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新翰海狼山:怪鸟6代机为何有1个乍看极不合理的气动设计?|2025-04-05

 

银杏叶与怪鸟项目都在稳步的推进中。不过通过两者简单对比就可以看出,银杏叶项目到目前的公开程度,整体上是明显高于怪鸟系列的。银杏叶已经被认为进行了至少4次公开试飞,并且还被认为完成了高空高速下的持续放油等高难度试飞科目。更重要的在于,银杏叶试飞期间,尤其是起降航线低空飞行中,银杏叶的机身细节基本对外而言是近乎一览无余的。各种设计细节,都能从直观视觉上看得很清楚。与之对比,怪鸟方面对外公开的清晰度,可以说直接差了至少2个数量级!到目前为止,对外展露的真实外形,要么是千米以上高空的,要么就是故意人为模糊之后的低空飞行照片。一些所谓的高清外形图,全部是电脑合成图片而不是真图。同为6代机,银杏叶与怪鸟方面的公开程度,

图片

堪称差距巨大,其中的缘由真不是一句话能分析清楚的。其实从基本体量来看,银杏叶明显更大。更大的机体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内油与巨大的载弹量与战斗航程,极有可能是全球第一种可以飞到3500公里之外再进行至少10分钟空战的超级战斗机。超远的作战半径,也是6代机有别于前5代战斗机的最突出特长。与之对比,怪鸟系列显然体量更小一些,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战略定位级别,原则上是明显低于银杏叶的。而实际情况是银杏叶的发展进度,每一步都更加相对性的公开透明,这就足够让外界迷惑了。除了外形清晰度之外,怪鸟还有一个外观气动特征,乍看起来似乎极不合理!这就是在其试飞期间对外清晰度提高之后,可以看到机体腹部,居然有一道非常明显的、贯穿整个下机腹的纵向缝隙!

图片

有人说这并不是真正的缝隙,而是机体腹部的主弹舱,在轻微打开或者干脆完全关闭期间,双开舱门之间残留的阴影给人造成的错觉。那意思就是这个目视可见的纵贯缝隙并不存在,而是视觉误差。不过通过更多的观察视角,以及深度分析来看,这个纵向“大缝”,有九成九的概率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主弹舱舱门开合期间的阴影造成。毕竟再大的战机主弹舱,纵向长度都很难超过机腹总长的二分之一。而现实中的这个缝隙,是直接贯穿整个下机身的。原则上很像苏27系列2台吊挂发动机之间存留的巨大纵贯空间。难道怪鸟系列仍然在模仿从苏27的设计上就强调的中心升力体气动布局?但是这么做,明显对机体下半球的隐身指标不利!毕竟从F22A到B2,以至于某重型双发隐身机到35号新机,

图片

其机腹部分都是相对平滑的。即使有腹部弹舱,在闭合期间也都呈现近乎水平状,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腹部的雷达波反射指标。与之相反,类似苏27的直筒式中间分离吊挂双发进气道加巨大的腹部凹槽,在正面与腹部隐身上是非常强烈的反射源。明知如此,怪鸟的设计为何又“有所倒退”呢?其实再深入分析,会发现怪鸟的这个腹部大型纵向裂缝,其实要比苏27的腹部空间相对窄小的多。苏27系列两台吊挂发动机中间的缝隙宽度至少在1.5米级,能在其间外挂一枚2吨级大型弹药。而怪鸟的腹部缝隙宽度最大不超过1米,深度也可能更浅。有专业人士解释这个腹部缝隙,应该是给双发DSI进气道,冲开的附面层留的排气通道,附面层往上冲击小边条形成涡流增升,往下贴着机身通过中部通道向机尾排出;

图片

这样既可以增加全机垂直方向的天然稳定性,也可以获得低空低速下的高仰角稳定抬头力矩。这恰恰是未来作为主力舰载机最看重的性能要求之一。毕竟怪鸟没有任何垂直方向的固定气动面,如果机体本身就能提供低空低速下的稳定抬头力矩有利于舰上起降。此时稍微损失一点机腹隐身能力也是相对最优解。相反银杏叶的设计,在短时间内上舰的概率不大,可以专注于高空高速、绝对隐身与超远作战半径!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新翰海狼山:怪鸟6代机为何有1个乍看极不合理的气动设计?|2025-04-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