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后台很多人留言让我谈谈香港问题,首先,对于香港目前发生的暴乱行为,是没什么好谈的,想抗议可以抗议,香港一国两制,这么多年来有无数种抗议行为,中国容忍的了这种行为。
但是那种偷偷摸摸带着口罩上街,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点燃垃圾桶、自制投石装置、燃烧推车冲击警察防线,甚至还掘人祖坟,这种混账事绝对不是守法公民干的出来的。
这种行为没有任何争议性,放到任何国家都是典型的暴行,也只有暴徒才能干出这种事。
更有甚者,居然敢涂污国徽,挥舞美国国旗,知道什么叫汉奸么,这就是。
难道这些向往美国,在香港袭警的暴乱者不知道,在美国,袭警是重罪,当场枪毙都不违法么?
所以这种人啊,直接抓起来就可以了,没啥好谈的。今天我主要谈的也不是他们,而是香港经济持续多年的衰落。
经济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正是因为香港的经济出了问题,香港的年轻人普遍心存怨气,所以才给了那些魑魅魍魉煽风点火,蛊惑底层市民的机会。
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开了全球政治的先例,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香港交接时的稳定,平稳而缓慢的将香港纳入中国之内。
香港的交接实在太平稳了,平稳到什么程度呢?香港交接之后,除了外面的旗帜变成了五星红旗之外,香港的街头巷尾,和以前完全一样。
在这里,你看不到大陆特有的区长和党委书记,也看不到街道办的那群大妈。除了英国的洋大人必须离开,把位子腾給中国人之外,一切都按照香港之前的制度来。
这就是一国两制,在一国的前提下,高度尊重香港的原有制度,尽可能的原封不动。同时,香港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中央只维护主权稳定,不插手香港的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代表了北京的诚意,也让香港人非常的满意,但是随着多年的港人治港,香港旧体制的种种弊端,慢慢的暴露了出来。
在英国统治香港的一百多年里,香港都是典型的殖民地体制,香港总督不需要做决策,只需要替英皇管理好这块殖民地,按期纳税就可以了,大方向,由英国定。
英国对香港的治理,也不如对本国上心,一切为了赚钱,并不会考虑产业链和根基的问题,那些不是殖民地应该考虑的事情,殖民地的一切,都是为了英国本土。
而香港末代英国总督彭定康,在离任前,还故意将总督的权利分散到各个部门,美其名曰民主,实质是给香港的未来埋下地雷。
而回归后,香港原封不动继承了原有的政治体制,这导致香港政府和特首的权利非常低,在全球范围来看,都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
在香港,有多股政治力量都能用种种手段影响决策,带来的结果就是谁也没办法决策,最终香港政府不断的被民意裹挟,陷入了典型的民主陷阱,这直接导致香港陷入一种实质上无领导的状态,只能维持原有的社会状况,而无力做出巨大的更新和变革。
维持原状就维持原状吧,过去几十年,香港可是东方的一颗明珠,经济发展好的不得了,香港人想,维持原状也挺好的啊。
这实质上是一种幻觉,在过去的几十年,香港的经济之所以那么好,纯粹是运气好而已,香港的领导层早已看到了香港产业的无以为继,曾多次试图改变,可惜,被香港人自己给驳回了。
香港如今如此衰落,那群喜欢上街抗议的香港人,应负主要责任。
香港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那么辉煌,为什么我说它只是运气好呢,这就要从很久以前说起了。
1840年,英国占据香港,一直到1949年,英国人差不多统治了香港一百多年,这期间香港的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
我们一提到民国时期的上海,脑海中蹦出的印象就是不夜城、纸醉金迷、淘金热等一系列词汇。因为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要通过航运进入长江内地做生意的船只,都得在上海港停靠。上海有了这么大的贸易量,当然遍地黄金,随随便便都发财了。
而民国时期的香港,给大家的印象只有一个,那就是逃难,不知道多少名人和富商,在战乱时期逃难到香港,香港最大的特色就是供人逃难,而不是经济和贸易。
在1946年,香港的人口仅为60万,经济不温不火,一个普普通通的殖民地港口而已。但是随后,香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腾飞机会。
1946年,中国内战爆发,无处不在的战火导致大量人口逃难到香港,到1949年,香港人口从60万暴增至186万,到1959年,人口直接超过300万。
要知道,一直到60年后,2019年香港的人口才700万,可以说,香港的绝大部分人口,都是那一段时间逃难到香港的人群及其后代。
突然暴增的逃难人口,给香港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和廉价劳动力,这让香港拥有了崛起的根基,这是大陆赠与香港的第一次腾飞机会。
在上世纪60年代,全球制造业开始从发达国家进行转移,香港拥有便捷的港口运输、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当仁不让的承接了西方国家大量的低端产业。
李嘉诚是靠房地产业暴富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知道李嘉诚是靠什么白手起家的么?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靠卖塑胶花发家的,没有塑胶花挖来的第一桶金,李嘉诚哪有资本做地产。
仅仅靠卖塑胶花和那些低端产业,香港不可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也不可能有这么辉煌的经济,香港经济真正的腾飞起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的香港,遍地黄金,随便发财。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遭到了西方世界的全面制裁,经济联系几乎被完全切断,不过当时的新中国并不在意,因为中国全面倒向了苏联。
苏联可以为中国提供经济建设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庞大的华约国家体系也可以给中国提供所需的一切贸易市场,这已经足够中国用了,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市场,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但是从1966年开始,中苏关系就开始不断恶化,到了1969年,更是爆发了珍宝岛军事冲突,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从7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被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所排斥,和华约国家进行贸易来获取资金和技术变得越来越困难。
但是随着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国对外界资源的需求一直有增无减,随着华约大门的关闭,中国只能转向西方,寻求贸易的替代。
转向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七十年代著名的“四三方案”,1973年,中国实施了继五十年代引起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个大规模的对外技术引进项目,因预计耗资43亿美元,被称之为“四三方案。
“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拟用三至五年时间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总价值为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
西方国家也有意和中国建立联系来制衡苏联,所以这一计划并未遭到西方世界的反对,以四三方案为起点,中国逐步的和西方经济体系重建联系,并最终引发全国性的对外改革开放。
但是在70年代,中国并没有和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制度和窗口,哪怕改革开放,也是一步一步的慢慢开放,中间有大概20多年的制度空窗期,大陆庞大的外贸需求,只能以香港为中转站,链接中西双方。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转口贸易,香港区区一弹丸之地,承接了整个中国的外贸需求,大陆进口物资,要先走香港,出口物资,也要先走香港。走香港转一圈,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关税,还能避开很多政策壁垒。
整个大陆的外贸量都给了香港,香港就算抽点手续费都富的流油了,庞大的外贸货运量,直接导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船王的称号一直被香港的包玉刚和董浩云所争夺。
香港何德何能,世界第一船王和第二船王都诞生在香港,哪来的这么大贸易量,为什么这么多货物都必须要走香港呢?是香港的港口特别大,还是特别香?香港人难道不自己想想原因么?
香港靠转口贸易积累的天量的财富,同时也让香港的金融业变得极度发达,奠定了香港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地位,香港第二次的经济腾飞,也是大陆给的,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说香港运气好。
香港的两次腾飞,都是靠大陆输血给予的机遇,但是大陆不可能无穷无尽的牺牲自己给香港输血。
随着大陆的改革,各大港口陆续的对外开放,香港特殊的转口贸易地位荡然无存,既然内地的港口已经开放,船只直达这些港口即可,没必要非从香港转一圈。
中国更在2001年加入了WTO,原有的贸易壁垒被拆除的七七八八,从这一年开始,大陆港口彻底逆袭香港。
随着大陆港口贸易壁垒的拆除,香港无实业根基,单纯依赖贸易和金融的弊端开始不断凸显。
如果香港有自己的产业,那么这些产业的贸易量,必须走香港的港口。但是很可惜,香港经济脱实向虚太久了,这最终导致香港经济萎靡不振,逐年衰落。
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的趋势,在90年代就已经清晰可见。香港无实业根基,过多依赖金融地产的害处,也清晰可见,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曾试图改变这一切,试图给香港带来第三次经济腾飞的机会。
可惜,这一切,被香港那群只会闹事的无赖青年给毁掉了。
1997年,香港回归,首任香港特首董建华,立志为香港人做点事情,他看到了香港依赖转口贸易发财的不可持续性,也看到了香港过度依赖金融地产的危害性。
所以,董建华刚上任,就提出了数码港、矽港、以及八万五公屋计划,还提出了中药港和香港科技园计划。
20年后回头看,董建华的眼光是非常毒辣的,几乎选中了未来20年所有的经济腾飞点。
董建华的计划只要完成了一个,香港都能迎来第三次经济腾飞,可惜的是,董建华一个都没干成。
1999年,董建华拟定了“数码港”计划,准备发展互联网科技,当时谷歌还在私家车库里办公,腾讯的马化腾还在扮女网友陪用户聊天,阿里的马云在一个简陋的民房里张牙舞爪的给手下人讲述自己的梦想。
而此时,董建华直接划拨一块土地,要大搞特搞互联网,香港到处都是钱,到处都是人才,如今有了土地和政策,腾讯和阿里拿什么和香港拼。
董建华还找到了香港首富李嘉诚,由李嘉诚之子李泽楷负责数码港的建设。
很可惜的是,这个项目被李泽楷做成了如假包换的房地产工程,李泽楷不仅没有发展什么互联网公司,连手头持有的腾讯股票都卖给了别人,数码港计划当然也胎死腹中。
李泽楷倒是靠卖地赚了一笔钱,香港未来20年的希望,都就此葬送。
董建华还提出了矽港计划,希望发展芯片产业,这次他亲自引进了企业家张汝京来负责矽港的建设,想在香港建一家大型芯片工厂。
张汝京和李泽楷不同,他是真心想做点实事的,但是香港人却爆发示威游行,以张汝京“炒地皮、炒楼价”为理由,赶走了他。
被气走的张汝京,于2000年4月,在上海政府给予的地皮上,打下了中芯国际第一根桩,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的中芯国际,已经成为全球晶圆代工厂的前三甲。
而香港人,还在炒地皮,至今连一块芯片工厂的砖头都没看到。
董建华还推出了八万五公屋计划,立志打压香港房价,每年兴建八万五千公屋,让香港人人有房住。
如果董建华成功了,就解决了香港经济的一大痼疾,解放了香港的活力。
但是董建华却遭到了香港人铺天盖地的示威游行,被香港示威人群蔑称为董八万,要求董建华下台的呼声响彻在香港的每一个角落。
大游行两年后,香港首届特首董建华,黯然退幕,称病辞职。
香港经济第三次腾飞的机遇,从此彻底消失,产业发展变得极端畸形,从此香港经济深陷泥潭,再也不可自拔。
在香港人频频内斗,不断的给特首扯后腿的时候,大陆却在万众一心的发展经济,和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完美的告诉了河对岸的香港,什么叫经济神话。
1997年,香港的GDP为1774亿美元,大概是当时深圳的11倍,而在2018年,深圳的GDP反超香港!
在2019年第一季度,深圳的经济增长率为7.6%,上海增长率为5.7%,北京增长率为6.4%,广州增长率为7.5%。
换句话说,在1997年,一个香港人的收入会11倍于深圳人,一个香港民工到了深圳都可以算得上有钱人,随随便便包二奶,在当时的香港人眼里,大陆人都是穷鬼、乡巴佬。
但是到了2018年,当年的那群乡巴佬,竟然变得比自己还有钱,而且还在肉眼可见的越来越有钱,香港人都买不起的东西,这群大陆人居然在大肆采购。
香港人没有把经济萎靡不振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反而怪罪于大陆游客,他们认为,大陆游客的采购行为,拉高了香港的物价,导致自己的生活变差。
大陆游客到了香港消费,给香港人送钱,没有得到香港人的夹道欢迎,反而被污蔑为蝗虫。正如同近五十年来,大陆源源不断的给香港输血,没有得到香港人的丝毫感激,反而到处看不起大陆的臭毛病如出一辙。
2014年,内地访港旅客达4725万人次,占全部访港旅客的77.7%,为香港带来数以千亿港元的经济收益。
香港的服务业占到GDP的93%,但是却丝毫没有尊敬这批访港游客,大陆游客来香港买奶粉,遭到了香港人游行示威,称大陆游客抢走了香港妈妈的奶粉,挤占了香港人的生存资源。
而香港政府,迫于“民意”,明知道这是胡搅蛮缠,也被迫立法,禁止大陆游客在港购买奶粉。
简直是有病,香港有奶牛么?香港压根就不生产奶粉好么?所有的香港奶粉,都靠进口,一个电话打过去,那边的厂家就把货送过来了。都21世纪了,这个地球上还缺产能么?只要你肯出钱,多少产能都有。
如果我家的商店被人抢购一空,我第一反应就是立刻让厂家加倍供货,趁机赚一把横财。香港人的脑回路就比较奇特了,他们把顾客都赶走了。。。
果不其然,立法禁止大陆游客购买奶粉后,香港奶粉销量急跌9成,奶粉堆积如山,严重滞销。
当初那波上街闹事,抗议大陆人抢占香港生存资源的人不见了,换成了奶粉滞销的商店主组织员工上街闹事,抗议政府的限奶令,这直接导致香港政府颁布的限奶令成为了一个笑话。
对了,香港市场95%的活猪、100%的活牛、33%的活鸡、100%的河鲜产品、90%的蔬菜、70%以上的面粉,甚至80%的淡水都由内地供应。
这些,都是大陆人拿出自己的生存资源供应给香港的,只要对香港限购三天,香港就会成为死港,我没和那群爱无理取闹的香港青年们开玩笑。
上世纪的后50年,是香港的黄金50年,也是大陆封闭的50年,大陆之不幸,塑造了香港之大幸。
背靠大陆腹地,依靠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香港成了转口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还成了文化中心,香港电影风靡大陆。
这一切,都是大陆给的,没有大陆,香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港口,大陆给了香港两次经济腾飞的机会,但是香港人没有意识到这是历史的机遇,反而认为是自己天赋异禀,活该发财。
你是活该发财了,但是内地人可不是活该穷一辈子,等内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之后,香港因为历史原因造就的优势荡然无存。
但是香港人却丝毫没有危机意识,反而不断的闹事,亲手毁掉了香港第三次经济腾飞的一切希望。
香港有没有人才,有,但是今年放榜的12名香港状元,10个都跑去学医了。在香港,学习好的人,都奔着医生、律师、会计师、大学教师、公务员的方向努力,对于高科技领域丝毫不感兴趣。
大疆无人机的老总名叫汪滔,今年刚30岁出头,他白手起家创立了大疆公司,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无人机市场,这是一个伟大的无人机公司。
天才创始人汪滔,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大疆公司本该在香港扎根,但是最终,大疆公司却落户于深圳,因为只有在深圳,大疆公司才能招聘到足够多的人才,在香港,没多少人对搞科技感兴趣。
香港人在干嘛呢,在忙着搞内斗,在忙着否决董建华的数码港和矽港,在忙着否决董建华的八万五公屋计划。
香港的土地开发强度,仅仅7%,高达93%的土地闲置,但是香港人不开发荒地,也不填海,谁扩大房地产供应量就轰谁下台。
反观深圳,也依赖土地财政,也喜欢高价卖地,但是地方政府分得清轻重,不会无脑捂地,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高达50%,远远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
深圳政府,在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尽全力开发土地,不让土地因素制约经济发展。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在土地还有大量剩余的情况下,宁可让经济被窒息,也不愿意开发土地。
在河的这边,深圳的土地上全部是高楼大厦,而河的那边,所谓寸土寸金的香港的土地上,却全是荒地。
繁华的深圳和荒草遍地的香港,也从侧面暗示着双方经济增长的差距。
香港人宁愿住在鸽子笼里,也要把想让他们人人有屋住的董建华给轰下台,一边自己炒着地皮,一边把真心做高端产业的张汝京给撵走,拱手送给了上海。汪滔明明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却被迫到深圳做起了无人机。
香港病了,病入膏肓,如今香港高度自由民主,却没有铁腕领袖的体制,让香港没有人有能力,也没有人有胆量带领香港走出这个死胡同,香港陷入了典型的民主陷阱。
南美也有很多国家陷入了民主陷阱,其国内的政党,每天忙于内斗,最喜欢做的就是示威和反对,什么大事都干不成,国家只能随波逐流,不可能有大的经济突破,和今天的香港,极其类似。
香港的经济底蕴,甩开深圳几条街,而在2018年,深圳经济却反超香港,在2019年第一季度,深圳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是达到香港的15倍。
香港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5%,这个经济增长率简直是个笑话,如果香港由中央任命行政长官,按北上广深的那一套进行经济管理,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经济增长率。
如果今年深圳的经济增长率被搞得只有0.5%,而北京、上海、广州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7%,那么深圳的行政长官,不被中央一撸到底就不错了。
对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富裕城市,每年都要上交中央大量的财政,被中央转移支付到穷困地区进行扶贫。
2018年,深圳税收9100亿,上缴给中央5500亿,只有3000多亿用于深圳自身发展。而香港就不一样了,不需要上交中央一分钱财政,所有的税收都用于香港自己的发展。
在这种前提下,2019年第一季度深圳的经济增速高达7.6%,而香港地区仅为0.5%。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只要不影响国家主权问题,怎么发展经济港人自己定,怎么花自己的税收,也是港人自己定,结果港人把自己的地区经济治理的稀烂。
没有大陆的帮助,香港基本不可能靠自己走出经济泥潭,香港青年也只能蜗居在笼屋里不断挣扎,稍微被人鼓动一下,就上街搞暴力破坏。
香港的那些示威青年,最擅长的事情,就把真心为自己好的人赶下台,让真正想帮香港人做事的官员不敢发声。
香港的发展已经陷入死结,原本的香港就是殖民地体制,天生就不具备决策权,但是英国总督还能一言九鼎,勉强还能办点事。现在的香港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谁都做不了决策,却谁都喜欢发言,内耗极其严重。
香港经济注定只能随波逐流,不可能有什么大的突破,现有的施政体制,捆住了香港的双手,所以香港会被隔壁的深圳,甩开的越来越远。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不会插手香港的任何治理,也不干预香港的任何经济发展,大陆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义务。
中央承诺的一国两制持续50年不变,2047年,香港会变为一国一制,届时香港的经济可能只剩深圳的零头了,到时候中央统筹规划,把香港的土地开发强度从7%提升到50%,再搬几个产业进香港,或许香港才有重新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