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九万里:远亲不如近邻:东北亚三国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2025-04-06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特朗普政府大搞孤立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全球地缘和经贸秩序,使得世界面临着巨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日本和韩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发达经济体,与我国跨海相望。在传统地缘战略上,日韩紧靠美国,但随着特朗普上台引发冲击之波,日韩在大国博弈之间的战略利益日趋复杂化。

面对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诸多领域的政策冲击,日韩展现出了加强同中国战略合作的迫切愿望。而中国的开放、包容、共赢持续推动三国协同发展,为东北亚稳定与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日韩三国合作大有作为。

中日韩三国的共生之路。

中日韩三国自古以来一衣带水,这片土地既孕育了“汉江奇迹”“日本制造”与“中国速度”三大发展范式,也深陷历史伤痕与大国博弈的泥潭,对地区稳定和繁荣发展有重要影响力。

高层互动有来有回。

二战后,中日韩三国高层互动经历了从和解到合作的复杂历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随后中韩两国也在1992年实现建交,为三国合作奠定了基础。

1999年,首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三国正式开启制度化合作。随后,三国在经贸、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形成多层级、宽领域的合作架构,特别是三国高层的定期会晤,对区域发展起到了举旗定向作用。

2024年5月27日,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共同出席。会议发表了《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等成果文件,重申了三国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合作的方向和重点领域。同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分别会见了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日本首相石破茂,强调三国要坚持互利共赢目标,发挥地理相邻、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优势,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合作持续加强。

长期以来,经贸一直是中日韩关系的“压舱石”,近年来三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日韩贸易额持续增加,2024年贸易总额已经接近8000亿美元。

3月30日,中日韩第13次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这是三国时隔5年半再次召开经贸会议,三国一致同意,将加强在WTO 、RCEP、APEC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合作,并且在优化营商环境、稳定供应链、加强出口管制相关沟通、推动绿色和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

可以看出,三国在增强市场准入,减少关税障碍,推动商品与服务的自由流通方面进行了深度沟通,并达成了重要共识,这是对特朗普保护主义政策的有力回击,也是促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积极举措。

这是因为三国间的经济互补性极强,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日本在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优势,韩国在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产业技术的协同,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上融合各自的技术特长,三国不仅能够有效增强自身产业竞争力,更能够成为抵御特朗普保护主义的强劲力量。

2025年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

人文交流愈发深入。

若将经贸合作视为区域发展的骨骼,人文互动则是流淌其间的血液。

这种民间自发的文化引力,在2007年三国文化部长会议机制化后加速升级,联合申报“燃灯会”入遗、共建“东亚文化之都”等举措,使旅游互访人次在2015年突破2000万大关。

与此同时,BTS组合单曲《Dynamite》通过TikTok平台在中国获得50亿次播放,直接带动韩妆对华出口增长27%。2023年北京-福冈-釜山三地联合发起的“青年创业营”更孵化出127个跨境电商、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初创企业……

2025年至2026年,已经被确定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其间将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三国还将持续打造“东亚文化之都”和“亚洲校园”品牌,系列活动将进一步增进三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促进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

2月15日,2025中日韩青年大使项目在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正式启动。

东北亚区域合作正在加速。

特朗普上台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冲击和挑战是多方面的,但同时也为东北亚三国加强合作、促进对话提供了新动力。

经贸体系加速重构。

自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以来,频频挥舞“关税大棒”。尤其是美国时间4月2日,特朗普再次向所有贸易伙伴国家征收不同水平的关税,其中中国的“对等关税”达到34%、韩国关税为25%、日本关税为24%。

与此同时,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要求半导体企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迫使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陷入“技术断供”与“市场流失”的两难困境。

但这种经济胁迫不仅很难压垮中日韩三国,反而强化了东北亚区域合作共识。

2024年中韩签署的560亿美元本币互换协议,使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至38%;三国建立的稀土联合储备机制,更将关键材料供应链韧性从90天延长至120天……

此次三国贸易部长会议,就是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有力回应,当“美国优先”演变为“美国独行”,东北亚正在加速构建去美元化贸易与区域安全供应链的双重防线。

安全合作破冰起航。

目前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正从稳定器演变为矛盾源。

特朗普要求韩国承担50亿美元驻军费用(目前为10亿美元),导致尹锡悦政府支持率暴跌至29%;所谓“允许日韩拥核”的暗示,更冲击核不扩散体系根基。

这种安全承诺与经济打压的悖论,推动日韩战略界反思过度依附的风险。

目前,中日韩三国已经重启防务对话,就朝鲜半岛局势、海上搜救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

尽管历史认知分歧犹存,但面对共同的外部压力,安全合作的“低政治领域”正在成为破冰试验田。

美国印太战略正在搅乱亚洲地区安全局势。

在特朗普上台冲击全球秩序的背景下,东北亚的独特价值愈发凸显:这里既有后发国家赶超的集体记忆,也有文明古国转型的当代焦虑,更孕育着多元制度共生的可能。

从RCEP到半导体联盟,从K-POP到量子网络,中日韩正在证明:区域化可以是文明互鉴的共生系统,不必是霸权主导的“中心-边缘”结构。

正如大阪城天守阁与故宫角楼在晨曦中交相辉映,东北亚的智慧或许能为人类未来提供另一种答案——在竞争中共生,在差异中寻同。

 

赞(1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九万里:远亲不如近邻:东北亚三国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2025-04-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