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叶立华:流失,继承|2025-06-07

改革难,会议室内气氛比天气更寒冷。改制在即,一个一个的厂子将被整体出售,设备,地皮,一个不留。

多少厂子都这样了,晚一点,买家可就挑肥拣瘦,这点家当更不值钱了。于是一阵卖东西的狂潮起来了,可是总有人想的更多,要是卖了家当,厂子没了,工人呢?几百号人,往后嚼什么?

市场经济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难免有人趁着大潮春风,中饱私囊。买主只要机器,只要设备,只要厂房,不要工人。

流逝,国有的名字在变卖潮中褪色,设备被廉价估价。一种熟悉的甜味,一种根植于这块土地的滋味,似乎也要在讨价还价和报表里蒸发干净。

有人在卖,动作麻利,趁着大潮春风,口袋沉甸甸,心满意足。

有人在坚守,背影如铸铁,钉在车间轰鸣的流水线旁,不肯挪步。

有人往饱了吃,满面红光。

 

有人没有忘记来时的路,在那破败仓库里翻找出第一代汽水瓶的模具,深夜里对着老掉牙的灌装机记录运转参数,用废料角落反复试验,找回了儿时记忆里那个纯粹的橙子味。

流逝的是僵化的外壳,被时代甩下的包袱。三十年奋斗,继承的是那股子不信邪的拧劲儿,是对味道近乎偏执的记忆和追求。

他们在废弃仓库角落重新组装起简陋的小型生产线,一步一步,做成了全国饮料巨头。

可是一并继承的东西,似乎还有对厂子的控制权,毕竟兢兢业业给厂子干了一辈子了,让孩子接班一下,无可厚非。

等到孩子上来,孩子没吃过创业的苦,却只有创业的福。流逝无声,却也迅疾。

所谓转移,实则是一场精密的切割。那些承载着旧日辉煌的厂房、部分设备、甚至一些沉淀着核心生产技术的中层工人名单,被打包作价,悄然转入了一家新成立的深层关联的资产管理公司。

或许这个继承不应该,因为当年说好了,是集体的财产。

又或许是应该的,没有人家的老子,这三十年都保不住,何来后面的东西?

很多的事情,难讲,也难分对错。不是一句门户私计,就能涵盖的。

可是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当初这三十年能续下来,靠的就是一个公字。

真的转移了,又能续几年呢?

赞(1)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叶立华:流失,继承|2025-06-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