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张文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英国战后外交政策|2025-02-23

[说明]本文刊发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3期。收入张文木专著《国家战略能力与大国博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99页。

目录

一、帝国时代的英国传统外交及其间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外交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和扩张

(二)汤因比开始写作《历史研究》时英国面临的世界形势

(三)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英帝国利益

1.地缘政治

2.意识形态

二、英帝国的衰落与汤因比历史观的变化

(一)被剥夺的胜利者:英国衰落喜悲剧

(二)汤因比研究结论与衰落后的英国外交策略同步变化

三、1973:“尼克松主义”的出现与汤因比历史理论的调整

(一)主张英日向大陆靠拢以摆脱美国

(二)将“捧杀”对象从美国转向中国

(三)暗示“黄祸”将起,英日联手挑拨中美冲突

(四)爱的呓语

四、汤因比所肩负的“特别文化使命”及其学术评价

(一)“君子报仇”

(二)英国对美国“请君入瓮”

(三)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肩负着“特别文化使命”

(四)汤因比的学术研究远离真理

五、经验总结

[内容提要]本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帝国的兴衰追踪分析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及其结论的变化,认为汤因比的学术生涯始终贯穿政治,其学术研究肩负着英国的“特别文化使命”,是为英国外交利益服务的。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者,同时也是被剥夺者:其海外利益不仅没有在战后得到有效保护,反而还遭到美国联手苏联的变相瓜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丘吉尔开始报复美国,用“捧杀”策略诱使美国与苏联、中国冲突并以此消耗和拖垮美国;与此同时还要借美国之手为欧洲收复在雅尔塔体制中失去的战略利益,使英国“保留20世纪初、身披世界最强大帝国斗篷的骄傲”。这些外交目的潜藏于汤因比历史研究之中且依稀可察。

战场是最好的课堂,对手是最好的老师。英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中治理世界时间比较长,其外交战略思维也是比较圆熟的。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更要知己知彼,学习其中有效而我们又尚不熟悉的治理世界的经验,为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做好准备。

阅读这篇文章有助理解当下美国与欧洲在解决俄乌冲突中矛盾的本质所在。原文注释量大,此处省略。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是当代影响较大的英国历史学家。比较能代表汤因比学术思想的作品是他于1934~1961年间陆续出版的12卷长篇著作《历史研究》、1952~1954年主编,出版的11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和以其1972年和1973年两次在伦敦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进行的对话为基础整理出版的《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笔者认为,贯穿汤因比史学研究的不主要是学术而是英国的外交战略。

汉风网网站提示:
(不建议在百度app和苹果自带浏览器上进行购买和阅览,百度app不支持汉风网相关功能。请在手机自带浏览器上进行阅览。)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张文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英国战后外交政策|2025-02-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