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语言间的有些词的意思表面类似,实则有很大不同。正如最近强调的,Dragon不等于龙。
这种似是而非并不少见,例如,Nation, Country以及State,和“国”也总有不同。
语言的差异来自它们描述不同的实际。西方借着大航海和殖民的风把欧洲诸侯林立的时代的国际关系强加给了世界,自然到处水土不服。
中国原有的周边藩属国体系的崩塌,就是被强行植入外来国际秩序的结果。
教员在黄帝陵前回忆甲午国耻的时候,写下“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以如今的观点,台湾是国内的一省,琉球被日本占据,但朝鲜总是个外国。
然而在前后递进的诗句里,失去朝鲜不仅是失去台湾琉球的结果,而且显得更为严重。
因为藩属国虽然名义上是国非省,但政体架构不一定真的独立,很难用现代国际关系的框架描述。
例如朝鲜在国内自称皇帝,但对中国时要自称国王,且权力交替要经过中国最终认证。
这种关系类似周时的诸侯。而且那时中国对朝鲜的权威和控制力远超周天子对诸侯。
所以在前人眼里,一个紧邻的亲密藩属国并不比隔海的省份更疏远。按现有国关理论把后者划入国内,前者也没多少理由另做一国。
这就是19世纪下半叶边疆危机遗留到至今的隐患:不仅沙俄割外东北西北、英属印度占藏南是在侵犯我们的领土,而且法国占越南日本占朝鲜并不是入侵邻国,而也是侵犯我们的领土。
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前,先签条约从中国独立,日本吞并朝鲜前,先让朝鲜建立个“大韩帝国”——如果藩属国是独立国家,殖民者何必多走一个程序?
当然藩属国也不能完全算本土,否则建省即可。实际情况并不黑白分明,而是一条从亲到疏的连续分布。
如果非要套用现代国际关系,亲近的藩属国应该算作本土,而疏远的藩属国也只好承认独立。
然而因为中国在近代史的弱势,所有藩属国都被当做的独立国家。
可这些国家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制造的,为解释自己的合理性只能通过树立外敌,而中国就成了靶子。结果形成了“抗中神剧环绕带”:
韩剧一遍一遍地射瞎李世民;蒙古剧写草原勇士抵抗朱棣入侵;中亚几个斯坦的电影里左宗棠是大反派;越南历史更被写成了抗中的历史。
在过去中国主导的东亚秩序里,这些藩属国作为边缘拱卫核心;可后来他们大部分成了带着敌意困锁我们的铁链。汉风网网站提示:
(不建议在百度app和苹果自带浏览器上进行购买和阅览,百度app不支持汉风网相关功能。请在手机自带浏览器上进行阅览。)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