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习惯于把这一次的“座谈会”和2018年那一次作对比。似乎这些年没有开过类似的“座谈会”。
实则不然,在过去的这六年间,除了每年的两会前以外,在一些重大决策前,都会有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其中往往都有民营企业家的参与。
而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还有两次和企业家的“专题”座谈。
一次是2020年7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当时主要议题是“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冲击,聚焦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参会人员包括,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海螺集团董事长高登榜、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等。
还有一次是2024年5月23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当时主要议题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
参会人员包括,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刘明胜、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左丁、安踏体育用品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德国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徐大全、香港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等企业代表。
而之所以大家都对今天这一次“座谈会”更重视,和2018年的那次“座谈会”相对比。主要是因为,这一次的座谈会是以“民营企业座谈会”为名,更加“精准”,更有“象征性”。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外部压力持续增大。民营企业不仅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在市场准入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2018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至8.7%,低于2017年水平,当时市场上蔓延着“民营企业退场论”和“国进民退”的声音,使得民营企业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议首次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释放出了极具重要意义的制度性支持信号。
时隔五年多时间,又一次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再一次召开,那么这一次座谈会和上一次有什么异同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有何不同?
首先,是参加人员的不同。
与参加人员的不同,圆方本来梳理了一下,临近这篇文章截稿,发现有一张图搞得不错,就先把这张图放上来吧。

1、参会的行业,更加“科技”。
2018年时,可能更侧重于支持民营企业应对当时的挑战,如融资难、市场准入等问题,因此参会企业更多元,涵盖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
而到了2025,则更加强调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科技自立自强、碳中和目标、数字经济等战略方向,所以相对而言更加集中,含“科”量更高。
2、参会的企业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