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年月里,西方媒体一说到中国的洲际导弹数量就一直是24枚。笔者看了小半辈子《参考消息》,凡是海外媒体报道中国的洲际导弹就一直是24枚,一说就是几十年。
1999年大阅兵东风31曝光展示,西方又继续说了一阵子24枚洲际导弹后,不说洲际导弹的数量了,开始说弹头,一口咬定中国的核弹头只有240枚,可见它们根本不知道真数。
中国不凭借洲际导弹数量多少谋求霸权,但是任何国家想对中国进行核讹诈也绝无可能,其实它们心里有数,中国洲际导弹真正的数量有句话叫“有限、有效、合理、够用”!
有来犯者,可以保证让它们灰飞烟灭!
近几日官宣:DF-31AG型远程核导弹旅2017年4月成军,并快速形成了战斗力,射程达12000公里。
东风31AG一个新型号大杀器的诞生
2017年“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火箭军展台上,眼尖的观众眼前一亮,矗立在人们早已熟悉的东风31A洲际导弹旁边惊现一枚陌生的尺寸更大更壮硕强健的身影,仔细一看弹身上的标注“东风31AG”赫然闪亮。
不管从什么角度,根据“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这枚东风31AG也比东风31A粗壮和长大了很多。这个发现比做股票的十天没看盘,一打开电脑发现自己选的股票十个涨停板还要高兴。
让我们在分析这枚东风31AG新型导弹之前先看看已经有点老的东风31A的性能指标,所谓有对比才有鉴别:
东风31A洲际导弹(DF-31A),又称东风31甲导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战略核导弹武器,是中国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基石,射程可覆盖中国主要潜在对手。东风31A是一款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三级导弹,可携带多枚分导弹头及诱饵,能够最大限度阻碍敌方反导系统的拦截。东风31A最大射程超过12000公里,采用公路机动,结合山地洞库部署,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
性能数据如下:
级数:三级
燃料:固体
长度:13.00米
直径:2.25米
发射重量:42 吨
载荷:1050 -1750千克
弹头:单弹头100万吨TNT当量,或3-6×MIRV(9-20万吨TNT当量)
射程:8000千米/12000千米(东风31一甲)
精度(CEP):300米
制导:惯性制导,激光制导,北斗导航
部署方式:发射井,公路机动
服役:2006年/2007年(东风31、A)
以车看弹,东风31AG采用了最先进的发射技术
根据三次大阅兵所见,东风31和东风31A三次都是以拖车装载的形式出现的。一方面东风31\A可以隐藏在洞库中提高生存力,一方面由于拖车表现出来的发射形式又必须在预设发射阵地上发射。预设发射阵地一般都是事先施工,铺设硬质地面,然后进行精密定位、测量以便提高发射精度和落点的CEP圆概率,如果敌人也侦测到东风31\A的发射阵地,生存力就会降低。
在天基侦察系统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发射形式弊端不少。简单说,拖车表现出来的不但是机动能力有限不能走坏路,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来的必须使用技术阵地的发射形式,其生存能力有限。
冷发射技术已经稍显落后
东风-31/31A导弹起竖后采用“冷发射技术”,发射筒的底座直接坐于地面,水平度通过发射筒尾部的四位液压支柱来调整,导弹通过高压气体弹出发射筒,其几十吨的后坐力通过底座完全传递到发射场坪的地面上,如果发射阵地的地面强度较低,容易导致导弹发射姿态不稳,增大射击误差,甚至引发导弹车倾覆,所以东风-31A导弹没有在野外松软土壤地带进行机动发射的能力。
新导弹技术进步是跨越式的
然而这次首现的东风31AG,惊现使用了最新型“越野机动、起竖、发射”一体化发射车。根据新导弹的外形变化判断,东风31AG采用了比东风31A和白杨M以及亚尔斯洲际导弹更先进的“热发射”技术。
俄罗斯的白杨M和亚尔斯“越野机动、起竖、发射”一体化发射车要比东风31\A的发射技术先进,采用了悬垂发射筒和可延伸底座技术,但是仍然属于“冷发射”的范畴。
简单说就是当发射筒底部的高压压气包释放巨大压力时,发射筒的底部先期伸出一个柔性底座,同时开启底座上的泄压阀泄出高温气体,以抵销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后座力。这项技术避免了洲际导弹必须在硬质地面发射的弊端,可谓是一大创新。但是这项技术本身弊端也不少,主要是高压压气包和整套柔性发射装置非常复杂,成本高昂,维护复杂。
东风31AG与东风31A载车比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东风31AG采用了16X16高机动越野型运输-起竖-发射一体化车型,最重要的是东风31AG采用这种先进的车型预示着发射模式发生了“跨代”发展,这是东风31AG要比东风31和东风31A先进的最显著特征,而不仅仅是拖挂车换成了越野车。
东风-31AG的8轴越野底盘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子公司——泰安航天特种车辆厂生产,虽然技术来源于俄军白杨-M和亚尔斯洲际导弹使用的MZKT-79221底盘制造商——白俄罗斯明斯克轮式牵引车辆厂(MZKT),但两种底盘设计上有很大不同,东风-31AG的底盘明显规避了许多MZKT-79221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的缺陷。
东风31AG换成了16X16高机动型一体化越野车意味着东风31AG不再依赖“预设阵地”,而是变成了随停随打的发射模式,与东风31和东风31A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制导模式的不同,随停随打模式是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上升到一个更高阶段的表现,是我火箭军信息化建设进入更高境界的表现。
随停随打模式意味着东风31AG已经可以脱离开洞库和预设技术阵地以及公路机动模式,可以在任何地域随时随地进行发射,不再需要预设的硬质地面和预设技术阵地发射,可以在坏路和软质地面进行机动和发射,真正成为可靠的陆基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生存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可以在祖国广阔的山峦、原野、森林中纵横驰聘,有效的规避敌人的侦察和攻击,这是巨大的技术进步。
随停随打在技术上需要解决随时联的通,随时瞄的准,随时打的出去,随时能命中目标的目的。说起来容易,技术实现要比原先的发射模式难的多,最重要的是极大的提高了生存力同时也提高了打击效率。
东风31AG的起竖装置采用了单臂液压作动模式,而原先的东风31和东风31A则是三臂液压作动模式。
单臂模式技术的背后体现了东风31AG发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不再担心弹底地面不平带来的可能倾覆,估计是采用了两侧导流槽设计,发射时不再担心筒壁的静压应力不足造成筒壁破裂,这样的发射模式类似“无后坐力炮”射击模式,发射筒两头释放动压,以保证发射的稳定性。这种发射模式要比白杨M和亚尔斯有更大的技术进步,非常值得庆贺。
另外,发射筒因为采用了新的发射技术,筒壁的材料结构成本有很大的下降。东风31和31A因为需要承受高压气流顶推发射的静压,发射筒的筒壁应力要求极高,而东风31AG因为采用新型发射模式,筒壁的材料成本大幅度下降,加上取消了压力包和复杂的冷发射结构,整体发射成本大大降低,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从外观上看,东风31AG发射筒上的加强筋与东风31A和东风31有很大不同,增加了十几道横筋,而东风31和东风31A筒壁非常光滑,这其实反映了工艺上的选材更加廉价和普通,恰恰不是相反。
弹体加粗加长的秘密
东风31AG与东风31A摆在一起,东风31AG显然长出一截,目测至少有1.5米左右,直径也略有增加。可以肯定的是,东风31AG是一种多弹头洲际导弹,前面说过,由于采用了更高比冲的N15推进剂,虽然导弹的整体质量有所增加,但是弹头的有效载荷也随着大幅度增加,一般认为至少会增加到3-6枚核弹头和重诱饵(每枚15-24万吨TNT当量)。
我们假设一个东风31AG洲际导弹旅有两位数的导弹,如果每枚再乘以6个弹头,那么弹头的总数就是三位数。那么,中国的核反击能力就又增加了百枚弹头,这是一股巨大的打击力量。
最后,公开的是一个旅,实际一同服役的是不是还有其他旅?现在公开这个旅,是不是今年十一阅兵的参阅旅?
另外,近几年经常有路遇东风41洲际导弹的报道,甚至抖音都有,在画面上沿着高速公路疾驶。东风41要比东风31AG又有质的跨越,是一种威力翻几倍的核打击力量,很可能与东风31AG一起出现在今年的大阅兵火箭军队列里。
让我们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明天就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热烈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
毛主席说: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