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有种说法:“中国之后,再无工业国”,意思是说我们形成了全世界体系最完整的工业化,并且把大部分中低端商品打成了白菜价,后发国家想完成工业化,几乎不可能。
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一部血泪史,不同的是,有的国家流的是别人的血泪,有的国家流的是自己的血泪,而绝大多数国家流血流泪也完不成工业化。
1949年9月29日,《共同纲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其中,第三条明确: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70多年过去了,我们成了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化国家,教员如能看到,他老人家大概会说:“像个样子了”。
我们的工业化是在西方对我们进行技术和市场全面封锁的情况下完成的,难度堪称地狱级。
实现工业化的路径分三种,一种是欧美的对内剥削对外殖民,一种是中苏的内生动力,一种是日韩的跪下叫爹出卖主权。
英国的工业化,始于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充满了罪恶和血腥;
美国的工业化,始于原住民的种族灭绝,充满了肮脏和恐怖;
中苏的工业化,始于全国人民勒紧裤带,充满了辛酸和不屈;
日韩的工业化,始于出卖主权跪下叫爹,充满着屈辱和卑微。
殖民时代结束,欧美式的工业化已经不现实;中苏发展模式,需要国家足够大而且够团结;日韩跪下叫爹,代价是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绝大多数国家都愿意选择中国式的工业化,但一战肢解了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沙俄帝国,二战肢解了英法殖民体系,苏联解体又分解出了15个国家,南斯拉夫解体又分解出了7个国家,现在联合国成员有193个,而一战前只有49个,国家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小,绝大多数国家不具备工业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