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龙牙:总说不要轻视印度,就如同不要轻视当初的中国,印度真有本事创造下一个大国崛起的奇迹吗?|2025-05-17

 

让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

这是一尊来自公元200年左右的印度雕塑,只要不瞎都能看出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背后蕴含的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了解,更是体现了很深的自我认知水平以及对于“美”本身的认知,体态舒展、身形丰满、线条流畅,以人类任何时代的标准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抛开工艺、材质这些受到时代限制的因素不谈,你把它放在文明的开端或者文明的末尾,它都足以代表“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于地球之上的骄傲和辉煌。它代表了艺术欣赏中“具象”的某种极致,这种极致甚至并不完全依赖于“技法”这种形而下的东西。

那么当今印度大地上都是些什么鸡脖子玩意儿?

行了,这些丑玩意儿咱们还是少看,让我们来看一看艺术欣赏的另一个极端:“抽象”。

这是宋代夏圭的《溪山清远图》,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副山水画,大量的留白与收放自如的着墨,努力探究着“具象”背后更高层次的“抽象”,在耳熟能详的“事实”中提炼着形而上的“哲理”。

自宋代而后神州陆沉,西方崛起,文明在大陆的另一端蓬勃发展,诞生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从具象走到抽象,经历着与大陆东端同样的蜕变和进化。

事实上艺术欣赏这个事情就是个不断“脱帽致敬”的过程,你会在各种艺术作品中不断遇到“老熟人”,在快速消费和奶头乐娱乐的当今,有机会静下心来欣赏一些艺术作品是个非常难能可贵的过程,它总能让你遇到自己生命中出现过的“老熟人”,你像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懵懂到开化,幼稚到成熟,每个阶段自有其值得回味的地方。

但是,回顾整个印度艺术发展的历史,你会有一种不断被人喂屎的感觉。

你能清晰感觉到这个文明被摧毁了,然后它顽强的试图复活,接着又被摧毁了,如此反反复复,直到认命、躺平

越是看到久远的印度,你越是对现在这个所谓的“印度”不屑一顾,无数辉煌的文明被摧毁,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甚至都懒得去记录一下,最多最多只能留下一些缥缈的传说。失败者发不出来自己的哀鸣也就罢了,连胜利者都懒得记录征服与杀伐,这就多少让人有点儿打内心里看不起了。

为什么我轻视印度?

因为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他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了,我凭什么看得起他呢?

一个民族,珍视自己的历史和文明是个最起码的自尊,狗被踩了尾巴都知道疼,你被揍了选择躺平,我为什么需要来重视你?

就这种货色,持“非暴力不合作”这种主张,居然能够成为一个民族的“圣雄”,这就不是人类应该有的姿态,而是真菌的生存逻辑,北美蜜环菌也能长到数百吨的重量,但终究跟大树不是一种东西。你切下一坨、毒死一片,另外的部分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反正也会长出来的对不对?

你不会去尊重一坨真菌,我当然也就不会重视印度,它无非就是一坨类似于真菌的物体,割了一块很快就会长起来,而且会把自己的孢子扔到远方,有时候看起来会生机勃勃,可惜自始至终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印度给我的观感就是这样,一个反反复复被真菌感染的怪物。它自己都放弃了反抗,早已不再试图治疗自己,只会在痛苦中哀嚎和呻吟,扭曲着四肢在阴沟与烂泥里打滚。

它越是亢奋,你越是恶心;

它越是展示自己曾经的辉煌,你越是叹息其当今的堕落;

它越是试图向你证明自己,你越是防备其人类外表下哥布林的本质;

它越是想要融入人类的世界,你越是忌惮它的入侵;

它越是以自己现在的样子自豪,你越是觉得这个物体匪夷所思。

说到底,它已经跨越了“恐怖谷效应”的范畴,异类到了无法去直视。

印度真的尊重自己吗?印度真的重视自己吗?印度真的以自己这幅样子自豪吗?他但凡尊重自己、重视自己,以自己的文明而自豪,最起码最起码要有点廉耻心吧?要知道个好歹吧?要知道香的臭的美的丑的吧?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还有点自尊,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他知不知耻,连耻辱都能当成粉底红妆的人,你怎么相信他还有自尊?

我为什么要重视一个没有自尊的人?

曾经的印度文明已经毁灭了,这场毁灭无人记载,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选择了缄默。那个能够描绘女神的文明已经不复存在,如今活着的仅仅是个真菌组成的肉体,灵魂早已烟消云散。这些真菌的荼毒至今无人理会甚至引以为傲,那么它离文明就还有很远很远,还“创造大国崛起”?

它顶多搞一场哥布林狂欢

赞(37)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龙牙:总说不要轻视印度,就如同不要轻视当初的中国,印度真有本事创造下一个大国崛起的奇迹吗?|2025-05-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