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暗影小队:粽子的甜与咸 |2025-06-01

今天是端午节,恭祝大家端午安康!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由来大家都知道,公元前275年,周赧王三十七年,农历五月初五,在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之后,逃难于陈城的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而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楚国百姓自发去汨罗江边凭吊,并自发的向江中扔饭团、鸡蛋等食物,传说这么做的话,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啃食屈原的身体。后来怕饭团被鱼虾迅速吃光,人们又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也就是今天粽子的雏形。时至今日,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一项传统习俗,但近些年关于粽子的“甜咸之争”却大行其道,很多人都投身其中各种辩论。只是,大多数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而至此端午佳节之际,我就简单的跟大家分辨下粽子“甜咸之争”背后的故事。

    事实上粽子的“甜咸之争”本质是饮食文化南北差异的缩影,其历史脉络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早的粽子称“角黍”,以菰叶包裹黍米(也就是黄米),用草木灰汁水煮制,带碱味而无馅料,主要用作祭祀。西晋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并注释道:“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也就是说,最早的粽子是不分甜咸的,而是带有草木灰汁水的碱味。现存最早的实物粽子也是祭祀用的碱水粽子,出土自一座南宋古墓,该墓位于江西德安,葬于公元1274年。墓主人右手拿着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距今已有745年。而甜粽子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食次》记载“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首次明确甜粽子的做法。隋朝的《食经》记载了更为详细的粽子制作方法,“先取稻,渍之使释。计二升米,以成粟一斗,着竹内,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绳缚。其绳相去寸所一行。须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间,黍熟。”至于味道是甜是咸没有明确的表述。

    到了唐代,都城长安流行“蜂蜜凉粽子”韦巨源《烧尾宴食单》称“赐绯含香粽,蜜淋”,也是当时宫廷与民间节庆时的美食。至两宋时期,甜粽发展至鼎盛,先后出现冰镇砂糖粽、艾香粽等,且商家以糖蜜巧粽、果仁粽等创新吸引顾客。北宋张耒的作品中提到:“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的“糖蜜巧粽”也是从名字就极尽宣扬自己的甜味那咸粽子呢?难道是当代才有的吗?其实不是。明朝中期的时候,咸粽子终于闪亮登场!据明代《竹屿山房杂部》记载,当时粽子的馅料除了已有的“豆沙”“枣”“白糖”“胡桃”之外,增加了“猪肉醢料”。醢,通“海”,指的是肉酱,先秦时期吃的醢,就是各种肉酱,而猪肉醢料,便是猪肉酱馅的咸粽子。而到了清朝,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提及了咸粽子界扛把子的“火腿粽子”:“用大箸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上好的火腿一大块,闷蒸一天一夜,单看文字,就已感受到肥滋滋火腿粽的莹润咸鲜。

    也就是说,从清朝开始,咸粽子才成为单独的流派,同甜粽子分庭抗礼。那为什么会出现粽子的“甜咸之争”呢?这就要提到前面讲到的饮食习惯问题了。众所周知,北方人喜欢吃甜,南方人喜欢吃咸,也就是“北甜南咸”的饮食习惯。因此无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基本上都会遵循“主食为咸,辅食为甜”的饮食规律。但在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寒冷潮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因此北方以面食为主食,以糯米做成的粽子等食物就作为餐后甜点了,故北方大多会将粽子做成甜口的。而南方则是以稻米为主食,粽子被视作正餐,故加入肉类、蛋黄等咸鲜馅料,例如福建泉州烧肉粽淋沙茶酱,浙江嘉兴鲜肉粽均为典型。而从历史角度来看,历史上北方产糖量少,糖价很高,平时甜味难得,故而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立,人们就把平日节省下来的糖和节日美食结合在一起,在粽子里面包上甜味满分的蜜枣、豆沙。不仅是粽子,中秋的月饼、春节的冰糖葫芦,也同样是甜口的。

    同样的道理,南方多产糖区,比如甘蔗基本上只在南方生长,所以糖价比北方的多,日常吃甜也都得起。但到了日就要换换口味彼时比糖还要贵的就只有肉了,再加上南方土地、气候等各种原因,保存肉类只能做成腌肉、腊肉、火腿,所以端午节包出来的粽子自然以咸口的粽子居多。至于说当代粽子的“甜咸之争”,是源于2011年摄影师王轶庶在网上感叹“粽子里只放红枣很难吗”,由此引发南北粽子的“甜咸之争”此后每年端午,甜咸派借数据互争“正统”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升空,临近端午节,带上太空的食品中添加了豆沙粽子。由此而甜粽子一派十分兴奋,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但是转年的2014年,网上发起了甜咸味粽子的投票,咸粽子派占据了辽阔的版图,成功翻身。不过话说回来,粽子的“甜咸之争”实为地域文化认同的表达,而非口味本身优劣,大家在网上争来争去,其实也就是争一乐罢了。而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又使得第三派出现,这就是奇葩派。

    像什么小龙虾粽、冰激凌粽“奇葩馅料”出现,使得原本甜咸之间的“二元对立”变成了近乎“三足鼎立”的形势。因为很多年轻人为了彰显个性,甜粽子和咸粽子都不选择,而是越奇葩的口味越好, 越奇葩的馅料越受推崇…所以说啊,舌尖之辩的终点,终是“粽”有所爱的文化包容,而相对于古人只能在节日才可以品尝到的“盛点”,今时今日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国富民强的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保障,争什么甜咸都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

赞(15)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暗影小队:粽子的甜与咸 |2025-06-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