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后沙:爱国爱港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2019-08-19

弹指一挥间,香港回归祖国已有二十二年时间,1997年那些激动人心的画面令人记忆犹新,心潮澎湃。

然而,香港面临着许多内外交织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涉及到经济,民生,法律,政治,教育……诸多方面,在外部势力的煽动下(直接了当地说,主要就是美国,反正它现在做这些见不得人的事也不避人了)这些问题和矛盾演化成了一轮又一轮的街头冲突。

幕后黑手及其代理心的野心很大,所谓“民主诉求”无非只是政治幌子,一帮连自己国家都不认同,连自己中国人身份都不认同,声称为美国“而战”的新汉奸,它们会把香港人的当下利益和末来福祉放在心上?

祸乱香港的美国代理人一定会被收拾,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

但我们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总能找到青年人去充当它们的反华乱港的政治工具?仅仅是美元吗?

主要病根就在于教育和舆论。

讳病忌医是一种逃避,有病就得治,病菌必须消灭,否则铁打的身板也扛不住。

香港人本来就不缺乏爱国情怀,我小时候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过程中,香港影视剧作用很大,《霍元甲》《陈真》《万水千山总是情》……

现在香港却很少再出现这类影视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放大陆港矛盾,强调“港人优先”,甚至把香港明天说成一片黑暗的作品。

乌云遮盖了香港的阳光,文化领域如此,教育领域更是如此。

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推行非常不顺利,甚至还出现了逆向爱国教育–爱英国,爱美国……

香港的特殊性

香港的特殊性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它的文化有着殖民地文化特征,只有剔除这种殖民地文化,才能构建中国文化土壤。

文化品质与教育品质有着清晰的联系,而教育决不是简单的教与学。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核心,都是为了让青年人能对国家产生自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美国是这样,英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特朗普还说,不爱国的人可以滚出美国。

香港教育恰恰缺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核心内容,长期以往,香港会是何种思想意识?青年人又是何种“社会性格”?不言而喻。

香港人思想意识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殖民时代 

二,冷战时代 

三,回归中国

从地理位置来说,香港无法切断与内地联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殖民地时代(冷战前),香港人的国家认同并不存在问题,他们只是在法律上属于港英当局的管辖对象。

一旦与港英当局出现矛盾,香港人就完全会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如1925“省港大罢工”,连“夜香工人”都拒绝倒马桶,清垃圾,香港街头粪堆高达一米,被称为“臭港”,加上粮食封锁,英国人叫苦连天,任何为英国人缓解困境者,都被视为汉奸,英国统治者最终不得不让步。

二战之后,世界划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意识形态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代表着民主,资本主义阵营代表着自由。

像东德就叫民主德国,朝鲜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而另一边叫联邦德国,大韩民国,国民党退到台湾后,美国称其为“自由中国”。

美国没有民主话语权,它只好管自己叫“自由世界”。

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自然属于“自由世界”,没有民主可言,总督制一直持续到97回归。

这是香港社会思想最复杂最多元的时期。有人亲共产党,有人亲国民党,但从没有人会说我不是中国人,中国人的身份无可置疑。

90年代初冷战结束,社会主义阵营失势,绝大多数左翼退场,这时期香港的思想意识只能任凭西方宣传机器和教育内容摆布。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与内地进入了一个长期融合过程,“后殖民时代”持续多久?取决于融合速度。

而香港的教育和舆论仍停留在冷战思维中,更危险的是还有境外反华势力推动,这导致香港与内地的融合过程变得极不顺畅。

教育问题

思想决定行动!殖民地时代,因为中国贫弱无力,英国并不费心于思想领域建设。

冷战时代,面对“咄咄逼人”日益强大的红色中国,英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守势,港英当局忙着抵御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1967年香港左翼运动,给了英国殖民者极大震动。港英当局对左翼的清洗重点放在了教育系统,先后抓捕37名爱国教师和217名爱国学生。

并颁布《教育98号文件》:

一,严禁香港校园谈论政治,否则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一律开除。

二,教科书不能提及殖民主义和英国全球殖民统治。

三,保留中国历史(1949年之前)和传统文化课程,表示尊重中国人。

四,将英语列为最主要教学语言。

五,教科书必须经过港英当局审定。 

可见当时抗争之激烈,英国软硬兼施,伦敦深知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稍有不慎就会鸡飞蛋打。

到回归大势无可逆转时,香港教育界,思想界,文化界却掀起了去中国化异动,本来避而不谈的政治,被推进了校园。

哪怕在冷战时期,中国历史也是一门必修课,许多中学都非常重视,反而到了2000年,香港教育部门以所谓“教育改革”为由,将中国历史课与其它科目合并,使它的地位一落千丈。同年中国台湾的台独势力上台。

香港校园2012年不再单设历史科,初中没有历史科,到了高中时,学生选科对于历史自然缺乏兴趣,选修中国历史的高中生连年下降。

历史认知到底重不重要?你能想象美国中学生,英国中学生不学本国历史吗?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

国家概念被有意弱化,大学通识教育也是如此,这种貌似不经意的改变,背后推手藏有深刻的动机。

2012年6月,特区政府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设立了“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出版了《中国模式国情教学专题手册》,向全港中小学派发。

结果遭到“反对派”的极力杯葛,他们发起街头运动。街头运动,是“颜色革命”最拿手的伎俩,以瘫痪交通,破坏秩序为手段,以社会恐慌为要挟,来迫使行政部门让步。

国民教育科被污蔑为“洗脑”,说这会伤害“民主”,难道“民主国家不搞爱国主义教育?这些人的冷战思维,反华宣传才是真正的洗脑运动。这些人的冷战思维,种种反华宣传才是真正的洗脑运动。这些人的冷战思维,种种反华宣传才是真正的洗脑运动。

“去中国化”是个灭顶之灾的泥潭。香港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前沿阵地,美国人并不是在乎香港人是否在泥潭里越陷越深,只在乎搞乱香港赢得多少好处?所以佩洛西会说这是“美丽的风景线”。

香港校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到了羝羊触藩,进退两难的地步。

退?国家是无路可退的。

进?强推虽然代价比较大,对下一代来说则是功德无量之事。

香港作为中国一部分,青年人必须接受必须接受三种教育:

一,国家,社会公认的行为和价值(对国家有爱国心,对社会有责任心)

二,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和科学认知(具有基本的常识)

三,工作技能(生活保障)

现在你可以看到那些破坏秩序的蒙面者,黑衣人,恰恰是缺乏这三种教育。

美国及其代理人在香港打造什么样的校园偶像?

就是这类不学无术,认贼作父的小瘪三,校园偶像难道不应当是品学兼优,爱国家,爱社会的好学生吗?美国的大学是拿这种小瘪三当偶像的?

港人爱国,绝不是抽象的概念,这是一种价值观培养。

而价值观是一种精巧的表达,需要润物细无声地扎扎实实去做。

一手要硬:狠打那些打着“民主”旗号霸占着三尺讲台的小丑败类。

一手要软:就是软实力构建。

老话说: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同样的道理,只要功夫深,港独也能磨成灰。

阳光总在风雨后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后沙:爱国爱港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2019-08-1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