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乌克兰动用100多架初级无人机,深入数千公里外的俄罗斯后方腹地,攻击俄罗斯几座军用机场,摧毁数10架战略轰炸机,开创了无人机战争的一次先河。

过去两天,围绕这次战术突袭的过程,以及俄罗斯情报体系的疏忽,全网已经有铺天盖地的文章,我就不赘述了。
在这里我想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乌克兰这场突袭成功的原因,以及后续对俄乌局势和对俄罗斯战略抉择的影响。
长时间阅读我文章的朋友,应该记得我恰好去年5月底6月初的这一周,到俄罗斯旅游。

当时连续有几篇文章,写的是俄罗斯旅游中的一些见闻。
我在俄罗斯待的这一周,主要是在莫斯科以及第二经济重镇圣彼得堡。这一周距离乌克兰的无人机突袭,恰好一周年。
在去年俄罗斯旅游之前,我曾经计划在有了俄罗斯实地考察与见闻之后,站在俄罗斯的视野去写俄乌冲突的长文。
但我旅游回来之后,并没有写这篇文章。原因是我在俄罗斯最大两个城市待了一周,当时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两年多,但我接触俄罗斯当地人,接触欧洲游客之后的体会,是俄乌战争对当地人的影响,在当地人茶余饭后所占的比重,甚至比不上咱们国内。
我在俄罗斯两大城市待了一周,几乎看不到有人受到战争局势的紧张影响。
也没有看到俄罗斯的警察系统,俄罗斯的安全部门,俄罗斯公共交通的安保系统,有任何战争期间如临大敌的表现。

我在俄罗斯一周,参观了莫斯科红场,普京办公地以及圣彼得堡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宫殿等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
在两个城市都乘坐了大型游船,乘坐了俄罗斯到圣彼得堡之间的双层列车,也参观了莫斯科的地铁站。
给我的感觉,无论是历史文化遗迹,还是世界知名的景点,或者是地铁、邮轮、长途列车,这些重要的交通工具,全程都没有感受到临近战争状态下的安保强度。
如果用一个很时髦的词来形容,我在俄罗斯那一周的体会,那就是【松弛感】。
两座城市的俄罗斯民生活如常,没有受到任何战争影响。
或许在他们看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真的是一场国境线之外的小型军事冲突而已。

在俄罗斯街头,我拍到了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与闺蜜一同逛街。车内的金发孩童,笑容灿烂。
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我拍到了俄罗斯女郎,戴着墨镜,晒着太阳,将脚伸入河水,悠闲的嬉戏。
同样是在圣彼得堡,在流经城内的小河上,能见到一些夫妻或者是一些父母带着子女,悠闲、健康而又阳光的玩着滑艇和舢板。
在莫斯科,一国首都,军事重镇,同样没有感受到很严肃紧张的军事信息。
作为外国游客,我很轻松的就参观了普京工作的办公大楼。
虽然我们当天没有见到普京上下班的车队,但是据当地人以及一些网络可查的信息,有中国游客比我们早几天曾经见到普京上下班,还与对方挥手示意。
另一个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地方,是俄罗斯每年举行胜利日大阅兵的莫斯科红场。
这里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军事肃杀之气,在红场广场的一个颇有欧洲古建筑韵味的商场里,可以悠闲的坐着喝咖啡,感受玻璃穹顶上洒入的温暖阳光。
就在莫斯科红场的一角,有一个充满木艺、绿植和喷泉的休闲长廊。

在这里我拍下了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几个俄罗斯女童在水边开心的玩耍。
其中一个小女孩将手指伸入水中,拨弄水草的瞬间,被我捕捉,这个画面充满了安定与温情。
很难想象这里是对俄罗斯拥有特殊政治地位的红场广场。
很难想象这是乌克兰无人机,曾经多次光顾和自杀式轰炸的地方。

去年6月,在俄罗斯两大城市以及两大城市之间往来这一周,我感觉到了普京刻意营造的,让俄乌冲突的影响远离俄罗斯本土的做法,对国内民众的精神面貌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要不是这一年多俄罗斯境内被渗透成筛子,各种本土袭击的惨剧不断发生,我们也要为去年的这种前方战事紧张,但后方岁月静好的从容点赞。
从俄乌冲突两年多之后,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这些人悠闲度日的状态,就能明白我对乌克兰这次袭击成功的原因判断,和网上大多数人高呼的查内奸,国家被渗透成筛子这些观点并不一致。
我认为这是普京与俄罗斯政府蓄意制造的,让国内远离战争状态的这一目标,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俄罗斯过去三年一直追求的是在乌克兰境内猛打,而在俄罗斯境内要几乎淡化战争的影响。
这也是俄罗斯坚持不推行国家紧张状态,国家战时状态的原因所在。
要保障国内完全不受战争影响,那么对于卡车通行全国,就不会有较强的检查和戒备,也不会去检查卡车车厢内部是否会装无人机。
所以乌克兰这次千里奔袭成功,并不代表俄罗斯情报体系的彻底崩溃,而是俄罗斯必须面临保持国家悠闲状态和保持国家战时状态之间的2选1。

如果普京和俄罗斯政府接下来还想继续保持国内的云淡风轻,岁月静好,那么相应的松弛的环境就不可能能够堵住乌克兰的特种袭击。
如果俄罗斯要把乌克兰的这种远程攻击扼杀在摇篮里,那么国内也必须像前线战场一样紧绷神经,哪怕短时间的紧绷神经,将乌克兰毕其功于一役。才可能迎来后面长久的岁月静好与长治久安。
如果所有儿童的欢声笑语,是要用一年后的遍地惊雷、妻离子散来换,那这样的岁月静好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