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8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称,将开始大力撤销中国留学生的签证。
美国政府近年来多次在中国留学生签证的问题上使绊子,总结起来,大致分为四类:
||将大学和研究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签证管控;
||限制中美正常交流项目;
||对研究人员采取持续调查。
这一次,主要聚焦在签证管控,但相比以往具体到某个领域,这一次,影响范围显然更大。
公告提到,其限制对象包括与中国政府有联系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还提到,将修改签证标准,加强对中国未来所有签证申请的审查。
美国提出所谓的“关键领域”,没有给出任何明确标准,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这也让舆论场出现了很多疑问。
要理解美国为何此时又在教育领域胡作非为,关键要理解美国政府的行动逻辑,谭主就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
美国国务院在公告中提到,此次限制的背景是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合作。
近期,美国政府开展了系列限制留学生行动,其目的是向美国高校施加压力,推动其在课程设置、研究项目、员工聘用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说白了就是要听美国政府的话。
为此,多个部门参与了进来。
上周,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的资质,相当于是从校方堵住了招生的口子。
美国国务院,则是从学生方堵住了其入境的口子。
在美国的行政体系中,限制留学生,存在多种路径。
早在今年3月,相关行动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始了。
3月至4月,200多所美国高校上千名留学生的SEVIS(学生与交流访问者资讯系统)账号毫无征兆地被终止。
SEVIS由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上面提到的国际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来管理。这个系统用于追踪和记录留学生在美国的活动。
同一时间,美国国务院撤销了数百个签证。
这些行动,都是美国政府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阻止学生前往或停留在美国。
但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起的行动又更容易受到干预。
当时,美国法院积极介入了相关事件,禁止其执行。最终,美国政府也妥协了,表示将恢复这些学生的账号。
种种迹象,让美国政府意识到,生拉硬拽是行不通的,需要更“聪明”的顶层设计。
不同于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国务院拥有广泛裁量权,可随时以“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等理由撤销外国人的签证,且无需经过司法审查。
上个月,移民与海关执法局更新了SEVIS管理规则,新增规定,如果美国国务院撤销签证,留学生的SEVIS账号同样可以被终止。
于是,美国国务院修改签证标准,美国国土安全部执行驱逐程序,双方通过这样的配合,形成了管理留学生的闭环。
可以看到,这样的合作是美国行政体系运转水到渠成的结果。但问题是,原本面向所有留学生的政策调整,在执行到美国国务院这一层时,为何演变成了对中国的“精准打击”?
哈佛大学因与中国政府合作、在校园内鼓励学生实施暴力、反犹太主义和支持恐怖主义行为而被追究责任。
一句“与中国政府合作”,在当时的语境下显得格外突兀和刻意。
在宣布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之前,美国国务院已在全球范围内暂停接受外国学生与访问学者的新签证申请,并对美国境内的留学生信息展开了广泛审查——如果这些学生的资格和在美国的活动查出来任何问题,本来就会撤销其签证。
也就是说,如果真有什么问题,按原有程序就可以处理了,根本没必要再单独针对中国搞一套。
今年以来,随着特朗普的上任,希望对高校进行整改,但招致了更多反对的声音,造成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导向上出了问题。国家需要工程师,结果大学尽培养些文科生。
但美国政府又没法直接插手高校管理,怎么办呢?
就把自己能管的事(比如签证、国家安全)跟整改高校捆绑起来,给自己创造介入的理由。
美国内部那帮专门搞政治投机的政客,一旦扯上中国,就变得疯狂并反智。
每隔一段时间,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就会炒作大学议题。
在最近的一轮中,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提到:
我们坚决反对中国政府渗透和影响我国学术机构的行径……我们要确保美国高等教育继续专注于学术诚信的使命,而不是服务于敌对外国势力的利益。
可以看到,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提出的是一种广泛关联——凡是与中国有合作的,便可能是被中国渗透和影响的对象。肆意给所有正常互动泼脏水,这正是这些投机政客热衷做的。
再来重点看一下2018年以来,美国在教育领域对中国发起限制的行为主体:
以前的限制,好歹还划个明确范围。从商务部的实体清单到国务院的签证政策,这些都围绕与军事相关的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等特定领域展开。
长此以往,这种操弄可能进一步削弱理性讨论和政策制定的空间。
梳理到这里,我们便可以对美国这次的行动给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