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写过好几次李黄瓜,但只要稍微多说一点,文章就发不出来。后来索性就懒得写了,最多在写其他相关内容时带着提一两嘴。不过这一次,港澳办官网转载了《大公报》标题为“莫天真、勿糊涂”的文章,不知道算不算是开了个口子。既然如此,我就尝试再写一篇。只不过以前吃了好几次瘪,我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东西又只能存到电脑里,所以这次写的时候尽量收着点。大家也将就着看吧。

其实客观来说,这次官方的表态还是很含蓄、很克制的,只是港澳办出面,而且也只是官方网站转载;哪怕作为原文出处的香港《大公报》——虽然我们学过《中国新闻史》的新闻科班生都知道,建国后它便立场转红,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官方在港喉舌的角色,但它毕竟不是正经官媒,又身处香港这个所谓的“法外之地”,所以意思上也没有北京的央媒那么正式和强烈。
总的来看,这次主要还是以隐隐劝诫为主,没有强制性的意思,所以那堆港口卖不卖,决定权还是在李黄瓜手上。他非要卖,官方也不会阻拦,更不会因此直接把他怎么样。
这么一说,大家觉得是不是李黄瓜可以无所谓——就像他过去这些年那样,以那句经典的“我只是个商人”应付过去?
我觉得不是。
为什么不是?因为时代变了。
李黄瓜是个啥东东?对于他,新加坡的李光耀有一段流传甚广的评价:他虽富甲一方,却没打造出一款畅销世界的产品。其投资的生意多集中在房地产、码头、电信和超市,靠垄断和结盟盈利。他有低买高卖的超强交易能力,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却微乎其微。
这段评价很经典,算是把黄瓜的底色给抖了出来。但李光耀其实也没有把话讲全讲透,或者说身份决定了,有些话他不能说太细。实际上我们再继续往下刨,他李黄瓜凭啥能够搞垄断,凭啥把手伸进土地、码头、电信、水务这些关键性且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基础民生行业呢?
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靠关系呗。
这就回到了我们中国人无比熟悉的领域。这些基础民生的玩意,既不像制造业那样存在充分的市场竞争,又不像高科技那样需要投入天量资源的同时承担巨大的风险,基本上是属于谁来干都可以,谁来干都效益惊人且旱涝保收。既然如此,那除非是国有化,否则基本上都会沦为关系户的自留地。
可李黄瓜大家都知道,出身就是一个臭屌丝,就算凭着李光耀说的那些超强能力获得贵人扶持——但前面也说了,他后来从事的这些行业,本身也不是光靠能力吃饭的——这圈子里关系远比能力更重要。那他凭什么能在这种行业大放异彩?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混圈子的能力。但大家都知道圈子不同不能强融。李黄瓜作为出身微贱的香港下等华人,最终能参与到只有上流昂撒圈子才有资格的资源分配游戏,并一路成长为大亨, 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扮演资源分配者的白手套——或者说负责利益输送的买办。
这才是黄瓜成功的本质。每个行业,成功所需要的素质都不一样,制造业靠的是做产品。科技行业靠的是创新突破,而靠垄断资源的权力就可以获取财富的行业,如果你本身不掌握权力,那就只有充当白手套一途。李黄瓜出身低贱,本身也没有掌握权力(这也是他一直说自己只是商人的原因之一),他能在这类行当混到今天的成就,只能说他是一个超级优秀的买办和白手套。他用自己卓越的办事能力,被利益集团选中,成为了利益输送纽带中的一环,并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攒下了今日的基业。
那么,问题就来了:扮演谁的白手套?服务的利益集团是谁?
汉风网网站提示:
(不建议在百度app和苹果自带浏览器上进行购买和阅览,百度app不支持汉风网相关功能。请在手机自带浏览器上进行阅览。)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