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火热的话题,是金融界创造了图一里面的一个新词汇Taco(墨西哥玉米薄饼,出名的连锁店餐馆Taco Bell,记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总统克林顿出来救助,墨西哥报纸头条就是Taco Bill)。但是这个Taco是Trump always chicken out的缩写,简单翻译就是“川总鸡怂(川普总是向鸡一样犯怂)”,说的是川宝大嘴巴一开要咋咋的,被人家一反打,马上认怂。
另外就是川总的对等关税法案引用的紧急经济权力法,被美国联邦贸易法庭宣判越权必须停止,这里主要牵涉三个部分,第一是针对中国的30%关税,第二是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5%关税,第三个是针对其他国家的10%基准关税,都必须取消。当然钢铝和汽车关税并不在这个范围里面。
对此,川宝可以选择蔑视法庭不接受不执行,但是这个就是撼动美国的立国之本。所以另外选择就是上诉把官司打到美国最高法院,按照流程走,大概就是明年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时候,变成选举焦点。而同时就需要找找其他法律条文,继续把关税进行到底。
其他可以偷渡陈仓的法子,有1974年贸易法里面的301调查和122条款。301大棒大家都懂,但是就是时间比较长。122条款是可以直接接替10%基准关税这部分,但是只有150天的命,之后就要把权力交给国会来批准是否延期。这个显然导致了川宝加大总统权力的努力的失败。另外就是1962年的贸易扩展法的232条款,直接打行业关税战,把汽车关税和钢铝关税,扩展到半导体和医药等等行业。
虽然川宝可以想别的过墙梯,但是这个判决对川宝的信用打击,估计不比Taco要小,真是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更强。本来对手们都在打拖字诀,那么这样下来,大家就找各种理由,先拖到你法院官司打完,然后用中期选举,联合民主党和建制派,来反制川宝了。
那么东大这边的搞法,目前看到就是通过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本在深化合作,大概就是在供应链融合、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含AI)、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加劲。后面可能就是从东盟+1,到东盟+,到东盟+5这种模式,来做好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
另外就是看到某些媒体和自媒体,要么黑中国经济,要么黑美国经济,不管是立场问题,还是流量问题,还是屁股问题,还是后面代表的基金要圈钱的问题,对中美两大经济体的韧性,都要有足够的信心。两家可能各有各的问题,但是还是有足够的皮肉可以熬的,反而是小经济体,一不小心就被甩出去了。
从东亚和美国的经济关系来看,大概是两条不同的洪流。一条是以美国高额贸易赤字代表的货物流入,美元流出的资金流,另一条是东亚各国高额贸易顺差支撑的投资美国美元资产的资金流。从正常的逻辑来看,应该是川宝的关税政策损害到货物贸易,导致东亚国家的贸易顺差被削弱,从而影响他们的美元投资的规模。
但是通常资本市场的敏感性比实体行业更高更快,所以目前你首先看到的是,东亚各国的7.5万亿美元的资产在从美国逃亡。其中投资美国国债和股市的各国保险公司的资产,算是最大的跑家,之前你看到新台币的狂飙,以及其他亚洲货币的升值,大概可以看出这种回潮。
当然了,这些资金跑回来,去哪里,也是一个问号。回到本国去活跃本地经济,拉高本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还是跑日本,跑中国(不知道还有没有敢跑印度的),还是跑欧洲?而中国自己的资本,目前看到是通过一带一路去了东南亚、南美和非洲。
如果你同时投资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你肯定会觉得美国上市企业的投资回报会更好。
其实也不奇怪,美国的上市公司更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为了保证你的回报和股价,公司赚钱的利润,也不会浪费在研发上面,还不如拿来回购股票,把价格拉上来,结果当然皆大欢喜,ceo们多分红,股东们价值上扬。至于企业的技术是不是落后,产品竞争力是不是变弱,当然无所谓了。烂产品也不怕,反正政府关税政策拦住外来竞争者,消费者没有选择,只能用高价格购买质量差性能差的产品,ceo们和股东们笑纳便是(当然也别忘了喂饱国会议员们)。
而老中的企业也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恶性竞争杀价格,导致利润特别薄,还要加钱研发,能分红的钱本来就不够。你确实是占领了更大的市场,生产了更多的产品,但是是不是赚了更多的钱钱分给投资人,还得打个大问号。那么你想,我如果不能从终极产品获利,能不能投投供应商,你想多了,不少终极产品的大企业都是客大压店,恶意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供应商随时资金链断裂。
所以吧欧盟规定中国电动车的最低售价,其实是好事,因为严格限制你没有下线的搞法,你如果不按照最低售价搞,我就给你加关税。最好就再搞点劳工关税法案,你搞996,就加你100%的关税。这些都是好事。至于中国这边的部委,也要开一下脑洞,不要只去管理恶意涨价,也要管理恶意降价。
记得小罗斯福面临萧条的通缩压力,就是规定最低价格,不许恶意降价。就好像特殊时期,物资短缺的时候,你就要搞限量供应。那么在物资过剩的时候,你其实要搞限量生产,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