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制那么残酷,为啥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低种姓能坦然接受?种姓这玩意到底能不能一眼区分?如果不能区分,那低种姓到底可不可以冒充高种姓?
这个话题我也是想了很久,直到最近跟一个同事没少聊这事,感觉有点弄明白了。这个同事以前是文科专业,研究方向就是东南亚,大学课程就有印地语。毕业之后没找到正经工作,于是决定先去印度旅游,在那边被我们公司发现他会说不太流利印地语,就招成了销售,然后一呆就是十来年。
不过他也表示,他对印度也只是略懂,印度这个国家太乱了,各地差距极大,根本没法完全弄明白。这倒也正常,我在北京混了十几年,也不敢说对这里有多了解。所以文章疏漏和错误是难免的,请大家见谅。
跟他聊的过程中,我才发现以前理解的很多都是错的,当然了,他也表示印度是个极度复杂的地方,南印和北印的差距比中国和日本的差距都大,甚至很多地方语系都不一样。比如他现在会说印地语,但在很多地方依旧没法跟当地人沟通,当地话只有那一带的人能听懂。
这就得再重申一次,历史上并没有“印度”这么个国家,“印度”有点类似一个区域,比如“非洲”和“南美”。现在的印度,有点像二战结束后有人把非洲整个统一了,或者欧洲给统一了,形成的一个怪物。
这也就决定了,关于文化、风俗什么的,两个地方完全不一样。咱们文章里讲到的东西,在大部分地区是这样,但在少数地区可能就不太一样。
咱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每种社会制度,都有对应的物质基础,不然根本维持不了。那印度种姓制这种奇怪的层级结构,对应的社会基础是啥?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能理解种姓制怎么维持了这么久。
其实一旦理解到印度之前漫长的农业社会,立刻就反应过来了,是土地,大家记住一句话:土地这种存量资源天然对社会就有巨大的分层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把人分成土地多的,土地少的,还有没土地的人,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完全不同。再往深了讲,所有存量模式都会导致这种固化结构。
没土地,给人家干底层活的那些人,比如种地的,拉大车的,地位就差一些。
如果干的工作太脏,比如屠宰,掏粪,这些工作太脏了,所有人都躲着。
这种由土地催生出来的社会等级结构,不同的职业对应不同的社会等级,就是后来种姓制的基础。
最早的种姓,主要对应的就是职业,不同的种姓有各自不同的职业,经常几代人干同一个职业,导致这个姓氏的人跟职业捆绑了,高级职业对应高一些的社会地位,低级职位那就是很低的社会地位。
其实这种模式在全世界都很常见,包括咱们经常说,欧美那些人的很多姓氏,本身就是他们的职业,比如“史密斯”,就是铁匠;“贝克”,烤面包的;“泰勒”,裁缝;“亨特”,猎人。
这也是为啥之前很多人说看印度人的姓氏,就能大概判断种姓,如果欧美实行种姓制度,那你一眼也能看出来他们的社会阶层。
中国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尤其明清,手艺不随便外传的缘故,经常一家子做某个职业,能持续好几百年。比如明朝“卫所制”里的传统将门或者“八旗子弟”,如果放印度,那就是妥妥的刹帝利。而且中国古代商人门槛极高,需要会算术,能识字,手艺也是祖传的,放印度,那就是吠舍。那地主和官员自然就是婆罗门了。
咱们一般说职业没贵贱,但现实里显然不是这样,明朝谁要是投胎在军籍,那人生掉坑里了。如果投胎在山西晋商家族,还凑合;如果是地主家族,那人生牛逼大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工作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的,说起来都会告诉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要去做这个,还有一些工作经常几百人抢一个岗位。
正是因为职业这东西确实有些比较高级一些,叠加古代是极度固化的,慢慢大家开始崇拜某些职业,顺便系统性歧视某些职业。比如大家本能地崇拜地主,官员,神职人员,同时鄙视从事肮脏工作的体力劳动者。后来不同种姓干脆不通婚了。
可能大家听说过,印度姑娘出嫁,是女方付嫁妆,主要就是低种姓的姑娘是可以嫁给高种姓的,高攀了,可不是得出钱?但是女性不能嫁给低种姓,导致印度一直上层剩女多,下层光棍多。
也就是说,在种姓制出现之前,社会本身就是分层且固化的,种姓制毫无压力就套上去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纳闷了:不对啊,全世界在农业社会全是分层且固化的,为啥只有印度出现了那么奇葩的种姓制?
第一个就是宗教,早在佛教出现之前,印度人已经形成了“轮回业报”等思维模式,这种思想使得印度绝大部分人偏向类似“吃亏是福”,“这辈子吃得苦中苦,下辈子方为人上人”之类的东西。没这套思想体系,种姓制根本没法落实。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认为,人的命运由业力决定,即今生的行为(包括道德、履行职责等)会影响来世的境遇。理论上,如果一个人在今生严格遵循自己的“达摩”(Dharma,即符合种姓身份的道德义务)并积累善业,可能在来世获得更高的种姓或更接近解脱的机会。
另一个是雅利安人的入侵,不多说了,大家也都知道,雅利安人来了,成了统治阶级,自然不想跟当地那些黑人融合,也不想自己阶级跌落。于是搞了个原始种姓制,把社会分成了四个层次,祭司,军事贵族,平民,奴隶,这个就是原始版本的种姓制。
随后在社会运行中,演变成了更加适合印度经济模式的种姓制:
婆罗门,主要是地主,祭司阶层。而且地主有钱,可以送孩子去学习,有了知识就可以进政府,变成官员,公务员,学者,可以说他们垄断着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知识;
刹帝利,武士阶层。这里的武士,不是指当兵的,而是贵族武士,有点像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层,明朝的传统将门,或者清朝的八旗勋贵,这些领兵打仗的才是刹帝利,底层当兵的一般是低种姓。
说起婆罗门,那就是干净,读过书,优雅,出门由其他低种姓的人陪同,或者干脆低种姓的人给抬着。
说起刹帝利,那就是军事贵族,军官世家,杨志到了印度那就是刹帝利。
汉风网网站提示:
(不建议在百度app和苹果自带浏览器上进行购买和阅览,百度app不支持汉风网相关功能。请在手机自带浏览器上进行阅览。)
请您放心购买,如果您支付打不开的话,请联系我们微信客服,(微信号:hanfengkefu007 免验证),五分钟内发您全文。
联系客服办法请点击网站地址:http://hanfeng1918.com/baijia/92855.html
建议老友们升级会员,升级会员后,可以全部阅览。如果不会操作升级会员,请加汉风网客服微信,我们后台给您添加。
请老友们一定点击“立即购买 或 升级vip”按钮进行购买,因服务器反应慢点击购买后大概需要8秒左右,(如果等待8秒没有反应,可以再次点击一下)会跳转到支付页面。购买成功后才可以查看到剩余内容,购买成功后如果遇到服务器没有反应则请等待一会刷新(如果还是看不了,请再次刷新一下),或重新打开本篇文章,因技术原因请老友们尽量在半个小时内阅读完,超过时限会需要重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