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周小平:《留学往事》:唐朝是如何对待留学生的?- 自重者人敬之,自贱者人践之。|2019-07-16

导读:近代,我们是留学生输出大国;唐时,我们则是留学生输入大国。有些事,的确值得深思和借鉴。

最近关于外国人在华行为的热议很多,但这些热议并没有任何排外或民族主义的情绪,中国人普遍关注的仅仅是公平二字。古往今来,纵观世界各国,对外国人的态度从来都是以公平为基础的。给其他国家外国人以超国民待遇这种事,除非国家已经沦为他国殖民地,否则的话实在是骇人听闻。

一个留学生受伤,校方居然发公告招募25名中国学生去服侍;一个留学生来华,校方竟然以“心仪”“心动”等字眼以及学伴补贴,为其招揽配套3名伴读,并要求完成一起吃饭、看电影等课外任务。这事怎么看,怎么令人不安。——这种不安并非来自什么不雅的联想,而是因为该校方的做法践踏了公平二字。全世界,从来没有哪个主权国家的学校,会如此自降品格地讨好外国学生,哪怕是一些比中国小得多的国家,都不屑于这样去做。——就算有些国家也有学伴传统,但人家那也是学生会自愿组织的,校方不会去要求按照1比3的比例,也没有什么经费补贴给学伴,不可能使用心仪心动之类的暧昧字眼,更不会建议去完成吃饭看电影之类的任务。且这种学伴主要是同性之间结伴为主。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主流影响力大国之一,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加开放和包容,从长远来看,我们的确需要吸引全世界各国青年来中国学习,并因此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但是因为惯性使然,目前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往往更愿意选择欧美国家留学,而且这种惯性很难被打破。因此我们要和西方国家“抢”留学生时,需要一些方式和方法,但这些方法当中绝不包括自轻、自贱和自残。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努力从教学以及学术上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远远比给留学生超国民待遇要有用得多。甚至给予留学生超国民待遇的结果,反而会导致外国留学生们越发瞧不起中国。这和我们最初吸引和招揽外国留学生的目的和出发点,显然是相悖的。

中国曾经是留学生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数万到数十万青年学子到海外求学。截止2016年,中国在外留学生已高达136万,每年出境求学人数高达54万人之多,如此庞大的留学生数量,使得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几个留学在外的亲朋好友,然而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从未听说有哪个国家会给中国留学生以特殊照顾。我们听到的普遍情况就是,一视同仁。甚至更多时候,是中国留学生要努力适应当地环境、学习当地语言、尊重当地风俗、自行克服种种异乡不适完成学业。但越是这样,留学生就越发珍惜学习机会,越是尊重自己选择的求学国家。

我记得当年老家有前辈去美国留学后回来对我们说:“将来你们要是有机会去美国留学,千万要记得学会尊重警察,人家说什么,你就做什么,绝对不要有任何反抗言行,否则就会被当场击毙。” 前辈在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任何不适、愤怒或者抗议的情绪,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姿态。我深深地记得他说:“人家美国就是这点好,法律清晰、规矩明确、执法严格、一视同仁,不像我们这边乱糟糟的。”

美国警察的执法严格和一视同仁,征服了这些留学生,令他们无论是在求学期间还是在归国之后,都不断称颂和传播美国的社会形态和价值观。而反过来我们想想,如果是中国留学生去美国之后就会被当成大爷供奉起来,美国警察只抓本地人,不敢惹中国人的话,这些留学生又会怎样看待美国呢?——恐怕只有鄙视。 自重者人敬之,自贱者人践之。这就是人性。我们究竟需要让外国人轻贱我们,还是让外国人尊重我们,更多的时候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态度。

同一个国家的留学生,在美国碰到警察执法时,立刻规规矩矩高举双手爬在汽车引擎盖上一动不敢动;然而当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中国碰到警察执法时,却立刻像变了个人一样,怒吼着推攘和殴打警察,态度十分嚣张。当这个留学生回到自己国家,将来无论从政还是经商,从他内心深处来说,一定是尊重美国政商,瞧不起中国政商的。将来在和中美两国政商打交道时,一定会更加敬畏遵守和美国达成的协议,也一定会轻易对中国翻脸毁约。

我们吸引留学生来华,究竟是想培养朋友还是敌人?这是个问题。我想没有人会愿意培养敌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让留学生们充分感受到来自中国的规则和公平。唯有让超国民待遇的特权消失,留学生们才会打从心底里尊重中国。

当年我们中国的留学生前辈们,无论是去美国还是英国,无论是去德国还是法国,无论是去意大利还是澳洲,所有人第一件事就是苦学当地语言。没有一个人会操着汉语就去留学,然后回国的时候依然只会汉语。由于留学热潮的带动和全球化的推行,中国甚至因此兴起了全民学英语的狂热浪潮。然而今天来中国的留学生呢?

笔者有幸接触了一些曾经来华学习过的留学生,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都有。但不管他们来自何方,母语是什么,肤色如何,除了极少数学生中文勉强还行之外,这些留学生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英语说得贼好,中文烂得可怕。他们当中有些只在中国学习了大半年,而有些却在中国学习过三四年之久。很难想象一个中国人在国外留学三四年还不会任何当地语言,但一个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却可以不学汉语照样生活无忧。——如果来中国留学却连我们的语言都不愿意学的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在学什么?

或许是他们被照顾得太好了,一到中国学校,校方就为其安排了英语好的同学作为沟通交流学伴。既然不用学中国话也能交流沟通,人家当然也就乐得轻松。只是,这种乐得轻松的背后,是一种深层次的悲哀。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中国的留学生去欧美,也不需要考托福不需要学英语,而是直接过去就有专门学汉语的同学常年陪伴的话,恐怕我们的留学生当中也有很多人不会去学英语。但人家欧美不是这样的,任何国家的留学生如果要想去欧美留学,首先人家的学校就在语言上有着严格的要求,你学不会人家的语言,就根本得不到去留学的机会。——这个学习对方语言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对方国家真正进行了解和认知的开始。如果你不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那你就必然不会了解这个国家的一切。

我们很多留学生以会英语为荣,以说英语流利为骄,以能读懂西方历史人文杂志为傲,就是这么来的。因为这种语言上的学习,使得我们很多留学生成为了西方文化的理解者、认同者和传播者。无论是西方的法条还是历史,无论是西方的意识形态还是文化,各国留学生都在认真学习和阅读。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扩散开来。

反观我们呢?我很难相信这些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留学生们,将来会成为中国文化的认同者。一个不认识汉字,不会说汉语,不读诗经,不通史记,不熟四大名著的留学生,算是来过中国的留学生吗?我们花费了纳税人这么多钱,耗费了这么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最后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培养出一个对你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完全不感兴趣的留学生,有何意义?

出于现实情况考虑,我们可以不设置像欧美那么严格的语言考试,但最起码不考过基本中文四级的外国留学生,就不应该取得中国留学的资格,更没有理由和资格获得奖学金和各种留学补贴。

有时候,你越是有要求,人家反而越是尊重你。坊间流传一个粗浅的笑话是:“当一个女人选择配偶的要求极高时,她就是女神。而当一个女人人尽可夫时,她就成了妓女。” 人是如此,文明也是如此。自重者人敬之,自贱者人践之。有时候,毫无要求的付出,换来的不是别人的尊重,而是别人的蔑视和践踏。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还指望别人来尊重你吗?欧美越是端着架子,对留学生的分数和语言能力挑选越是严苛,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反而越是趋之若鹜,苦苦求学。一旦被录取,可以说是欢呼雀跃。而中国越是没有要求,对留学生的分数和语言能力挑选越是宽松,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反而越是不愿意来中国,即便来,也是看在高额补贴和学伴的份上,根本不是来学习的,只当是度假。

有网友总结得好:“追求高冷女神时,再苦再累人家也觉得值得,而且是奔着以结婚为目的去的。而碰到贴钱倒追的女人时,人家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兴趣,非要被强拉着开房,人家也权当是免费嫖了个娼,根本没有认真相识相处的打算。”

在一个正常人的心目中,端着架子的欧美学校才是值得自己追求的女神,辗转反侧,求之不得。而那些根本没有架子,甚至要倒贴钱来求自己去的学校在人家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咱就自己想想吧。堂堂中国,不说“四方来贺”,好歹也不能落下个“人尽可夫”的恶劣印象吧。自重者人敬之,自贱者人践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彼此尊重。

当下,中国之所以愿意下大力气去吸引和招揽各国留学生,无非是希望各国人才流动和文化沟通,从而推进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然而这种构建必须建立在有要求、有底线、有原则的公平基础之上。盛唐时期,中国也曾经是各国留学生所向往的求学圣地,从唐朝开始中国文化也被周边国家所羡慕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影响一度扩散到整个亚太地区。可以说,唐朝吸引各国留学生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学习借鉴。

唐时,各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必须是当地最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要会说写汉字,而且还要有家庭背景证明材料。唐时,各国留学生都热衷于学习书法、研读论语、身穿交领汉服。唐时,各国留学生不管在自己国家如何放浪形骸,到了长安都变得知书达理,规规矩矩,因为大家都知道若是哪个不开眼的敢在大街上冲撞六扇门的捕快,唯一的结果就是被赏“一丈红”。唐时留学生若想在中国谈婚论嫁,则必须入赘华夏,恕不外嫁。

那时候要想和中国人谈恋爱需要极端优秀的外国人才有资格和机会,所以一旦谈成,对方就会分外珍惜,他的整个家族都会因此而感到自豪,够其炫耀一辈子。哪像现在,外国人成天在外网社交媒体上造谣污蔑说中国妞都是“Easy girl”,令人气愤不已。这种说法越流行,外国人就越不会把和中国人交往当回事。

所以唐时对待外国留学生的态度是公平而严格的。唐不仅没有给予他们任何不公平的超国民待遇,甚至还设置了诸多近乎严苛的留学生筛选门槛。但也正因为如此,唐反而给周边国家留下了极为深刻和良好的印象。——唐军队之强大、唐纪律之严明、唐文化之高贵、唐赏罚之公正、唐服装之优雅,甚至连和唐人婚嫁之骄傲,都深深影响着这些国家的人们,直到千百年后他们依然沉溺在其中不可自拔。

直到今天,韩国一些名门之后依然以会写中国书法为骄傲,一些世家以祖上有中国血脉为自豪,日本的建筑和服装风格里也依然还留存着唐时的影子,甚至很多周边国家的语言和文字也一度朝着汉字和汉语的方向靠拢和演变。

因此,今天当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伟大复兴,当我们明确订立目标要重回世界民族之林时,我想我们的留学生政策也必须要符合我们的这一战略目标,以唐为鉴,以美为鉴。

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为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感到自豪和骄傲,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嘲笑我们今天的媚外和自贱。正如外交部所言,我们欢迎外国留学生,但外国留学生也应该遵守中国的一切法律法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周小平:《留学往事》:唐朝是如何对待留学生的?- 自重者人敬之,自贱者人践之。|2019-07-16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