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安德鲁·卡内基站在匹兹堡的炼钢厂里,盯着英国进口的贝塞麦转炉。这种设备能将炼钢时间从两周缩短至20分钟以内,但成本高昂。
卡内基深知,若想超越欧洲同行,必须将技术转化为规模优势。他赌上全部身家,引入转炉技术,并通过收购竞争对手和上下游企业,实现了水平和垂直整合:从铁矿石开采到铁路运输,再到炼钢与销售,全产业链自主掌控。

到1890年,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仅为11.5美元,远低于英国同行的30美元。他的信条是:“控制成本,就能控制世界。”
与此同时,在克利夫兰,约翰·洛克菲勒正编织一张石油帝国的大网。
1870年成立的标准石油公司,通过收购竞争对手、控制铁路运费,将炼油成本从每加仑3美分压至0.5美分。至1879年,全美90%的炼油厂已被其收入囊中。
但洛克菲勒的真正创新在于“托拉斯”模式——通过股权信托整合分散的企业,形成统一决策体。这一模式不仅降低内耗,还让标准石油能以规模优势碾压欧洲小型炼油商。
1882年9月4日,纽约珍珠街发电站点亮了世界首个商业电力系统。托马斯·爱迪生不仅发明了电灯,更创建了门洛帕克实验室——全球首个工业研发中心。
这里集结了数学家、化学家和机械师,以“每10天一项小发明,每半年一项大发明”的速度推进技术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