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兔告诉我说,有小伙伴对兔家的行星防御计划非常感兴趣…按道理说哈,这应该有请歼星兔子来答疑释惑,但是由于歼星兔子百忙无暇,于是就安排我来填这个坑了。为此呢,我特意去查了下相关的资料,并询问了从事有关工作的兔,大体上了解了这是怎么一个事儿。所以就由我简单的跟大家说一说吧,讲的不到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包含。
事实上近段时间关于行星防御的消息确实是挺多的,而之所以当下有如此多的小兔关心行星防御的问题,其实还是源于2024年12月27日,鹰家那边观测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编号为2024YR4。这颗小行星的直径为40到90米,之所以出现如此之大的直径偏差,源于小行星大多数都是不规则形状的,而这颗2024YR4也是如此。它距离蓝星差不多有4800万公里,相当于600倍蓝星到月球之间的距离,而鹰家在观测到它之后,降其轨道数据输入电脑进行计算,发现这颗小行星可能会在2032年有超过百分之一的概率撞到蓝星上,这就直接触发了“都灵三级”警报,引发了蓝星各个动物的普遍关切。这个“都灵三级”警报是来源于“都灵指数”,也就是蓝星上衡量小行星威胁的指数,当小行星的直径在20到100米之间,且撞击蓝星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一,就会触发“都灵三级”警报,需要对该小行星进行密切的追踪。
而之所以存在“都灵指数”,是因为早在1976年的时候,蓝星就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目的就是构建一个保护蓝星的小行星防御体系,包括使用各种天文手段对小行星的发现和追踪,对其进行有效预警和防御,以及涉及蓝星拥有太空技术和能力的合作等内容。不过呢,据我所询问和了解到的情况,当年蓝星之所以通过并执行《行星安全协议》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时正值冷战时期,鹰家和毛熊的太空竞赛搞的是如火如荼,搞这个《行星安全协议》,表面上看是用来和平利用太空技术,为保卫蓝星而做贡献,实质上却是对鹰家和毛熊的太空竞赛予以变相的合法化。换句话说呢,有了《行星安全协议》的存在,那么鹰家和毛熊发展一切太空技术都可以用保卫蓝星为理由,毕竟当时太空技术最强大的也就是鹰家和毛熊了,拯救蓝星的使命自然由它们来担负。
不过后来随着毛熊的千古,这个《行星安全协议》却并没有废除,而是继续存在,随后不论是兔家还是欧村,但凡是蓝星上拥有太空技术的都先后加入到该协议中,毕竟从明面上讲,该协议仍旧是为蓝星和平而存在的。再后来,由于失去了竞争的对手,鹰家大幅度削减了有关太空领域的预算,不过与此同时,为了证明其维护蓝星和平的使命责任,鹰家仍旧保留了有关《行星安全协议》探测预警领域的预算。当然,这也是鹰家那边太空体系想方设法争取来的,毕竟如果没有目标任务了,又上哪去要预算呢?这个呢,就是《行星安全协议》大体的背景了,不过关于小行星的防御这个事儿也确实一直都没耽误,特别是预警发现之后,如何进行有效防御的问题上,蓝星上拥有太空技术的动物都在进行着不间断的投入和研究,因为太空技术的长足进步和发展,也关系到科技领域的进步和军事领域的领先。
话说回来,如果真的遇到对蓝星有撞击威胁的小行星了,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御呢?说起来啊,这跟科幻电影里演的还真不一样。在科幻电影里面,对付小行星最多,或者说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直接上蘑菇玩具…毕竟哪怕是面对小行星,蘑菇玩具的威力也能够直接将其摧毁,而就算是小行星的体量大一些,一颗不够,那就多来几颗,威力不够,那就加大当量…然而在现实中,这种方式是基本不可能使用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倒果为因的问题…我们想想,真要是面对有对蓝星威胁的小行星了,首要目的是什么呢?是解除其对蓝星的威胁。或许有朋友说,这不是跟没说一样么?把小行星摧毁了,威胁不就解除了么?其实不然…说直白一点,就是解除其对蓝星的威胁,事实上只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即可,完全没必要将其摧毁啊… 毕竟直接摧毁的话,不论是行动的复杂程度还是过程的不可控性,都将大大增加。
因此,目前最简单也是最划算的办法,就是通过动能碰撞的形式改变对蓝星有撞击风险小行星的轨道。实际操作上,可以发射一颗动能碰撞器,直接同小行星发生碰撞,进而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以实现保护蓝星的目的。这一方法在2022年的时候鹰家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实验,当时鹰家就发射了一颗动能碰撞器,飞行至小行星带后,对着一颗编号为“Dimorpos”的近地小行星实施了有效的碰撞,碰撞后也成功的改变了这颗近地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从而验证了通过动能碰撞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运行轨道的可行性。当然,这种方式需要极强的轨道运算能力,更需要精准的观测和观察,而从客观上讲,动能碰撞的方式属于“被动防御”,那么有没有主动防御的方式呢?必须有…这种方式就是“引力拖拽”方式。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可能有风险的小行星轨道区域附近,提前发射多个探测器,形成一定范围的引力防御圈,当有小行星经过该引力防御圈的时候,指派一个或者多个探测器,对其实施定向的“引力拖拽”任务。
不过这种“引力拖拽”任务是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的,而且这个时间不会短,毕竟探测器的体型肯定不会太大,而小行星的体积一定不会太小,但是通过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形式,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形成有效的防御网络,进而防御一切通过该区域的小行星。当然,如果说探测器数量不够的话,还需要随时发射并补充,这样就能够形成长效的防御机制。除了应急的动能碰撞以及长效的引力拖拽方式外,还有利用宇宙引力以及高能物质等方式对小行星进行精确定点或是区域影响的方式,不过呢,那都是更加未来的技术了,就目前而言,现有准备仍是动能碰撞为基础,以引力拖拽为方向的小行星防御手段。而前段时间传的很火的有关兔家招聘行星防御岗位的消息,我也特意去问了下,主要还是观测计算岗位,毕竟一切防御的前提仍是观测和计算,发现都发现不了,防御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说兔家在行星防御方面到底进展到了哪一步…这个,按照兔家公开的说法,大概将在2027年,也就是两年后,兔家将进行一次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力求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目标。是的,“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就是兔家当下努力的目标,至于说这一目标所包含的科技蕴意,这就不是我所了解的了,反正也就两年时间了,而且大概率可能会提前,大家只需要拭目以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