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1日,中美经济高层通话的第二天,美国白宫网站就发布了特朗普签署的《“美国优先”投资政策》总统备忘录。
白宫网站《“美国优先”投资政策》截图。
同时,还配套发布了《简报:特朗普总统鼓励外国投资,同时保护国家安全》。
这份号称“史上最强硬”的对华投资政策,一经发布即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标志着美国的对华双向投资已经从“部分限制”升级为“全面围堵”。
全面升级的投资限制。
这份备忘录全面升级美国对华遏制政策,主要包括原则和目标、政策、实施、定义四个部分,核心内容是吸引盟友资本赴美与阻断中美技术资本流动。
原则:美国国家安全和利益优先。
备忘录将美国的国家安全放在优先地位,明确“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强调所有的外国投资都必须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同时,备忘录还妄称中国在利用美国资本推动军事现代化,从而对美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美国亟需警惕中国等“外国对手”通过投资获取关键技术、战略资产(如基础设施、矿产、人工智能等)和“军民两用”技术。
战略:选择性开放与遏制并行。
与特朗普以往擅长的无差别攻击不同,这次发布的备忘录将外国投资明确区分为“盟友”与“对手”两大阵营。
对于美国主权财富基金持有国(如中东主权基金、日韩财团等)那样的“盟友”,美国愿意开放关键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的投资。
同时,美国还将出台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例如建立先进技术领域快速审批通道,对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加速审批,鼓励被动投资,允许非控股、无治理权的外国资本进入不涉及敏感技术的领域等。
但有一条红线不能逾越,美国要求所有享受政策优待的投资者,必须承诺与中国等对手保持“可验证距离”。
而对于中国等“对手国家”,美国将实施全面的遏制与打击。具体包括颁布关键技术领域禁令,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等机制来严格审查与限制涉华投资方的对美投资,严格把关中国公司在美上市,阻断双边资本渗透等。
备忘录甚至还把限制美国投资者对华投资作为重点,要求所有与美国有关联的投资者不得投资中国所谓的“涉军项目”。同时限制养老金、大学捐赠基金等主体开展涉华投资。
《“美国优先”投资政策》仍然以关键技术领域为核心,不管在限制层面还是在吸引投资层面,都将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等美方认为的“敏感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并突出高超音速技术、航空航天等所谓“军民两用”技术的地位。
除此之外,备忘录还进一步扩大和泛化了安全审查的范围,将以前只应用于科技领域的限制机制延伸到了关键基础设施、医疗、农业、能源、原材料等“战略领域”,甚至连农田、土地和房地产也将被纳入投资保护范围。
近几年,美国政客多次罔顾事实,炒作中国买家购买美国农田为美国带来“国家安全风险”的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备忘录还首次将“高校科研合作”纳入监管,这意味着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与中国机构的联合实验室可能会面临审查。
在投资类型上,备忘录也将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绿地投资、公司扩张以及公开市场证券等多种投资形式全部纳入审查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投资形式与渠道。
在执行层面,备忘录重新整合了一系列法律工具,强化了现存机构,并进一步构建起新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备忘录整合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外国公司问责法》、特别指定国民与被隔离人士清单(SDN)、反向CFIUS机制(依据第14105号行政令等设立)、《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以及《国防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工具,充分利用其中的各项有利条款来实施限制与制裁措施。
而其他不利于美国打击遏制对手的法律规则,如1984年签订的《美中所得税协定》将被暂停或终止。
届时在华美国企业的税负将大幅增加12%-15%,极有可能会加速其产业链外迁。
在特朗普1.0时期,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个本应在合理范围内对外国投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的机构,就被操弄成打压外国投资、维护美国所谓“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
而这一次,备忘录更是进一步大幅扩大了CFIUS的权力,使其几乎能够在所有领域对所有投资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和限制。
此外,备忘录着重强调了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计划由财政部牵头,联合国防部、商务部、科技政策办公室、司法部、劳工部以及联邦调查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构建一个集标准制定、审查、执行于一体的动态化机制。
2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见证卢特尼克(右)宣誓就任美国商务部长后发表讲话。白宫说,他在同天签署国家安全备忘录,下令限制中资在美关键领域的投资。
美国这次推出的《“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并非仅仅是一项经济措施,它背后隐藏着特朗普政府的深层战略考量。
特朗普不只是要“让美国再次伟大”,更企图通过“遏制中国”的战略来巩固自己在全球格局中的霸主地位。
然而,美国这种泛化国家安全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中美两国的双边关系,也破坏了国际多边秩序。
备忘录明确将多个科技领域作为打击对象,直接预示着更为严苛且广泛的科技封锁即将到来。
短期内,中美科技产业链的部分环节脱钩可能会加速,尤其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可能会遭受阻断,供应链流通将进一步受阻,中国相关企业可能会遭遇供应中断、成本上升等严峻挑战。
2月21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主办的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展出一台人形机器人。
同时,中国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也将进一步受限,甚至可能面临彻底被封锁的风险,这将严重阻碍中国的科技发展进程。
在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各国分工合作的当下,这种“脱钩”趋势一旦扩散,将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通过构筑双向投资壁垒并限制对华投资,美国极大地增加了跨国资本对华投资的政治风险,这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恐慌情绪。
已经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可能会考虑撤资,从而在中国金融市场内部造成混乱,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中国的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同时,这一举措也将加剧美国资本市场的波动。中概股总市值高达约1.2万亿美元,一旦这些企业被迫退市,美国投资者将面临超过3000亿美元的直接损失。
而那些尚未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企业,则可能会因此重新审视其投资政策,导致资本在中美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受到阻碍。
备忘录所倡导的“选择性开放战略”,还让美国将“去中国化”的压力转嫁给了全球投资者。
这可能会促使美国的传统盟友如日本、欧盟等,陷入“选边站”的尴尬境地。
以欧盟为例,2024年,欧盟对华投资回报率高达14%,这一数字明显高于北美地区。
如果欧盟选择配合美国的对华投资限制,减少与中国的产业链交互,那么不仅中国的现有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将遭到破坏,欧盟自身也可能因此丧失在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
通过将大部分涉华投资纳入审查和限制范畴,并鼓励长臂管辖,推动技术领域的资本脱钩,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可能会让中国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融资环境和更高的融资成本。
中企赴美上市融资或寻求国际资本投资的难度将大幅增加,甚至可能在短期内遭遇融资规模的大幅缩减。
这一变化将导致众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在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资金短缺等严峻考验。
而对于美国而言,限制华尔街对华投资可能会削弱美元的全球地位——当前,人民币跨境支付份额已攀升至4.5%,创下了历史新高。
总的来看,当特朗普在备忘录中写下“美国投资者将投资美国的未来,而不是中国的未来”时,他或许忘记了,全球化资本从来只追逐利润而非意识形态。
这份试图用行政命令改写市场规律的备忘录,与其说是“美国优先”的胜利,不如说是单极霸权落幕前的焦虑投射。
算盘打得响不代表算数算得好,特朗普政府这次推出的备忘录,不仅不会让美国摘到“单赢”的桃子,反而还会结出新的苦果。
给作者打赏,选择打赏金额
¥1¥2¥5¥10¥20¥50¥100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