西。目前在第三国进行本土生产,已成中企应对关税的主要出路,美国现在就是驱动关税大棒把这些企业家像老鼠一样赶来赶去。这些企业之所以这么痛苦也要忍受,一方面在于他们本身升级自身产业的积累不足,一直还是靠简单的加工生产,议价能力不强,也离不开美国市场,略加关税,立刻就会让企业面临生死存亡,所以只能变成游牧式企业,到处流浪,实际上这一类企业很容易被替代,生存力也会越来越弱。
但是企业也有自己的无奈,以电子产品为例,中国市场订单量大但利润低,欧洲市场量不大但利润高,美国市场则结合中国和欧洲市场的优势,量大又价格好,所以很多企业还是离不开美国市场。这也是川普关税大棒之所以威力仍存的关键所在。所以,这些企业可能最终还是要考虑去美国建厂,但现在美国建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地方拒绝中国资本购地或投资,这就让中国企业家两头受气,真是遭罪了。
实际上,现在的中国市场跟唐探1900年里所描述的处境差不多,如果中国市场好做,这些企业何至于要到海外受这个罪,实在是中国市场的物质太丰富,利润太低,而海外市场的空间太大,傻钱太多,所以咬着牙吃苦,还是要出去挣外汇。什么时候,能够把外国人都吸引到中国来花钱买东西,估计才能真正扭转这种局面了。所以今年继续开放,继续拉动消费,继续放人进来花钱,才是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