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恐怖分子计划引爆飞机炸毁埃菲尔铁塔!这一邪恶“创意”7年后最终在纽约“9·11”实现……|2019-09-11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美国民航4架客机,其中两架撞坍了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一架撞毁华盛顿五角大楼一角,另一架坠毁。这一系列袭击导致约3000人死亡,并造成数千亿美元经济损失。这就是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其实,“9·11”的剧情,差一点就在7年前的1994年在法国巴黎上演。当时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法航客机,准备在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上空引爆并将其炸毁。但最终,惨剧没有发生。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劫机者与营救方之间展开了怎样的博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今天库叔就来讲讲这场未遂的法国版“9·11”。

文 | 王正兴

编辑 | 黄俊峰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994年12月24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飞往巴黎奥利机场的空客A300航班正在准备起飞。11时15分,4名身着阿尔及利亚警察制服的工作人员登上飞机要求检查旅客的护照,这一突发事件也导致飞机不能按时起飞。很快,机场塔台就注意到了这一异常情况——到点的飞机为什么迟迟不起飞呢?于是通知在机场值班的阿尔及利亚特种部队前往飞机查看情况。

1

惊魂圣诞节


检查护照的4名警察发现有特种部队过来,瞬间“变脸”,突然掏出隐藏的冲锋枪和爆炸物,关闭飞机舱门,并且在驾驶舱和客舱中部安装炸药,劫持了飞机。

原来,这4人是阿尔及利亚恐怖组织“伊斯兰武装集团(GIA)”成员,伪装成阿尔及利亚总统府“直属警察”劫持了飞机。

他们要求乘客把飞机舷窗遮光板全部放下,所有人的私人物品全部收到了一个袋子里,还让所有的女性戴上面巾,没有面巾的就用客舱里的毛毯。

飞机上共有机组成员12人、乘客227人,其中有80多人是准备回家过圣诞的法国人。

(图为被劫持的法航客机)

很快,恐怖分子头目亚海尔通过驾驶舱的无线电向机场塔台喊话,要求阿尔及利亚政府释放先前逮捕的“伊斯兰拯救阵线”的两名头目,法国停止支持阿尔及利亚军政府,让飞机起飞并飞往巴黎召开新闻发布会。

阿尔及利亚方面马上关闭机场,派特种部队包围了飞机,同时成立危机应对小组准备和恐怖分子谈判。这一做法立马激怒了恐怖分子,13时左右,一名男性乘客被拖到客舱门口打死。而这名遇难的男性乘客本是正在休假的阿尔及利亚当地的警察,4名假警察检查乘客护照时曾主动亮明身份帮忙,不料却招来杀身之祸。

媒体很快就报道了有人质被杀害的消息。时任法国总理爱德华·巴拉迪尔当时正在休圣诞假,得知消息后马上结束休假返回总理办公室,全权处理此事。经过巴拉迪尔的斡旋,恐怖分子同意释放儿童和老人,换取阿尔及利亚政府撤走登机舷梯、让飞机起飞飞往巴黎的条件。15时左右,63名乘客走下飞机,在机场外等候的大批记者蜂拥而至对乘客进行采访。通过询问乘客,了解到恐怖分子为4人,有冲锋枪、AK-47突击步枪、手榴弹、爆炸物等。

恐怖分子释放了人质,但阿尔及利亚特种部队的地面指挥官却拒绝让飞机起飞(阿尔及利亚是军政府统治)。这就激怒了恐怖分子,21时左右,恐怖分子再次枪杀了一名人质,而这名人质是越南驻阿大使馆的商务参赞。可以说,恐怖分子杀害的两名人质都是经过挑选的,都是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其中一人还是涉外人员,目的性非常强,就是给外界制造压力。

(图为根据这次劫机事件改编的法国电影《突击》海报)

23时左右,一名老妇的声音从机场塔台传到了飞机上的无线电里——阿尔及利亚方面找来了亚海尔的老母亲,本想通过打亲情牌劝说恐怖分子投降,但事与愿违,这招反而彻底激怒了亚海尔。亚海尔要求阿尔及利亚方面必须在24小时之内撤走登机舷梯让飞机起飞,否则就炸毁飞机。

当时阿尔及利亚正在进行内战,本身也没有多少精力来处理这样棘手的劫机事件,但又不想向恐怖分子妥协。而法国方面的策略是让飞机前往巴黎,而后由法军中最精锐部队——国家宪兵特勤队(GIGN)进行武力营救。其实,当天晚上,为了应对劫机事件,GIGN就已经于22时左右乘坐一架空客A300来到了阿尔及利亚附近的西班牙马略卡岛,就等阿方同意法国派部队进入阿尔及尔机场。

在阿尔及利亚与恐怖分子谈判的过程中,巴拉迪尔总理多次向阿尔及利亚方面建议让飞机起飞,或者派GIGN进入阿尔及利亚协助解决事件,但都被阿方拒绝。于是事件陷入僵局,阿尔及利亚、法国、恐怖分子三方就这样在25日——西方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僵持了一天。别人过圣诞满心欢喜,想必飞机上乘客们的圣诞过得是提心吊胆吧,这个圣诞节会让他们铭记一生。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弊也有利,这一天对于在马略卡岛上待命的GIGN突击队员来说是难得的准备时间,他们利用搭乘的空客A300反复进行临战训练,做好武力营救准备。

时间会消磨人的耐性。25日21时30分,亚海尔终于忍无可忍,向阿尔及利亚方面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飞机不能在半小时内起飞,他们每隔半小时就会枪杀一名人质。同时恐怖分子在乘客中挑选了法国驻阿大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让他与机场塔台进行了最后通话。

时间来到22时00分,我们不知道这名人质在这半小时里是如何度过的,但他的身家性命此时已不在自己的手里。阿尔及利亚方面依旧拒绝让飞机起飞,恐怖分子遂杀害了这名法国人。人质被杀害后,法国总理再次向阿方施压,声称如果阿尔及利亚还不让飞机起飞,就要为此后发生的所有事负全责,并且还会在国际社会上控告阿尔及利亚。阿方权衡利弊后最终同意飞机起飞。

2

恐怖分子想要炸掉埃菲尔铁塔!


由于僵持的这段时间机长为了维持飞机上的电力供应并没有关闭动力系统,燃油根本不够飞往巴黎,但亚海尔并不想在阿尔及利亚再耽误时间给飞机加油,所以在26日2时左右,命令飞机从阿尔及尔机场起飞,准备到法国马赛机场加油后再飞往巴黎,法国方面马上命令马略卡岛上的GIGN突击队返回马赛机场提前部署。据机长事后回忆,亚海尔在飞行途中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异常喜悦,迫不及待地想早点到达巴黎。

3时30分,飞机降落在法国马赛机场,随后被机场引导到一个偏僻的角落,而这个角落,早已被GIGN进行了精心布防,埋伏在附近的GIGN突击队员们只等着一声突击命令。马赛警察总督马不停蹄与亚海尔展开谈判,亚海尔要求机场必须在8时30分前给飞机加满油,而机场方面则拖着迟迟不给飞机加油。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过了时限,但亚海尔并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

(图为巴黎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

当时法国的情报机构了解到,恐怖分子可能会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空引爆飞机,不管情报是真是假,为了以防万一,巴拉迪尔给GIGN指挥官法维尔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把飞机留在马赛。亚海尔到达马赛后,先前提出的放人和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要求不再提及,却只要求机场马上给飞机加注27吨燃油。从马赛到巴黎只需要9吨左右的燃油,27吨的燃油足够把飞机所有的油箱都加满,这进一步证实了恐怖分子想在埃菲尔铁塔上空引爆飞机的真实性。武力行动已经刻不容缓,但显然天黑才有利于突击队行动。

(图为此次突击行动地面指挥官法维尔,2008年6月1日晋升为法国宪兵特勤队的最高指挥官)

9时30分,法维尔开始让GIGN的队员假扮成机场服务员,以给飞机送食物、送水、维修、清洁等各种借口拖延时间,同时伺机对飞机和恐怖分子展开侦察,在隐蔽处安放侦察摄像头,确认飞机内恐怖分子的活动情况。法维尔还向亚海尔建议,完全可以在马赛召开新闻发布会,因为此时全世界的新闻记者都聚焦在马赛。这条建议很快被亚海尔采纳,决定在马赛召开新闻发布会。但亚海尔满心期待的记者却并没有出现,要求的燃油也没有加注,长时间的等待让亚海尔内心濒临崩溃。

16时50分,亚海尔命令机长将飞机移动到机场塔台附近,靠近出港口和机场上停放的飞机。

(图为当时突击队员手绘的行动路线图)

这突如其来的变动瞬间打乱了突击队的计划,因为GIGN的部署都是按照飞机最初的位置展开的,飞机位置的变化意味着GIGN埋伏在外围的狙击手和支持力量必须重新调整位置,突击队的进攻发起位置也得进行调整。意识到被骗的亚海尔在飞机内用AK-47突击步枪向机场塔台扫射,另一个恐怖分子也开始在客舱内大声诵读超度亡灵的经文。恐怖分子的行为预示着危险即将到来,突击队如果再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突击行动显然等不到天黑了,法维尔果断下达突击命令。

3

巴黎铁塔保住了,但7年后的纽约……


17时15分,30名突击队员分3组,每组10人,搭乘3台舷梯车迅速向飞机突进。其中一组突击队员从右前门突入,另外两组分别从左后、右后舱门突入。突击队在接近飞机的过程中被飞机内的恐怖分子发现,客舱内的一名恐怖分子躲在后舱门向突击队员射击,亚海尔和另外两名恐怖分子则藏在驾驶舱内。听到枪响后,前门的突击组加速靠近飞机,但舷梯车靠得太近,紧挨着舱门,因为登机舷梯的高度要比舱门下沿高那么一点,导致舱门无法打开,突击组在门口形成人员积压,这一突发情况耽误了几秒突击时间。舷梯车又马上后退了一下,突击队员才顺利打开舱门,舷梯上的剩余9人鱼贯而入,而开门的突击队员因为舷梯车的后退险些从舷梯上掉下来。

躲在后门的恐怖分子听到前门有人突入,于是反身向前门跑去,进入飞机的突击队员马上与客舱内的恐怖分子遭遇,并开枪将其击毙;而准备搜索驾驶舱的突击队员在舱门口与恐怖分子发生激战,虽然迅速击毙了驾驶舱内的一名恐怖分子,但门口的突击队员也被恐怖分子击中倒地。在这组突击队员与恐怖分子激战的同时,后门的两个突击小组也成功进入,开始从后门的应急滑梯引导疏散乘客。恐怖分子利用驾驶舱的门口与突击队员激烈交火,驾驶舱内子弹横飞,亚海尔又向客舱内扔出一枚手雷,炸断了倒地突击队员的胳膊,炸伤了几名躲避不及的突击队员,激战过程中一名突击队员的头部被恐怖分子击中,幸运的是只有防弹头盔被打飞。

(图为狙击手瞄准中)

负责外围支援的狙击手因为飞机副驾驶正好遮挡视线而无法提供支持,突然副驾驶利用激战的间隙从驾驶舱侧窗跳下了飞机进行逃生,狙击手马上捕捉到这一战机,开枪击毙了亚海尔。此时客舱内的乘客已经疏散完毕,所有突击队员开始向客舱前部移动,救走了倒地的突击队员。

恐怖分子此时又向客舱内扔了一枚自制爆炸物,趁乱击中了在舷梯上准备再次突击的一名队员,这名突击队员被直接从舷梯上打飞。而这一幕正好被机场外的媒体拍到,法国民众在电视直播中目睹了这揪心的时刻。随后舷梯上的突击队员从驾驶舱侧窗向驾驶舱内扔爆震弹,但第一枚没有扔进去,被窗户弹到跑道上爆炸,第二枚成功扔了进去,其他突击队员集中火力击毙了最后一名恐怖分子。

(图为突击队员被击飞的真实影像)

整个行动历时20分钟,4名恐怖分子被击毙,164名乘客和12名机组成员全部获救,其中13名乘客和3名机组成员受伤。突击队员中有9人受伤,其中1人手臂被炸断,这9人中有8人是在右前门的突击组。

在交火最激烈的驾驶舱,当时狭小的空间里面有机长、副驾驶和工程师以及3名恐怖分子共6人,据事后统计,双方在驾驶舱打出的子弹超过1000发,本来大家都认为驾驶舱内的机组成员没有生还的可能,但结果却全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图为此次行动示意图)

几天之后,“GIA”的前头目欧玛奇基证实了一条消息,他们这次劫持飞机的目的,的确是要在埃菲尔铁塔上空引爆飞机,以此报复法国向阿尔及利亚政府出售军火,并且表示以后不会再进行类似的尝试。

他们不去尝试,并不代表着别人不会去尝试。

这次劫机事件虽然告一段落,但类似的恐袭在7年后的2001年9月11日再次发生。恐怖分子劫持了民航飞机撞向了美国的世贸大楼和五角大楼,引起世界震动。当时的恐怖分子正是从法航这次事件中获得了灵感,可惜各国政府显然并没有预料到类似的劫机恐袭事件会再次发生,而且还是针对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图为“9·11”事件中被劫持飞机撞击的世贸大楼)

4

完美救援?


此次的劫机事件与营救行动,其间波折与掣肘颇多,最终却收获了相当完满的结局,不可谓不是巨大的成功,其行动有哪些突出的经验可资借鉴?

其一,在阿法两国态度截然不同的情况下,始终能保持沟通协调。

纵观此次劫机事件,阿尔及利亚方面想在本国解决劫机事件,不断与恐怖分子谈判,还找来了劫机犯亚海尔的老母亲做攻心谈判,但并没有取得进展。因为这是法航的航班,飞机上还有80多名法国乘客,事件如何解决也关乎法国的实利与颜面,所以法国方面想让飞机飞回法国来解决。但因为阿方迟迟不肯让飞机起飞,又无法解决劫机事件,还拒绝了法国派国家宪兵特勤队来协助解决事件。可以看出阿法双方是存在矛盾的,但即使如此,法国也没有强行派兵进入阿尔及尔机场,这一点和埃及处理1978年在塞浦路斯发生的劫机事件时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注:1978年2月18日,两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在塞浦路斯绑架11名埃及外交官,然后挟持他们来到斯拉纳卡机场,抢夺塞航空公司一架DC-8客机,企图逃往沙特。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闻讯后,致电塞总统基普里亚努请求他解救人质,逮捕劫机者并将其引渡到开罗。然而就在基普里亚努赶往机场负责谈判与救援事宜时,萨达特已经秘令埃军闪电部队搭乘C-130运输机赶往塞浦路斯,并且向塞方隐瞒了机上人员的真实身份。埃及飞机一降落,数十名突击队员二话不说直接向被劫客机发起强攻。此前已前往营救的塞军误以为他们是劫机者的同伙,命令其停止前进。埃及突击队不仅没站住,还向塞军开枪,结果双方展开激烈枪战,密集的子弹把机场塔台打得千疮百孔,吓得正在里面指挥谈判的基普里亚努总统趴在地上。激战中,塞军调来一门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瞄准埃军的C-130运输机就是一炮,结果正中机鼻,驾驶舱内的三名机组人员当场毙命。长达50分钟的激战后,闪电部队阵亡15人。更讽刺的是,两名劫机者其实早在埃闪电部队到达以前就已经同意投降,却在走出飞机前目睹一场莫明其妙的“反劫机大战”。】

大家要知道,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前殖民地,1962年才独立,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此次事件法国没有鲁莽行动,私自将部队派入阿尔及利亚,作为一个大国,很好地维护了一个“小国”的尊严,这是事件能最终得到解决的基础。

如果在境外发生了针对我国的恐怖事件,或者在我国发生了针对他国的恐怖事件,我们要保证与当事国沟通渠道的畅通,有问题有矛盾可以商量解决,要在国际上保持一个大国该有的形象,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一旦缺乏沟通,无法理解双方的意图,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误会,如果发生诸如1978年埃及反劫机事件时的事故就更加得不偿失。

(图为法国时任总统密特朗)

其二,在突击行动结束后仍对危险保持高度警惕。

此次行动,突击队员开枪击中最后一名躲在驾驶舱内的恐怖分子后,为了防止有恐怖分子伪装成机组人员,依旧向驾驶舱不断射击,躲在里面的机组工程师用通讯设备向塔台说明情况后,突击队员才从上级得到消息而停止射击。之后以防万一,突击队员还是用手铐将工程师押着走下飞机,机长拒绝在自己的飞机上双手抱头,突击队员只好派专人看着机长走下飞机。与此同时,爆破专家登上飞机排除爆炸物,所有人的身份也都由专人核查了一遍。

突击行动结束并不意味着危险被排除,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现实中的恐怖袭击,都经常有恐怖分子隐藏在无辜群众中,企图逃跑或者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在吃过几次亏之后,各国的反恐力量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事后对现场进行地毯式搜排、对所有人员集中看押进行身份核查,基本成了各国反恐力量的通行做法。如果是营救重要目标,还会询问一些只有该目标知道的事情,防止被恐怖分子假冒。

二战时美军做过一个统计,发现飞行员死亡最高的时间不是在空战的时候,而是飞行员执行完任务返回机场降落的时候,因为执行任务时飞行员精神高度集中,一般不会出现什么操作失误,而降落时因为紧张的战斗已经结束,马上就可以回宿舍休息了,所以很多飞行员在此时都精神松懈,基本无力再应对突发状况,反而死亡率远高于战斗牺牲。这一心理学现象在反恐行动中同样适用,当经历过激烈的战斗,突击队员们从生死边缘回来后,很容易放松警惕,这个时候也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所以在突击行动结束后应该马上安排突击队员撤离现场进行休整,由另一支力量接管现场,进行排查和核对人员信息,因为这支刚进入现场的队伍精神一般会保持高度集中,当确认安全后再进行相关的善后工作。

(图为此次营救任务成功结束后的场景)

那么,这次营救行动是否就是“完美”的呢?仅论结果,也许可以这样说;但观之过程,依然纰漏不少。

这次行动能够成功击毙恐怖分子,并且没有再发生人质被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很大的运气成份——

在已经看到了突击队准备强攻的前提下,而且前门突入的突击小组还遇到了舱门打不开的窘境,恐怖分子选择了和突击队直接对抗,而没有选择屠杀人质和炸毁飞机或者以之作为威胁。

仅凭4个人如何能对抗得过一支专门从事反恐任务的国家精锐力量?如果恐怖分子抱着必死的决心去实施恐怖袭击,突击队在这次突击中犯的错误所耽误的时间足够恐怖分子实施血腥屠杀要知道,当时的行动评估报告会有10名GIGN队员和30名人质死亡,但结果是没有人再被杀,25个受伤的人中除了一名突击队员手臂被炸断外其余人都是轻伤,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观察突击队的行动,还有一些明显失误也是足以“致命”的:

一是舷梯车比舱门高一点这个细节应该在临战训练时就会知道,但实际作战时可能是因为慌忙,舷梯车距离舱门太近,导致舱门一时不能打开,耽误了宝贵的突击时间。

二是从后门进的两个突击组突入时间晚于前门的突击组,这导致前期前门的突击组一直被躲在驾驶舱内的恐怖分子压着打,连受伤倒地的战友都无法救治,一度处于劣势,这个时候如果另外两个突击组能及时突入客舱,利用距离优势对驾驶舱内的恐怖分子进行火力压制,能有效减轻前门突击组的压力,局面也更容易控制。

三是与最后一名恐怖分子僵持的时间太久,长达十几分钟,这个时候狙击手和后备力量是否可以在外部进行支持?或者突击组及时向驾驶舱投掷爆震弹和催泪瓦斯?

当然,这只是我们在事后作为旁观者来分析整个突击行动,我们无法对当时突击队员们和指挥官的压力感同身受。此次营救行动,有直接被子弹打飞的队员,有被子弹击中头盔的队员,有差点摔下飞机的队员,有与死神面对面的队员,有顶着巨大压力的指挥官、政治家、保障人员等等,从当时的录像和突击队员们的回忆来看,参与行动的每个人在行动面临的巨大风险和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我们由衷称赞的。

突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全面,行动开始后在关键步骤一定要注意细节,不能耽误比金子还宝贵的时间,因为这几秒很可能就会搭上几名人质的生命。行动过程中突击队员要根据势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陈赓大将曾说过“枪声一响,作战计划作废一半”,作战计划永远跟不上战场态势的变化,指挥官也要及时调整部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预留后备力量以应对突发状况。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恐怖分子计划引爆飞机炸毁埃菲尔铁塔!这一邪恶“创意”7年后最终在纽约“9·11”实现……|2019-09-11

评论 抢沙发