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A视野:通缩阴霾依旧,降息这颗子弹还要压膛多久?|2025-05-26

说降息,也有差不多半年了。
即使4月份面对史诗级的145%的关税,央妈还是很有定力,就是不降息。
整个偏通缩的环境,仍在演绎,全社会的现金流量表危机还在演绎中。
央妈到底在等什么?
是维护的“囚徒困境经”是好有隐患,却或是面临了
是村里不了解大家的辛苦,还是仅仅是观望国际形势?
本文将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全新而独家的视野,让大家一目了然央妈降息的真正“前瞻性的信号”。即,只要该信号出来,大家后续就可以加速做布局了。
以下内容为付费阅读,各位多多支持!
最近,市场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
美联储越是降息,美债收益率越是飙升。
必须看到,这是极为反常的事情。
美债收益率是全球融资成本之锚,是全球资产的锚。
按照常识,通过降低基准利率,带动美债收益率这个锚同步下降,才是货币政策的正常情况。
换句话说,美联储降息后,反而美国的融资成本更高,这已经是明显的“反常即妖”了。
历史上,2005年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遇到类似逻辑的情况。只不过,当时是美联储越是疯狂加息,美债收益率越是疯狂往下走,把格林斯潘吓的是差点将“加息按钮”摁得冒烟。
结果大家也知道,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接踵而至的就是一场百年未有的超级金融危机。
真的是活久见。这一次竟然是反过来,美联储已经降息100个基点,美债收益率却不可逆转的走强。
试问,如果你是鲍威尔,你现在敢马上启动下一次降息吗?
现在有关6月底美债到期债务有6.5万亿美元需要化债,市场观点分歧很大。
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美国联邦预算赤字每年接近2万亿美元,占GDP的6%以上。
当一个超级帝国的国债利息超过军费,那就是国运下坡路的重大拐点,而去年美国就是如此了。
所以,现在市场是对美国的财政毫无信心,就降息100个基点,暂时看不出任何可以马上大幅降低美债利息负担的空间,自然大家也就继续不介入美债。这使得美债市场进一步恶化,降息与融资成本飙升竟然同步到来。
拜登自己得癌了,他给美国经济留下一个巨大对癌变。
前面两年,通过不计代价的高融资成本,虹吸全球离岸美元流动性。这天然导致,要保住当前的美股稳定性,就需要让这些钱继续留在美股市场内。即,只有确保这个息差,才能确保美股的流动性。
可这么做的代价,也是极为昂贵的。
为了确保这个息差,美联储的降息会非常谨慎,甚至是以阶段性牺牲美债的利息负担作为代价。
这个时候,任何干预去正面硬刚美元资产的做法,形同螳臂挡车;可是,愿意积极参与美元资产套利的,却可以大发横财。
所以,像我们过去几年积累的大量顺差,都不结汇,就挂在海外银行账上,吃着美元高息收益,占尽便宜。
但是,如果当初我们是逆势硬拉行情,则会引发海量获利盘的资金外逃,类似于1997年东南亚危机前夕的场景。
村里选择的是,顺势而为,而不是大力出奇迹的逆势对抗。本质上,就是让美元强势的逻辑变得更加极端,对赌将来这种极端会反噬美元霸权。
美元被严重高估,那就是去吸它被高估产生的红利。
不过,这个对于国内也是有很强的冲击。因为,我们的央妈放水,其实是有2种不同方式。
第一种,主动放水,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降准降息等。
第二种,被动放水,外币结汇流入,央妈被动按照当下汇率比例超发新的货币。
当前,市场的普遍信仰是,到处都是偏通缩,应该主动放水。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极为隐蔽的风险:如果我们的央妈放水启动,可是,美联储还是拗着,一部分资产内的获利盘外流,可是,还有一部分资金就会尝试提前还贷(所谓的利率陷阱)。
因为,只有美联储降息空间出来了,我们再跟从,才算是顺势而为,这是美元霸权体系内面对强势美元所能做出的最为稳健的做法。
我们不能忘记,当今其它国家的货币发行的锚,依旧还是锚定美元信用的。
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国际金融体系运作和央妈货币创造的底层逻辑,意义重大。然而,这并不是我们央妈的担忧全部。
在川普上台前,他的班底就一直说,要弱美元,而不是拜登时期的强势美元。
弱美元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大幅缓解财政的压力,相当于全球所有其它经济体手里的美元票子发毛,一起为美国的债务危机买单。
理论上,美国的债务危机越是严重,美元也就相对更加弱势。
可是,今天川普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构成了严重的“不可能三角”:美元信用在手,美债美股稳定,制造业回流成功。
如果要美元信用和美债美股稳定,那就要让其它国家拿得到美元,也就是其它国家拼命出口创汇,这个跟制造业回流美国是矛盾的。
如果要美债美股稳定,还要制造业回流美国成功,那债务危机只能美国人自己扛,美联储疯狂印钞解决大窟窿是必然,美元信用只能放弃。
如果要美元信用在手,还要制造业回流,那就象前段时间那样,美国金融市场极为动荡了,大家都慌的一笔。
因此,当前,美元要弱势,却不可得,就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
于是,一个40多年没有的事情出现了:美元只能留在美国本土,不能流向全球,美元潮涨潮汐功能崩塌,其它国家要拿到美元很难。
这种玩法,相当于大英帝国宣布放弃来自全球各地的殖民地的收益。
显而易见,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出问题了,甚至到了嘎嘎作响的程度。
要知道,所谓的美元潮涨潮汐的功能,就是美国向全球进行周期性收割的过程。那没有这个功能,也就收割不到多少钱,这就严重打击美国的国力和美国的内需,反而是自废武功。
因此,美国国内的任何高企的成本、巨大的债务窟窿和经济运行风险,都不能利用美元周期机制向全球摊派和转嫁了。其直接的结果,只能是美债规模继续飙升,怎么都控不住。
事实上,这不正是我们亲眼所见的吗?!
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一大堆国际资本看中了美元高息融资产生的套利机会,疯狂反向薅羊毛,那美债规模加速扩容也就变得更加激进了。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从债务可持续角度,弱美元终究是要来了,否则海量债务就控不住。但是,如果弱美元来了,必然会有相当规模的美元流入我们这里,等同于我们的央妈“被动印钞”。假设我们此前先“主动放水”一波,两股力量一起叠加,中国国内的通胀恐怕就会“上天”。
坦率说,就金融市场的资讯角度,几乎没有人去关注这个问题。
因为,市场现在有了一些很基础的“共识”,也可以称之为“偏见”:我们会变成日本那样的迷失30年,会长期通缩,地产也彻底结束了。
市场如此高度一致的观点,也就让市场根本没有去认真思考,或许有一天通胀真的回来的时候,就是一下子飞起来,当中毫无过渡的。
从央妈的决策举动而言,起码人家是有此担心的。
我们也不要忽略,欧美日韩的高通胀也是在2021年下半年一下子起飞,此后就再也没有摁回到起点。
那么,我们的央妈就这一层担忧啊。
或许远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现在是全球经济周期的尾部,都没有什么赚钱的生意了。
增量不行,那就pk存量。
如果你是决策者,面对这个局势,是不是尽可能多烧人家的储蓄,延迟烧自己的储蓄?
过去几年,其实就是按照这个逻辑在玩。
美国人疯狂拉爆强势美元行动,就是一个加杠杆的过程,也是一个债务急速扩张的过程。
那中国就拼命出口,赚美国人的储蓄的钱;对内则减少自己的储蓄消耗。唯有将来美国人烧储蓄实在烧不动了,再拿我们的储蓄出来来托举经济。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按照现在产业分工能力,美国牺牲通胀转嫁压力,订单是我们的;我们如果主动大规模刺激,订单还是我们的。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川普的一番微操,等于宣告他们确实有点烧不动了。
因此,我们的央妈后续放水,实则是一种“防守型”的姿态。只要水量足够,大量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等方方面面,经济自然也会重新内循环转起来。可是,其必然的结果是“对称”的,就是物价效应也会非常明显。
这就形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两难”:
赞(12)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A视野:通缩阴霾依旧,降息这颗子弹还要压膛多久?|2025-05-2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