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报道了南海岛礁的国防建设,其中一个画面展现了歼-16战机部署永兴岛,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战略信号,标志着中国南海制空权,制海权的重构迈出了坚实步伐。
永兴岛作为西沙群岛的核心枢纽,经过多轮填海工程,其面积已拓展至3.08平方公里。岛上机场跑道的扩建成果斐然,如今不仅能够起降歼-16这样的重型战机,更在2024年通过卫星影像显示出加装了舰载机阻拦索系统,使其具备了“不沉航母”的强大功能。从地理位置来看,永兴岛至黄岩岛仅600公里,而歼-16战机凭借1300公里的作战半径,足以实现对南海北部90%空域的常态化巡航,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该区域的空中监控和控制能力。

此次部署于永兴岛的歼-16战机,在战术上具备显著优势,武器系统也实现了革新。其所挂载的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拥有先进的红外成像导引头,能够识别±90°离轴目标,再配合其高达50g的过载机动能力,在面对如P-8A等低速侦察机时,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
相关文献表明,当歼-16混合挂载射程超过150公里的霹雳-15远程导弹时,能够在南海构建起“远-中-近”三层严密的防空网,对美军F-35等先进战机形成非对称威胁,有效遏制外部势力的空中挑衅。
此外歼-16登岛对海军也意义重大。它航程远、载弹量大,作战半径大,能扩大海军的作战范围,在南海可从永兴岛出发实现对大片海域空域的掌控。如果说之前部署的歼11是以拦截空中目标为主,歼16则是拦打结合,先进航电系统使其态势感知能力强,可快速精准探测目标,对海上目标有着强大的威慑力。

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唯一标准,2025年2月11日的拦截事件便是有力的证明。当日,澳大利亚P-8A反潜机强闯西沙领空,歼-16果断采取“热焰弹干扰+机炮锁定”的组合战术,在极为接近的30米距离内成功逼退目标。此次行动充分验证了永兴岛作为前沿基地的快速反应能力,从雷达预警到战机升空拦截,整个过程被压缩至15分钟内,展现出中国军队高效的作战指挥和快速反应机制。
永兴岛的军事化发展,给美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也促使南海规则发生重构。从成本角度看,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日均运营成本高达650万美元,而永兴岛机场可长期部署12架歼-16,年维护费用仅为航母的1/20,成本优势明显。在制空权方面,美军F-22虽具备隐身优势,但其1600公里的作战半径需依赖关岛基地,难以在南海实现持久存在,而中国歼-16凭借永兴岛的地利优势,可实现常态化巡航。在规则博弈上,中国通过《南海行为准则》框架与军事存在相结合,正逐步将“无害通过”的概念重塑为“提前报备”机制,进一步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永兴岛部署歼-16战机,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简单升级,更是中国在南海战略转型的重要标志。这一举措表明中国正从过去的“被动防御”逐渐转变为“规则制定者”,随着美军P-8A等军机的雷达告警器在永兴岛周边频繁响起,南海的空中力量平衡已在悄然间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