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正文前,我先吐个糟,不就是内容里有毛主席么,就是敏感内容了?百度什么玩意。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是志愿军第九兵团心中的痛,在以优势兵力分割包围美军陆战1师的情况下,让陆战1师给逃了。 对于这次战役向来众说纷纭,人们也在思考被美军陆战1师逃脱的原因。 诚然,最大的因素是严寒的天气导致第九兵团大量冻伤从而快速失去战斗能力。但是,除去客观原因,主观上的原因亦值得人们探讨。 综合战役过程来看,第九兵团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仅从一个方面来展开。 一、毛主席指出:陆战1师是美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1950年11月12日,在看了志愿军第九兵团上报的作战计划后,毛主席马上觉得不妥,立即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发电指出:必须精心组织歼灭美军陆战第一师。 电报全文如下: 美军陆战第一师战斗力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四个师围歼其两个团,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九兵团的二十六军应靠近前线,作战准备必须充分,战役指挥必须是精心组织的,请不断指导宋陶(宋时轮、陶勇)完成任务。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是解放军一贯以来的军事原则。毛主席认为:美军陆战1师前锋部队虽然只有两个团,即陆战5团战斗队和陆战7团战斗队,但考虑到美军陆战1师实力极其强大,志愿军火力薄弱,不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难以歼敌。 因此,毛主席要求宋时轮,至少要以四个师围歼陆战1师两个团,为保证围歼成功,还至少要有一到两个师的预备队。这样还不够,毛主席还要求第九兵团预备队二十六军必须靠近前线,以便在战斗发展不利时随时能投入战斗。 可见毛主席提出的要求是围歼美军陆战1师,第九兵团的兵力部署应该是:四个师为第一梯队,一到两个师为第二梯队,二十六军四个师为第三梯队。以九到十个师的兵力部署来确保此次围歼战的成功。 二、宋时轮的实际部署当美军陆战1师进至长津湖地区后,宋时轮命二十七军79师攻歼柳潭里之敌,二十七军80师攻歼新兴里之敌,二十七军81师为80师预备队,二十七军94师为兵团预备队并为79师预备队;二十军58师攻歼下碣隅里之敌,二十军59师分割柳潭里之敌与下碣隅里之敌联系,二十军60师切断下碣隅里之敌与古土里之敌联系,二十军89师攻歼远离长津湖战区的社仓里之敌。 当时,志愿军第九兵团掌握的情报是:柳潭里为美军陆战1师一个团,新兴里为另一个团,下碣隅里为一个营,古土里为另一个营;社仓里为韩军第3师团一个联队。 实际的情况是:柳潭里为美军陆战1师陆战5团、7团两个战斗队,新兴里为美军第31团战斗队,下碣隅里为美军陆战1师师部,实力相当于一个团战斗队;社仓里为美军第3师7团。 战场态势是:志愿军二十军、二十七军部队已经神不知鬼不觉进至指定位置,完成了对陆战1师及第31团战斗队的分割包围。而美军陆战1师和第31团战斗队还没有发现。 从战场态势看,虽然宋时轮掌握的情报不完全准确,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很正常的,但对战局的影响似乎并不大。 可惜,这只是表象。 志愿军二十军和二十七军虽然完成了对美军的分割包围,但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一大问题。那就是两个军八个师的部队被完全分散。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是解放军的基本原则。从战场全局来看,志愿军占据了很大优势,可是细化到每一个分战场,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 这是因为,既有主攻的部队,又有阻击的部队,还有预备的部队,实际上主攻的力量就弱了。 另一方面,八个师完全分散,互相之间难以有效协同,也就无法形成合力。 在柳潭里,志愿军是以一个79师大约1万人对付美军陆战1师两个团战斗队大约8千人,另有94师大约1万人为预备队。 在新兴里是以80师(配属了81师242团,该团负责切断新兴里与下碣隅里之间联系)大约1万3千人对付美军第31团战斗队大约3千3百人,另有81师大约7千人为预备队。 在下碣隅里是以58师大约1万人对付美军陆战1师师部大约4千人,没有预备队,但59师大约1万人负责阻击下碣隅里之敌增援柳潭里以及阻击柳潭里之敌逃跑。 在古土里是以60师大约1万人负责警戒、阻击古土里之敌大约2千人。 在社仓里是以89师大约1万人对付美军第3师7团大约3千7百人。 兵团预备队二十六军远在江津,距离长津湖有3到5天路程。 而毛主席的要求是以四个师主攻,一到两个师后跟上,二十六军靠近前线,大约9到10万的兵力来围歼美军陆战1师两个团战斗队8千人。 所以,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部署和毛主席提出的要求完全不符。 三、宋时轮为什么要这么部署?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在志愿军中有两种思想是非常具有普遍性的。一是怕。怕美军的飞机、坦克,特别是飞机。二是轻敌。认为老蒋800万大军都被我们打败了,区区美军算什么? 第二种思想在第九兵团还是较为普遍的,当时第九兵团有句顺口溜就是: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意思打败美军轻而易举。 (美军重机枪阵地) 从宋时轮的战役部署就可以看到,他的意图是要打一个打歼灭战,一口吃成胖子,把美军陆战1师整个歼灭掉。所以他两个军八个师把下碣隅里、新兴里、柳潭里团团围住,八个师里还分别安排了部队切断陆战1师各要点之间联系的部队。这架势就是哪边都不想错过,一个美军都不想放跑的样子。 甚至还派了一个师去打远在社仓里的美军第3师部队。 心气很好,计划也很好,但宋时轮却忽略了志愿军与美军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等最终发现自己两个军不足以吃掉陆战1师时急忙调上二十六军,可二十六军距离过远,等赶到时陆战1师已经开始突围了。二十六军非但没抓住敌人,反而因为长途奔袭,遭遇美军空袭,以及疲劳冻饿等原因,拖垮了自己。 虽然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很清楚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很难整建制的消灭美军,但这个问题毛主席当时已经考虑到了。毛主席也想歼灭美军陆战1师,但是毛主席却认为陆战1师实力很强大,应该打小歼灭战,先全力打掉其主力作战部队,然后再将剩余的美军一口一口吃掉。 (逃出生天的陆战1师兴高采烈,开始欢呼) 陆战1师最终的逃脱已经证明了宋时轮的错误,但还不足以证明毛主席的正确。要证明毛主席是正确的,必须得看一看志愿军是否有能力打掉陆战1师这两个团战斗队。 四、第九兵团是否有能力吃掉陆战1师?这一点,其实只要看一下实际的战斗情况就知道了。 (志愿军击毁了前面的车辆堵塞了道路,后面的美军全部被俘) 1、新兴里方面。志愿军开始的时候是以80师一个师投入战斗,后来第九兵团副司令员陶勇亲自指挥81师加入战斗,美军第31团战斗队遂崩溃,被基本全歼。这一战证明了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已分割包围美军的有利情况下,速战速决,是有能力以2个师吃掉美军一个团的。 2、柳潭里方向。志愿军79师在第一个晚上的攻击中就拿下了美军陆战1师两个团战斗队的外围阵地,但79师因为攻击太过凶猛,自己也筋疲力尽,没有能力再攻。美军方面不敢攻,于是两军形成对峙。 而负责阻击的59师因为天寒地冻,又无仗可打,长期在阵地潜伏等待,冻伤严重,战斗力锐减。 (运送伤员的运输机飞离下碣隅里) 随后美军陆战1师开始突围,遭到战斗力已严重下降的79师追击和59师阻击。当突围美军历经千辛万苦逃到下碣隅里时,说自己的伤亡是1500余人,有1000多伤员。当时下碣隅里美军自身有1000左右伤员。然而美军陆战1师引以为豪的空运伤员却宣称运走了5000人。这其实说明美军陆战1师两个团战斗队真实伤亡在4000以上,也就是说与志愿军两个师交战,陆战1师两个团战斗队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实力。 对照新兴里的战斗,基本一致。 3、下碣隅里方向。志愿军58师与美军陆战1师打成平手,58师占领了下碣隅里的制高点东山,稍占上风。 4、社仓里方向。志愿军89师与美军第3师7团也打成平手,双方形成对峙。 这样就非常清楚了,在当时有利的战场态势下,志愿军两个师有能力吃掉美军一个团。如果宋时轮按照毛主席的要求,用四个师,再加1到两个师的预备队全力攻打美军陆战1师两个团战斗队,取胜的把握是非常之大的。就算战事不利,预备队投入战斗,基本能确保获胜。这样一来靠近前线的二十六军就可以在这时投入战斗,去围歼剩余的美军部队。战局和战果就会完全不同。 战斗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毛主席是对的。 五、按照毛主席的要求,这一仗该怎么打?用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只要严格按照毛主席要求,把胃口放小点,美军陆战1师难逃厄运。 1、60师不要去管古土里之敌,以60师一个团在古土里以北阻击增援之敌,以一个团在下碣隅里以南监视下碣隅里之敌,以一个团在下碣隅里以西阻击下碣隅里之敌。 2、89师不要去管社仓里之敌,以一个团监视并牵制该敌即可,因为距离战区路还很远。 3、对新兴里之敌的攻击部署不变。 3、以89师(欠一个团)从柳潭里西南,以79师从柳潭里北,以58师从柳潭里南,以59师从柳潭里东南,四个师(欠一个团)的兵力对柳潭里之敌发起围攻;94师仍然为预备队,适时投入战斗。 4、二十六军跟进至94师之后,视情投入战斗。 这样的兵力部署,在柳潭里的陆战1师两个团战斗队是冲不出去的。打掉他们后,再转移兵力围攻被60师监视的陆战1师师部,亦有很大机会不让其逃脱。 而宋时轮过于分散兵力的部署使得志愿军无力吃掉柳潭里之敌,该敌突围后与下碣隅里之敌会合,形成一个重兵集团,受严寒影响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再也无力分割这样的重兵集团了。 这就是领袖和战将之间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